
【雅昌讲堂3185期】王加:李斯特的朋友圈和竞争对手
2016-09-05 09:02:34 李晨媛
相关链接:
主讲人介绍:
王加(国家博物馆馆员策展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员,青年策展人,独立撰稿人。身为"匈牙利狂想曲-”钢琴之王”的浪漫主义”纪念展策展人,并应邀参与策划了2014年北京画院“蒙卡奇和他的时代”特展,“天然之趣-北京画院藏齐白石艺术”首次出国交流展。作为项目人曾负责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路易威登-艺术时空之旅”,“宝格丽-125年意大利经典设计艺术展”,“创建真实:人类情感大师威尔第”,“名馆·名家·名作—纪念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特展 ”,“永远的思想者-罗丹雕塑回顾展”,“迪士尼经典动画艺术展”等多个外展。现为优秀期刊《英语沙龙》双语杂志特邀专栏作者,开设“艺加一视界”专栏,介绍世界各国博物馆艺术。著有《艺·境-王加欧洲游记》并于2013年在北京画院美术馆成功举办同名展览。
王加:国家博物馆馆员策展人
导语:
在北京画院美术馆的讲座中,策展人王加将对展览中具有特殊意义展品的进行深入有趣的解读,并用音乐和绘画相结合的方式,引领听众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进入到李斯特所处的浪漫主义时代中,从而生动地阐释李斯特的艺术人生,讲述李斯特和他的老师、挚友、挚爱之间的故事,李斯特的音乐成就,他在西方音乐史的地位,以及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主题:解读浪漫主义时代的“李斯特狂”
二、李斯特的朋友圈和竞争对手
1、叹为观止的朋友圈
大仲马,柏辽兹,乔治·桑,雨果,肖邦,门德尔松,帕格尼尼,舒曼,克拉拉·舒曼,瓦格纳,海涅,克瑞胡波,安格尔,恩斯特,缪塞,德拉克洛瓦,他们都跟李斯特很熟,什么圈子的都有,有大文豪,有大画家,还有伟大的音乐家,都是李斯特的朋友。
这幅画的名字叫《李斯特在钢琴前的幻想》,简单地介绍一下这张图,但在介绍之前引用一句波德莱尔就是法国著名诗人波德莱尔对浪漫主义的定义,波德莱尔说:“浪漫主义既不是随兴的取材,也不是强调完全的精确,而是位于二者的中间点,随着感觉而走。
李斯特在钢琴前的幻想
想定义浪漫主义其实是一件非常非常难的事,迄今为止所有的美术教材,包括音乐教材,甚至文学都在谈浪漫主义这个概念,但是很难一句话把浪漫主义说清楚。之所以引用波德莱尔这句话就是我觉得波德莱尔这段简短的话正好是把这幅画,这幅画是描述他的这段引言最恰当的。李斯特居中,弹着钢琴,前面是贝多芬的雕像,李斯特永远都会有贝多芬的雕像在这个画面中,这个(李斯特右边)是李斯特的情人玛丽·达古伯爵夫人,玛丽·达古伯爵夫人给李斯特生了三个孩子。
李斯特后面的这一位是作曲家罗西尼,旁边这个就是帕格尼尼,后面这个画像里面是著名的诗人拜伦,这边有一个圣女贞德的雕像,这是李斯特好朋友,也是这也是李斯特把他介绍给肖邦那位著名的乔治·桑,就是身着男性服装的,乔治·桑当时就是穿着男服,所以他非常的有特点,这两个人物(紧挨着李斯特的两个人)迄今为止争议比较大,有人说这个是雨果,这个是大仲马,也有人说这个是柏辽兹,这个是缪塞,迄今没有定论,但是就这个画面整个的构图基本上能展现出第一李斯特的朋友圈,这是真实的;第二这就是浪漫主义一部分真实,一部分虚构,因为其实把他们这些人真正都凑到一个场景里面大家可以现在想一想有多难。
2、柏辽兹与“幻想交响曲”
在李斯特诸多的朋友中有几个比较相熟的,重点介绍一下首先是柏辽兹,1830年12月4号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成功首演,李斯特也参加了,从此二人成为朋友,柏辽兹比李斯特要大8岁,算是李斯特的怎么说?年长的好友,而且呢他本身又是法国人,所以对李斯特融入巴黎的上层社会也有极大的帮助。
柏辽兹
李斯特本人受柏辽兹影响开始尝试创作标题性音乐,而钢琴之王这个美育其实是柏辽兹送给他的,两个人有很多相互提携、相互帮助的故事,比如说李斯特为了帮助柏辽兹推广《幻想交响曲》,因为《幻想交响曲》在首演成功之后但是苦于很多人不能帮他出版,知名度打不起来,李斯特就把他的《幻想交响曲》改编成为钢琴曲,他在四处演奏,公共演奏、沙龙演奏当中都为柏辽兹不能说为柏辽兹弹柏辽兹这首曲子,所以帮助他增加这首曲子的知名度,然后李斯特最著名的《第一号钢琴协奏曲》是在1855年2月17号在魏玛的宫廷音乐会上演奏,有李斯特亲自弹钢琴,指挥是柏辽兹,柏辽兹帮他指挥,而人之间有着大量的书信。
3、“钢琴之王”与“钢琴诗人”
另一位李斯特的好友这个应该是比柏辽兹关系更紧密的一位说钢琴之王与钢琴诗人,都知道钢琴诗人肖邦,肖邦刚到巴黎的时候从波兰为了躲避战争逃到巴黎的时候并没有认识肖邦,但是呢,得到了他得到了李斯特大力的支持。
有这么一个流传颇为广泛的故事,因为李斯特当时是巴黎上层社会音乐沙龙的常客,他几乎不能说每天但是那个出镜率是相当得高,所以呢,他在有一次的沙龙当中特别邀请肖邦来一起,但是他在弹之前没提肖邦,因为他知道肖邦大家都不知道,所以呢他对在场的观众就说今天我们的演奏很特别,因为今天我想尝试一种新的方式,今天晚上把所有的烛光都吹了,大家黑着听,去感受我的音乐,所以把所有的烛光就都吹掉了,吹掉之后大家就等着听钢琴,然后李斯特把肖邦就给推前边去了这一场你来,所以肖邦就坐在了琴前弹了整晚,等肖邦弹完之后掌声雷动,然后烛光都点起来大家一看这不是李斯特,这个是另外一个年轻人,肖邦就这样的被大家所熟识,然后开启了他巴黎真正的辉煌的职业生涯。
肖邦
李斯特和肖邦两个人经常地互赠曲目,李斯特本人也深受肖邦的影响。都知道肖邦去世的比较早在1849年就去世了,在肖邦和李斯特两个人有情的末期其实两个人的关系并没有那么就是熟,因为两个人中间出现了一些隔阂,首先呢,李斯特本人是一个非常外向的性格,而且他喜欢去改编曲目,但肖邦就特别烦别人改的曲子,肖邦就说你弹,你弹我的,我赠给你,你弹你好好弹,能不能别改,您改完就不是我的了,但是李斯特走哪儿返场还特别爱弹肖邦的,弹完就给改编了,所以两个人有一些磨合,有一些就是不能说冲突,但是确实心中有一些隔阂。
而且还有另外一层原因就和女人有关,李斯特介绍了乔治·桑给肖邦,他们两个人从此在一起,当然最终也没能成婚,但是怎么说呢?李斯特和乔治·桑确实有着太多的关系,也确实影响了肖邦的创作,但李斯特和乔治·桑本身也有点儿暧昧,而李斯特的情人玛丽·达古伯爵夫人是肖邦的头号粉丝,肖邦甚至写曲子赠给玛丽·达古伯爵夫人,这让李斯特也很不爽,所以呢,多种原因导致两个人最后的友情有了一些变质,但是直至肖邦去世李斯特都非常尊重肖邦这位朋友,因为肖邦去世后一年李斯特就亲自撰写了肖邦的传记,肖邦的第一本传记是李斯特给他写的,所以还是能感受到这些艺术家朋友之间的这种惺惺相惜。
4、“天下第一”与“独一无二”
聊完了肖邦,聊完了柏辽兹,聊完了朋友圈咱们聊聊对手,你不可能所有的钢琴家或者艺术家都是你的朋友,任何时代也不可能,肯定是要有对手的。李斯特当时的这个对手还其实挺强大的,但是现在几乎都没听说过他的名字,他的名字叫西伊斯蒙德·塔尔伯格,塔尔伯格这个人到现在几乎已经销声匿迹了,但是在19世纪初期那个时候也是叱咤风云,可以说是跟李斯特不分伯仲。
但是呢肖邦其实对塔尔伯格并不买账,肖邦有一段话我觉得说的特别有意思就放在了这儿,说塔尔伯格弹的很出色,但是他跟我不是一类人,他比我小,并总能取悦女人们:他作一些杂曲,在他的钢琴上用踏板踏重音和弱音,而不是像我一样用手弹10度音阶。另外,他还穿带钻石纽扣的衬衫。这段话说起来一脸嫌弃的表情,可以想象肖邦的那个情境,不能认为这是他在为李斯特说话打抱不平,但是李斯特和塔尔伯格两个人的竞争其实在183几年是达到了鼎盛,尤其是在1837年两个人分头地举办音乐会,就是较这个劲都要当第一和最好,所以就出现了1837年著名的“斗琴事件”。
西伊斯蒙德·塔尔伯格
为什么叫斗琴呢?当时有一位伯爵夫人她就说你们两个人我也是看够了,别再争了,这样我把所有巴黎圈里的乐评人这些权威的音乐家我全凑在一个局里边,你们两个人分头弹,这场音乐会分出一个胜负到底谁是最好。所以在那一天坐了一屋子人,满满一屋子人就为了听他们两个人。
而且两个人,那个时候的斗琴还有意思,首先弹已故大师的,其次弹现代大师的,最后弹自己写的作品,现在想起来哇塞这玩的太高端了,但是那个时期就是这种玩法。
结局是什么?觉得其实这个结局听起来也蛮有意思的,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塔尔伯格天下第一,李斯特独一无二,是不是觉得也挺糊弄的这个,这个确实是很难分出胜负,但是细品这个区别还是很大的,因为我们现在都记住了独一无二的李斯特,很少有人记住塔尔伯格。
(责任编辑:樊玮)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