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海德光,胡同记忆

2016-09-09 11:19:25 雅昌摄影

  时间会改变一些事物,也会升华一些事物,历史的产物总会因时光的迁移而被赋予品性,它们往往有着突出的地域属性,还有着显着的人文秉性。在偌大的北京城,最接地气,最具灵性的标志可谓“胡同”,上千条形成于元、明、清的胡同,就像是北京的脉搏,讲述着城里人的家长里短,书写着时代中的风雨变革。然而,现代化的脚步却不断地以高耸、冷漠的楼宇替换掉这些饱含历史温情的街道,沉淀了无数北京人的文化载体已渐渐失去了曾经的光华,这让许多老北京心痛不已。作为一个出生、成长于胡同,而又有心的摄影人,海德光自1990年起,在更多胡同消失之前,拿起手中的相机,将那些斑驳、沧桑的房屋街道,连同他心底的胡同情结和往昔记忆都映进了他的镜头里,是为惜别,也是为纪念。

红星胡同(1996)

放学回家·机织卫胡同(1995)

北柳巷(1995)

  胡同里的生活填满了海德光的成长记忆,即使成年后离开了胡同,他仍时常惦念那些充满“人情味儿”的生活空间,他怀念天桥,怀念邻里,怀念儿时的玩伴。于是他常常通过他的镜头去“穿胡同”,他曾在《我的胡同情结》一文中有这样一段生动、形象的记述——

  “每当周末休息时,骑着自行车从公主坟附近的家里出发.以复兴门为起点,先南城后北城的在老城区的胡同里兜上一圈。碰上令人心动的情景场面,便情不自禁地拍上几张,一旦捕捉到那些可遇而不可求的镜头,我常会偷着乐上几天。即便碰不上什么可拍的画面,没有按下快门的冲动,也不会为搭了―天的功夫有所遗憾,而是聊以自慰为―番消遣。几年间乐此不疲,倒也恬淡。”

长巷四条(1993)

东茶食胡同(1997)

粉房琉璃街(1997)

大百顺胡同(1995)

  海德光所拍摄的胡同作品细致,更具灵魂,它们不仅仅是客观的取景和记录,而是将胡同生活的精髓融入了影像中,构成了一个饱满的文化整体。无论是早已消失的黄色“面的”,放学后嘻戏打闹的学生,四合院外悠闲自在的遛鸟人,还是茶余饭后邻里之间的拉呱,以及街头菜摊旁的买卖场景等等,无不嗅得到胡同里浓浓的生活气息。时光的碎影不仅牵拉出柴米油盐酱醋茶般的平实感,还有老北京自在随意的性格。正是因为这些充满精气神儿的存在,才塑造了胡同的个性,而这一切不是谁都能捕捉到的,唯有有所经历的人才能准确的拿捏,从这一点而言,海德光拍下的胡同就是正宗的京味儿胡同!

南柳巷(1997)

幼儿园·蓑衣胡同(1999)

擦“面的”的司机·前青厂胡同(1997)

北芦草园(1997)

宫门口西岔(1993)

  然而,社会发展的速度不会减弱,胡同的命运前途未卜。对于海德光的胡同作品,摄影评论家鲍昆曾有这样的评价:“海德光的北京胡同摄影是他自己和自己的告别,因为胡同是他自己生命的前段。我们也随着他的镜头重温了北京胡同的神采。一切都将成为往事,幻灭的不只是温馨的胡同,还有我们文化生命中原本不能割断的岁月。”

草厂五条(1998)

东茶食胡同(1994)

  岁月纵然无情,回忆却有温度,海德光的北京胡同摄影会在渐行渐远的历史中给人一见如故的温暖。

前百户胡同(1997)

(责任编辑:金俊)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