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戴陈连 | 新一代艺术实践中的影像表达

2016-09-06 17:14:48 未知

戴陈连

  1982年出生于浙江绍兴。

  2004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

  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戴陈连是中国当代艺术家中最早尝试将剧场观念和影像相结合的艺术家。他将这些媒介手段都综合运用在自己的创作当中,反映了一个以技术规则和媒体作为尖端的宣传和公共影响力的世界。

  戴陈连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他的具有皮影特点的剧场作品系列,自2007年,戴陈连创建妈妈拉剧场以来,已持续为公众推出了诸如美术馆剧场、家庭剧场、纸上剧场、剧院剧场等在内的多个项目。在当代艺术的范畴中,不断地在拓宽疆域划分与思维桎梏,他将皮影操作者、导演、文本拼贴者集于一身,在众色琳琅的剧场众起着编者的作用。

  一江春水向东流(五)

  作品自述:一江春水向东流(五)是家庭剧场计划的第五部,在艺术家贺勋的工作室中展开,以诗歌与剧场为出发进行创作,以诗歌中的音律(平仄发声与单音节)为切入点延伸出整个表演的构架,除了词语性质和单音音质转换为剧场语言的展现,还展示了表演与实时影像的并置,为呈现多重、局部时间的观看提供了可能。

  王麟 戴陈连

  王麟:为什么选取皮影作为你的影像创作手段?

  戴陈连:首先来源于我对传统的一些固有情结,有强烈的手工感,然后还有各种咿咿呀呀的唱腔、念白。一束光,一张布就是整个世界了,很古典。我想问题基本都会从剧场出发,当时也是由于条件的限制,一个剧场作品从准备道具到寻找合适的演员再到排练最后演出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钱,所以就想到皮影这种方式可以先做一些小的构思、小的场景,有些都是片段式的,类似草图,积累了很多素材,皮影满足了我既能叙事又能表演的需要,也有很强的排练感,还可以为新的剧场作品做大量的模拟实验,同时几乎每天的皮影操作作为必修课提升了自己的耐心程度,也架构起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这其实就是一个小剧场,这也同样是大生活。慢慢地皮影这种影像方式成为我主要的创作手段。

  王麟:在影像作品的创作中,从偏方(2009)到世界(2010)再到酉阳杂俎(2013),可以看出从叙事到语言都逐渐成熟起来。为何回归到选取传统的故事作为叙事?

  戴陈连:在我看来传统的故事也是此刻的故事,故事中的情节在这里是宛转悠扬在那里可能是凄凄切切,但两者又如此相似。叙事的方式有很多很多,对我来说重要的是对事物要有感触,故事本身就是带着温度的,情节的铺开和延展需要缓缓的时间,想让观者在影像里感受这些黏黏潮潮的呼吸感,感受这些实实在在但经常被我们忽略的时间,让观者进入就需要给出足够的温度和空间,这样故事才更为有效。

  王麟:你的影像作品中针对的问题是什么?

  戴陈连:一个是内容,以叙述和想象为起点勾勒出一个社会转型时代普通人所要承受的代价和命运发生的转变,这里有复杂的文化、社会、伦理各种状态的互相交叉,这里还有被忽略被正确行为所遮蔽的情感和事件。另一个是语言,强调影像创作中任何事物的可塑性,强调任何问题的开放性,尽可能地去发现有意思的东西,他可能就在你转身的刹那,比如你认为不正确的拍摄方式,不好看的影像片段,主体物的虚焦,不好听的配乐和环境音,失误的皮影表演等等,这些其实都值得去进一步发现和推敲。

  王麟:绘画和你的影像创作一直以来是交织的关系,最开始的偏方,影像中的许多元素直接就是绘画的内容,而往后一些的绘画创作是借用影像和剧场的经验进行创作。对你而言,绘画和影像在你的创作中是怎样的关系?

  戴陈连:绘画和影像在我这里是相互提示相互吸取的关系,有时在做影像的过程中想到了绘画的问题,有时是画画的时候得到启发,然后频道就切换到影像的问题上,这种切换经常是情不自禁的。最开始的时候绘画是影像平行叙述的图像方式,然后渐渐地在绘画中能看到过程,看到分镜头式的画面分割,看到画中画,看到音乐性,这些都是在影像创作中汲取的经验。有些时候则是某一张未完成的画挂在墙上,看久了突然间会有一点想法,可能就成为影像作品里的一个主要场景或是一行文字、一段音乐。

  王麟:可以看出烧水壶是跟你记忆相关的物品,在你多个类型的创作中都有出现,你迷恋它吗?

  戴陈连:烧水壶这个形象来自于童年的整个记忆,我的老家在绍兴,我在巷子里长大,那里的人们一起床都会在家门口燃起煤炉,这个印象非常深刻,那煤刚放上去的时候就会有浓浓的烟轻盈的吹散在巷子里小河边,还有经常在耳边回荡的水壶鸣笛的声音。是外婆教会我怎样劈柴怎样生煤炉。后来我还意识到这个东西和时间有关和图形有关和虚拟有关,于是我就把它放在画布上,放在影像里,放在剧场中。有时能记起来一个物体的形状,有时记起来的是关于它的一个虚拟词,所以这就像是看一场演出,想看的时候认真看,看完了还可以琢磨一下。不想看了也可以不看。

  王麟:作为一种公共艺术,戏剧具有很长的历史。而在你的剧场创作中,作品更多的是对于戏剧本身的思考、发掘私人而非公共的视角。你是如何考量的?

  戴陈连:我感兴趣的是关于反对剧场的剧场,继续推动剧场艺术发展的一些关键点,比如它的语法,如何建立如何使用,如何构造时间,如何安排剧场中的位置,如何把时间还给时间还给剧场。我认为剧场和文学毫无关系,它不是文学作品的注脚也不是表达某些社会问题的工具。剧场是自治的,是由灯光,完全封闭的黑,声音,空间,时间这些所构成的剧场主体,或者仅仅是一个人在一处烧一壶水加上有意识的自我观看,再或者就是一个空的空间都已经构成剧场。

  我倾向于私人的视角是因为我把剧场创作当成是一种“真实剧场”的写作方式。 有点作者剧场或者私人剧场,有时是极度私人的,具体的真实材料和疯狂的想象混杂在一起。即使真实得如同纪录片一样的材料我认为是很好的,他可以让你琢磨这种真实剧场的创造性使用可以展开什么样的可能。

  王麟:剧场进行影像作品的转换,是否丧失了现场独有的魅力?削弱了观者调动各感官的感受?

  戴陈连:这时候就是作为影像材料来使用的,没有当成是剧场作品。我把经过转换的影像作品作为新的原始素材来用,可以看看下次做成剧场作品时会是什么样子,我想会更有意思吧。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张桂森)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