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莫道无款皆民窑

2016-09-08 23:02:46 文/蔡暄民

  在收藏明清官窑瓷的过程中,有时偶尔会见到没有落款但画工、型制、胎釉、圈足均极佳的器物。有些人会遗憾地感叹:“要是有款就好了,无款,只能算是民窑的精品。”类似的情景我在香港碰到过:那是一次大拍公司的秋季拍卖,在预展时,我正在核看一只青花缠枝莲海棠尊,刚翻看无款的底足,该行掌眼人凑近我,用颇为遗憾的口吻说,“民窑,没款。可不输给官窑,气死官窑啊。”

  真能一款定官、民吗?

  其实不然,查阅清宫档案,在雍正时,雍正帝曾几次御批“不须落款,送50个来”。皇帝钦命督窑官不得落款,其旨意如何?可能有二个目的:一,究竟落何款由京城造办处最后确定,也可能落堂名款,要视器身画意再定;二,对督窑官的一种更高的要求,即让后人不用看款而能确定是何朝的官窑佳品。这就要求督窑官在制作的每一个环节不得出现丝毫瑕疵,而且必须比其他落款的官窑更为精细,达到“无款胜有款”的完美境界。

  使大清帝国达到辉煌顶点的雍正帝个性极为强烈,凡事亲力亲为,尤其痴迷官窑瓷的制作和创新,对每一款官窑器从稿样到最后确认都一一提出自己的意见,细到对某一器物的局部细节都必须符合自己的审美情趣,“双耳略高些”、“口沿稍小些”……可见他对官窑器的审慎和严谨态度;因此,他特意要求“不须落款”,绝不是信口开河的随意之举,一定有他的独特想法,最能符合他个性的猜测,就是要求达到“无款胜有款”的最高境界。

  “此时无声胜有声”,说的是一种特殊的意境,在无声的环境中,给人的心灵深处产生震撼的声波。同样,雍正帝要让人见了无款的官窑在心里产生超过有款的震撼力。

  我在八十年代初,从文物商店买到一只无款的宝石蓝釉胭脂红龙纹摇铃尊,无论懂瓷或不懂瓷的人见了此尊都会发出由衷赞叹“哇,那么美!”那尊身晶莹剔透的宝石蓝釉,清澈养眼,不是宝石却胜过宝石,那颈部胭脂红绘成的龙纹矫健腾挪,神采飞扬,像随时会盘旋而起,翻看底足,白得溢油的糯米胎质,给人柔和甜润的舒适感,器型轮廓的弧形曲线流畅而优雅,产生一种视觉的磁性冲击力,吸引观者久久不忍离去。

  这类无款瓷器绝对胜过有款官窑,是官窑中的精品。刘新园先生在一丈开外就认定它是雍正时的作品!同样,好几位行家没看底足就一致认定它是雍正时的官窑。这可能正是雍正帝当时御批“不须落款”的真正用意,正是他给督窑官出的考题,必须达到让后人不看底款即能认准“雍正时的官窑”。

  雍正大帝已逝去数百年,百年御批之谜只能任人猜测,但有一是可以肯定的:“如果是雍正时的无款官窑,一定会胜过有款的同类器!”他犯了典型的“无款皆民窑”的错误。事实上,无款并非皆民窑。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 叶旭栋)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