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币的出路在哪里?
2016-09-09 10:41:37 未知
最近接到近千万的融资,一直想对纪念币下手,却犹豫着迟迟不敢出手。
经过大量的研究、分析、探讨,却依旧没能得出一个令人十分满意并信服的答案。
众所周知,流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权威发行,与人*民*币等值流通,其官方性,血统方面不言而喻,其合法性亦无容置疑。即便是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人*民*币贬值,购买力越来越低,越来越不值钱了,那纪念币也不见得会跟着贬值,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值钱。因为她本身具有双面性,既是货币,又是商品。有购买力,但是没法自己买自己,反而,人*民*币可以。
在收藏领域,量小为王是永恒的定律。就在文交所横行于世的今天,恐怕也没有人能完全否认这一条定律,而其量无非是其发行量,以及存世量。
在邮票领域,哪怕是今天发行的邮票,其存世量也不等于发行量。当然,这里指的是单枚,而不是版票。邮票在发行的过程中会有破版的现象,如此一来造成了大量的缺齿,弱齿,撕残等现象。这些票集邮者收藏者在买票的时候是不会要的,工作人员只好将票交给寄信的同事贴票处理,这就形成了第一步消耗。在制作各种预定册、形象册,贺岁册等等年册的过程中又会产生一批残票,这些餐票要么被集邮公司收回集中处理,要么流落到集邮者手中被抽出来贴信用掉,这又形成了一种消耗,而在收藏者在交易过程中又会产生一批残票,又是一次消耗;在收藏过程中,由于收藏者保管不当,造成了邮票发霉发黄甚至腐烂,又非人为的消耗掉了一片。。。。经过岁月的变迁,时间的流逝,邮票的存世量只会越来越少,越来越少,其真正的存世量根本无从考察。
而纪念币却不同,因为其特殊性,其发行量几乎就等于其存世量。纸*币虽然发行量巨大,但是其独有的流通性在流通过程中造成了大量的消耗,特别是早期的人*民*币,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人们的收藏意识普遍偏低,甚至说收藏人*民*币的人几乎没有,所以其存世量也非常非常的少,到现在随着收藏概念的普及,收藏意识的增强,现在的人*民*币存世量也越来越多。流通纪念钞由于其材质的原因,虽然会有一定的损耗,却损耗的数量并不太多。反观纪念币,却好像并没有什么消耗,收藏者在发行当日换到纪念币,小心的包好带回家,然后束之高阁,可能就放个十年八年都不会再动她一下。投资者在通过关系换到大量的纪念币后,把这一批纪念币变成了商品进入了交易领域,买来卖去,除了在换纪念币的过程中送了人情,在买卖的过程中产生了费用无形中增加了成本之外,我们看不到一点消耗。想必中国人民银行把那些没有兑换完的纪念币不会像邮票一样拿去毁掉,我想更多的是通过各级银行工作人员的手,被各大神通广大的币商弄了出来进入了收藏品市场。唯一让人能想到的消耗就是有人在把玩纪念币的时候不小心,纪念币掉进了下水道,没了。就今年的猴币而言,几个亿的发行量,能掉进下水道的有几个呢?
其实二猴是个好东西,价格便宜,毫无风险。现在这13~14元的价格,根本可以说没涨价,这三四块钱可能除了那些大币商给各大银行大佬送礼的成本,还有就是在运输过程中所产生的运费了。
所以对于长线收藏者来说,现在买入手,经过时间的推移,通货膨胀,人*民*币的贬值,还有其价值的凸显,必定可以获得不菲的回报。
(责任编辑:杨晓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