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隐喻的手痕——关于孙尧的创作浅谈

2016-09-05 15:47:00 未知

  后现代艺术发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对现代艺术反思的同时呈现出多元的文化冲突、交流和融合。如今的当代艺术更是个人主义逐步强化的产物,尤其是中国当代艺术,背后同样充斥着结合时代背景以及作者自身经历的各种诉求。若你有机会面对70后艺术家孙尧的作品,便能深刻感受到一股强劲的视觉张力扑面而来。而宏大有力的同时极富浪漫与抒情,我将这种富有力量的“浪漫”归结于他面对“自我”沉重叩问而产生的“浪漫伤痕”,产生于丰富细腻的手绘笔痕,演化于他面对“世界”深刻自省而生成的“浪漫遗痕”。他画面中可见与不可见的“痕”迹,使他的作品具有可观性,又富有可读性,耐人寻味。

Landscape no3 oil on canvas 180x280cm 2016

像山一样地去思考,像河一样地去感觉。

                                                                                                ——斯奈德

  七十年代后期,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高速发展,奔涌而至的外来文化令中国传统文化断裂,生活压力突增,导致多数在70年代出生的人缺乏安全感,而孙尧却始终保持着清醒。如果要给孙尧的绘画创作下个比喻,宁愿将之视作娓娓道来的一首诗歌。那么毋庸置疑的是,诗歌的开篇一定有关于“自然”。

星迹 To the Stars no.14布面油彩 Oil onn canvas180x170cm 2015

Landscape no2 oil on canvas 200x200cm 2016

Landscape no1 oil on canvas 180x280cm 2016

  2005至2007年间,孙尧真正走进我们的视线中。《身之风景》、《心之风景》、《脸之风景》,孙尧以人物身躯、面部表情的渗透,展现出独特的“自然风景”。山色缭绕,水波粼粼,似现非现,幻想重重。他在描绘一幅抽象的自然风景,同时亦在创造一个“非自然”的“自然”风景。我们人类到底是在“破坏自然”?还是我们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这钟说不清道不明的“冲突感”,使孙尧的这片“自然之境”耐人寻味。它会试着让人去捉摸人物的肢体形骸,并不自觉的去寻找自己的一隅之地。在随后创作的《密林》、《大河流淌》,以及近期的新作《星迹》系列中,孙尧一直固执的留下“自然”的痕迹。这让你开始怀疑“人与自然”这个命题对于孙尧而言究竟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我们所面对的处境究竟是在自然中安然存立的自身,还是被我们影响和再造的自然新境?加里·斯奈德在《松树冠》一诗中这样写道:“蓝色的夜/微霜,天空散着微光/月儿明/低垂的松冠,雪一样蓝/融入天空、霜和星光/靴响嘎然/兔的足迹,鹿的踪迹/我们究竟知悉了什么?孙尧用另一种表达,实现了这样的思考。他也在用自己的身体力行让更多人试着用不同以往的方式解读我们这个世界。这是最古老的价值观,却也是最接近事物本色及时代平衡的方式和视角。

  孙尧建构的直观“自然”之“痕”,使我们得以寻得走入其作品的幽途。在孙尧多为大尺幅的画作面前,你会感受到画面流露出的强大“压力”。同时,孙尧通过独特的绘画“痕”迹,使观者得以更自由的通过“自然”之“痕”阅读他的作品。流露在画面上的艺术家的“手痕”,成为颂读画面的每一个笔触。笔笔相叠的线条如同中国山水画的积墨,纵横反复的笔迹和线痕汇积成一幅厚实而壮丽的场域。“每一件作品都是一个寓言,这是艺术作品独有的品质,作品通过自己的实存形式,哪怕是被制作出来的手段开启一个隐匿在其中和背后的意蕴世界。”他不在乎他的画面出现“非自然”的“痕”迹,相反,他希望藉由这样的痕迹,令画面产生独特的品质和意味,一种“刻意”下的“自然流淌”。“我耽溺在围绕著这些画面的美好的幻想之中,紧紧抓住那些无止境的欢乐和痛苦之中,擦擦嘴角,然后放声大笑,整个世界仿佛一個旧日的老妇人,在空地捡拾着煤渣周而复始。”这首来自艾略特的《序曲》,诉说着诗人艾略特将自己藏匿在诗歌背后的独特语气和面具,他不善于直抒胸臆,却带着萎靡纠结和略带幽默的“心意”,愈来愈隐晦,愈来愈简洁的打破我们的表达秩序。孙尧的“手痕”同样如此,它所显现的“刻意”与“自然”,带着一种极个人化的表达方式,打破了画面语言的通识,也打破了我们阅读的惯式。孙尧的艺术逻辑恰恰源于他的现实生活,在他无比丰盛的情感基因里,装载着非比寻常的奇思妙想,呈现艺术家处心积虑的绘画世界。孙尧严谨而平实的一贯作风下,隐藏不住内心透露的忧郁、压抑的秉性。恰是这样的“个性”,才使得孙尧的作品如此令人印象深刻,也令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浪漫气息”。

(风景Landscape 201605)80x120cm  布面油画  2016

(风景Landscape 201606)80x120cm  布面油画  2016 

  “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着一片我们无法探知,却时时能感受到的原始地带,这是与生俱来的一方沃土。虽然我们的年岁在增长,我们的阅历在丰富,我们的愁苦和麻木在堆积,但这些始终都不会侵袭这内心深处的地方,我们可能忽视它,可能淡忘它,可能不再相信它的存在,但是它却始终在那里静静等待着,等待着我们的觉醒,等待我们的发现,等待我们在疲惫不堪和万念俱灰时能够栖息在它的怀抱中。”这是孙尧的绘画“功能说”,也是孙尧的作品所要讲述和引发的问题。孙尧的作品内隐着一份独特的碰撞,即“真实”与“虚幻”的碰撞,代表着他的“个人经验”及“理想追求”。个人对于这个世界的“真实”理解与记忆,面对不可预见,却又有着清晰追求的理想境地,这些撞触的碎片成为孙尧留在画面的“思绪之痕”。而他的画面颜色更将这种“思绪之痕”牵扯到“自发”与“非自发”的矛盾冲突中。初看孙尧的作品,除了冲击性的画面张力外,他对于色彩的运用的冒险尝试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单纯却又孕育着冲击力,理性却又夹带着神经质,作品中的色彩甚至可以说十分“暧昧”,这种“暧昧”使色彩与画面“浑然一体”,却又有些“格格不入”。好似他想让你进入画面的世界中,同时又需要你脱掉你固有的皮囊而以他的方式走入他的世界。这便是孙尧“真实”与“虚幻”碰撞的产物。他的艺术,是为了缅怀,缅怀我们的忽视、淡忘和不再相信;他的艺术,是为了思考,思考我们麻木的、我们还未觉醒的、我们还在等待的。孙尧拿起画笔,以和婉的笔调化解现实的残酷与困顿。这是一种智慧,一种冲突下的“智慧”。艺术史谱系的学者常用“再现”来言说内心的“真实”与“虚幻”,而哲学研究者则用“表象”一词来概括。就像孙尧的作品,用似与不似的画面,明快而沉重的语气,阐述着他的生存之象。而面对着现实的我们,已经很难不陷入他的思考痕迹中了。

星迹 To the Stars No.6 180x170cm 2014

星迹 To the Stars No.8 180x170cm 2014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郭熙山水画论集《林泉高致》

  传统、现代与后现代的关系,是孙尧始终思考的一个问题,当然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后现代思潮作为一场消解性和批判性的文化运动和社会运动,从一开始就具有摧毁性而不是建设性的。当下的中国正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迈进,而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人们逐渐注重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强调人和自然的亲和关系,促使我们不得不回过头来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哲学的价值。在当代艺术领域中,许多艺术家逐渐反思割裂人与自然的狭隘自然观,他们从自身视野中进行一种蕴含生态思考的文化反思和探索。就像孙尧认为的,作为一个艺术家应该拥有一种更宽阔的多元文化视野,重视吸收不同文化传统中所蕴含的生态思想资源,而艺术的创造和欣赏都要求主体以严肃的、高雅的、审美的态度来对待,同时也要对传统进行修正和重构,从而构建出当代艺术多元的特征。

Landscape 201607 Oil on canvas 280x180cm 2016

  在创作时,孙尧仿佛是在用绘画咏诗,又仿佛是将绘画作为诗的载体。我想,孙尧是用他的“浪漫”实现了一份“以诗入画,以画咏诗”的独特绘画气质。同时,孙尧借用抽象表现主义浪漫与诗性的延续,使其作品充溢着史诗般的雄浑力量。宏大的气势和单纯的色彩构成画面的载体和支撑,诗性的持久永恒性在心灵场域中分解成无始无终循环的时间历程,激情貌似平静地被深深藏匿。孙尧混沌而神秘莫测的画面,集中体现了远古时代的中国人观看世界的特有方式即天人合一的场气万有观。同样也是作为中国艺术家对于宇宙世界的认识,这里面有古老的老庄哲学和周易观念的东方哲学,“道”是宇宙之本,万物之根,人类之始。

  在艺术实践中,用喻是一种转换引申的方法,用喻之法借能指与所表现的身份景致转换,而使表象得以延续和深化。记忆、梦境以及潜意识和想象力依附于一个可见的场域,置换与改变所见物的存在关系,从而产生一种新的陌生而有力的图式。孙尧为我们提供了一出由表面的偶然性和内在的必然性形成的画面,不同的距离和全新的时空建立了全新的视域。孙尧绘画的形式构成、色彩和笔触运动都在这一视域中显现出来。艺术家发自内心,以更加纯粹的表现方式,将观者的视线和心性的场域合二为一,使观者更加真实、全面的感知到艺术家的创作空间。孙尧的绘画质感朴实,色彩单纯而沉郁,有力的回应了古典绘画中宽广、深沉的抒情性。正是由于艺术家的诗性主题,阴郁气质的氛围,造成了画面视觉上的上升感、进入感和漂浮性。

他们是时代精神的代言人。

                                                                             ——黑格尔

星迹 To the stars no.4 220x300cm 布面油彩 

星迹 To the Stars no.15 220x300cm  布面油彩 Oil on canvas 2015

  20世纪初期,西方学界的艺术史研究,大体经历了传记史、风格史、图像史、社会史、思想史的叙事过程,并循此路径而从现代学术推进到当代学术。中国的当代艺术经过三十年的迅猛发展,曾经专注于政治图式化和波普符号化的群体创作已宣告结束,那些仅仅通过视觉图像的移用或转借做出简单化处理的流行诠释也早已成为过去。作为当代社会文化的真实反映,只有那些着力表现中国变化,反映中国现实并呈现中国精神气质差异性的中国当代艺术,具有普世的中国价值观的作品才能引发社会大众更积极的关注与更丰富的解读,才能赢得世界的普遍尊重。孙尧做事严谨,有条不紊的将身边每一件事情认真对待,他的艺术之路平凡而坚实,淡定与从容间实践潜行。作为一位当代艺术家,他谙熟东西方艺术史,对于语言也有过人的天赋。经历全球的游历,特殊的视野与扎实的修为使他作品的格调显得那么与众不同,具有全球视野文化思考的艺术作品,通过自己的个性化语言为时代记录了视觉化的记忆图景。正是由于艺术家不凡的个人素养,抵达了他自身所具备的浪漫痕迹、抒情隐喻与幻觉表象。

  “图像学”现在已衍生为一种全新的当代艺术研究方法。由于当代数码图像技术高速发展,传媒系统正在发生又一场巨大而广泛的变革。面对社会的飞速发展与变迁,孙尧对现实与自然有一种显而易见的忧患意识,图像的隐喻和转换研究深入而具体。艺术家进行创作的同时,还需要怀揣一种社会的责任感,超前地去引导世人,引领人类思维的开拓,建构的画面才具有形而上。这是艺术家本身对世界的看法,也是绘者手迹下内心的风景,内在的忧患意识,以及对宇宙天地的思考,对人性与存在价值的展现。孙尧的画面创造出另外一种超越时空的观感,以及源自生命之流静静流淌的绵延与烂漫。

  如今,孙尧用他的艺术,让我真正感受到了这生命轨迹背后的等待与燃烧。在我看来,孙尧就是个诗人。那个诗人懂得用最“简练”的语言叙述生存的百转千回;懂得用最“浪漫”的方式言说生存的惊心动魄。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得斯也认为:“画为不语诗,诗是能言画。”我喜欢站在他作品画面前的惆怅,我喜欢站在他画面前的迷茫。孙尧倾心于属于自己内心世界的暗物质,而这些暗物质也许就是他自己和自身所处社会的镜像折射。因为我知道,我将因为他的作品经历一场心灵的浪漫冒险。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程立雪)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