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陶辉 | 新一代艺术实践中的影像表达

2016-09-05 11:08:39 未知

 

 1987年生于重庆云阳,中国,现工作生活于北京,中国。

  获奖

  2015年 获“第19届SESC巴西录像艺术节‘南部全景’单元”特奖

  2015年 三亚艺术季华宇青年奖评委会大奖

  个展

  2015年  “新倾向:陶辉”,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一个人物与七段素材”,艾可画廊,上海,中国

  2013年  “观光客”,空格空间,成都,中国

  部分群展

  2016年  “本土,变革中的中国艺术家”,路易威登基金会,巴黎,法国

  “藏品-中国当代艺术作品精选”,路易威登基金会,巴黎,法国

  2015年  “第19届SESC巴西录像艺术节‘南部全景’单元”,圣保罗,巴西

  “EssenMal Maders ——中国移动影像展”,Borusan当代艺术展,伊斯坦布尔,土耳其

  声音与影像装置

  《一个人物》2015年,13分55秒,声音装置,麦克风,耳机

  《七段素材》2015年,11分48秒,影像装置,单频高清录像,彩色

  作品自述:一个人物与七段素材的声音与影像装置作品是对影像艺术的传统观看模式以及线性叙事的实验性挑战。展览将包括一件声音装置和一件影像装置,形式上彼此独立,但通过观念上的对话,期望能给观众带来更深层的领悟和情感互动。

  “一个人物”是一件声音装置,包括一个封闭性的盒子,类似于电话亭或忏悔室,内部安放着一台话筒,刻意突显了不在场的人物的真实性。观众可以戴着无线耳机,在聆听故事的同时观看影像作品。

  影像装置“七段素材”由七段随机播放的影片构成,内容相互独立,但通过声音线索的串联,由观众自行联想、拼凑、组织,令主观的听觉语言与碎片化的视觉图像产生化学反应。七段影片在类似于公交车站的布景中播放,形成了有关稍纵即逝的公共空间的隐喻——人们在同一个空间相会,身体虽然接近,却沉浸在各自的私人空间中。素材的支离破碎,空间的拆解折叠,时间的既往反复, 恰好对应着我们对于现实生活体验的间离化。

  王麟:影像媒介吸引你的是什么?

  陶辉:之所以选择这个媒介是因为它契合我从小到大接受的具象的观察方法。

  王麟:了解一下你的影像创作的工作方式?

  陶辉:每次拍摄新作品时我先有个纲要,然后寻找一个团队来共同完成,比较类似工业电影的拍摄方法,但是相对放松很多。

  王麟:日记本是你创作的素材来源?

  陶辉:1个人物与7段素材这个作品的所有素材都来至我平时的记录,它类似日记,有文字有草图,大多记录的是我观察到的一些生活碎片。

  王麟:不同人的身份、地位、民族是你创作中常常体现的,你有意在强调这种差异性?

  陶辉:我作品中出现的不同身份,民族的这些内容更多的是一种顺其自然的选择,它可能来至我的生活经验,也算是我艺术创作的一种视角吧,我认为所有人都是趋同的,每个人都越来越相似,保持本源的观察方式就能看到差异。

  王麟:你最近这一阶段的创作所关注的点是什么?

  陶辉:我最近的创作大都关于电视历史和戏剧性这个两个方面,也在尝试更为传统的叙事。

  王麟:你如何看待当下影像实践?

  陶辉:当下的部分录像创作需要大量的文字阐释,需要观众有极高的知识背景,我觉得这失去了录像这种媒介的视听语言优势。

(责任编辑:刘爽)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