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向振华|物影的存在

2016-09-05 12:54:05 未知

  向振华呈现出来的图像往往给人以一种平面度的观感——这并不仅仅是因为他在前期使用了扫描仪而不是照相机来成像的缘故。事实上,在后期工作过程中大量使用photoshop等图像处理软件的做法,抹平了传统摄影中的自然成像和景深模式——这就使得最终完成的图像距离镜头截取的某个时间/空间的切片,已经相去甚远,而不过是一层一层的“图层”叠加的结果,并赋予了图像以特殊的平面感。现实仿佛被层层挤压在一层玻璃后面,它可以被看到,却不可被进入。于是,图像就更为强烈地以“一张图像”这一身份而不是某个现实的视觉,被再现出来。(文/贺婧)  

《试用品-Estelle》,2015年, 收藏级数码喷绘,120x85厘米

  LEAP:一直以来你的创作给人印象深刻的是采用了“扫描+后期”图像处理的方式来“做摄影”,比如之前的《盒子》系列(2012-2013年)。这里面我感兴趣的是这个创作方法和最终所呈现出的图像之间紧密呼应的关系——它实际上变成了被工具和方法引申出的美学结论,使得你的作品不再被看作某“物”的“照片”,而是非常明确地成为了“一张图像”。

  向振华:对,图像和摄影在我的认知中是一个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当我们在讨论摄影时会自然的联想到拿起相机捕捉某一时刻或时间呈现在视觉上的片段,那么,时间和空间的被截取也就自然在图像中会呈现一个伪造的三维空间,而这三维空间定是与现实有关。但是图像不同,她不再强调捕捉的过程而是直接呈现出在画面中的结果,而为了获取这个结果,重要的只是找到其中的方法。

《盒子-Chaumet-1》,2012年,扫描呈像、收藏级数字喷绘,124X108厘米

  《盒子》系列呈现了一组被扔弃的奢侈品包装盒。我尽可能地减少了对拍摄对象的控制,希望用一种机器的视角来呈现出如博物馆陈列的距离感,并且让图像在制作过程中变成与时间相对平行的一种状态。虽然最终看到的只是一张扁平的图像,但是这个过程却是在一段连续时间中记录下来的物体在不同时间的面貌,哪怕是一微秒或是一毫秒,所以这个物体的成像过程变成了读取而不是直接捕捉。你说它与摄影有关吗,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技术扩大了摄影的范围,所以最后图像展现在观看者面前时,我希望能够看到的是这个盒子与观众之间产生的共鸣而不是我在制造图像时的某个动作。

《Connaisseurs-A》,2012年,扫描呈像、收藏级数字喷绘,124X108厘米

  LEAP:所以你的创作总给人一种“化约”的感觉,就是你很擅长把那些外在的、绚丽的、匆忙的东西统统转化为一些直指事物本质的方向感,变为跟时间、生命状态、形象生成与消亡相关的思考。但我不觉得这是一种视觉或技术减法,它事实上牵带出作品背后一个挺庞大的思考体系,包括你跟这个世界之间的关系。

  向振华:当然,这是一个对周围世界认知深入的过程。“化约”同样是个过程。 《盒子》 作为一张图像,能给我们带来的最大直观感受就是”边界”,有了这个所谓的“边界”,这张图像才能够成立,它是构成图像的最基本元素;然后才是颜色、空间、有所界定,才能讨论“存在”的问题。而过渡到《试用品》系列(2015年),边界里面塞进了不同的颜色,不同颜色中又包含了不同的材质——这些东西构成的“物”出现的那刻才建立起了物与人的联系,也就是在图像中出现的“空洞”。《盒子》与《试用品》是一个相互印证的两面。

《试用品-SEX APPEAL-B-4033-0F1-A》,2015年,微距摄影、收藏级数字喷绘,80x60厘米

  LEAP:《试用品》是从15年开始的新作,包含呈现了(化妆品)试用品和《试用品-模特》(一组还处于青春期的模特)。显然在这个系列里,你并没有使用自己比较驾轻就熟的“扫描”工作方法。

  向振华:就像开始我们聊到的,之于“图像”我只会考虑如何取得这张图像,而不会去强调取得的过程。对我来说《盒子》是向自我的延展,在几年以前我们就聊到这一批图像会呈现出让人有一种突然进入真空、声音消失的感觉,在每次扫描的过程中,我自己也是一种放空的状态,直到图像最后出现,并且得到的最终物像也正接近“有”和“无”之间的临界点。

《试用品-0-1C1-A》,2015年,微距摄影、收藏级数字喷绘,80x60厘米

  而《试用品》不同,在最简单的形式下要呈现出“物”本身的材质,并且在表述上该系列强调的是“物”与他者的关系,我需要其他客观条件的辅助,包括相机、镜头、灯光等。前者是我对“物”的臆想,后者是“物”与他者之间行成的关系对我的投射。重要的是用合适的方法实现作品。

  LEAP:感觉你的大多数作品还是集中于对“物”的拍摄和探讨。那么你对拍“人”这件事情怎么看?

《试用品-Alecia》,2015年,收藏级数码喷绘,120x85厘米

  向振华:“人”在我的作品里面并没有真正的与“物”做一个定义上的区隔,他们从属与“消费品”这一个大项里面,更确切的说我的图像中出现的“人”和“物”都只是从属于消费品,无论是奢侈品包装盒、试用品,还是花店扔掉的植物,它们都没有进入到消费的最终环节。而模特在类似的消费链条中也是一种完全从属的被动存在。不可回避的是当我利用“人”在创作的时候会本能地产生一些同理的情绪波动,所以我希望在最终的图像上面给她们一层保护,有点像当年还没有彩色电视时在黑白屏幕上贴的彩色塑料膜,这可能是在所有作品里我给对象的唯一装饰。除去这些,她们就回到与“物”一致的位置上去了。

  LEAP:你的录像作品的视角都非常日常,大多数像是在生活或旅途中随机的捕捉;但同时,图像给出的维度却比较宏大——无论是拍树,沙子,还是流动的水,都有恢宏感,似乎是这些场景可以在时间中被无限延伸的感觉。

  向振华:在录像里出现的日常视角和宏大纬度其实涉及到自我与外在的相互依存的问题。在图像中的风景同样是不真实的,这个不真实感来自于观看者并不能切身体会到影像中风景的氛围。当这些被过滤掉氛围的风景以影像的方式出现的时候,我们只能去猜想这帧风景为拍摄它的人所赋予的较为个人化的观感,也就是我与我所拍摄的影像中所呈现出的关系。所以,虽然是非常外在的呈现,但是对于我来说这些录像反倒是更私密。

  LEAP:你曾经说过“我的照片对我来说没有惊喜”——因为图像的呈现在你而言是一个严格控制的过程。那么录像呢?我们知道在拍摄录像的过程中有很多不可控因素。

  向振华:如果说图像是一个体验、感受,消化的过程,那么录像里面更多的是当下的直觉:那里存在这样的风景,风景里面闯入了我,而我刚好由于某种心境的存在而能够把当时的感官记录下来,那么这些录像就出现了被观看的可能。

  采访/贺婧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张桂森)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