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讲堂3198期】李超:20世纪中国西洋画运动概述(下)

2016-09-11 09:25:08 叶旭栋

相关链接:

【雅昌讲堂】李超:20世纪中国西洋画运动概述(上)

【雅昌讲堂】李超:20世纪中国西洋画运动 习作之美——写实与理想

【雅昌讲堂】李超:20世纪中国西洋画运动 风格之战——写实主义与表现主义

 

李超

  李超,1962年11月7日出生于上海。198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 中文系,199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硕士研究生 班,2004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获博士学位。1985年至1992年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任教。1992年至2002年在上海 油画雕塑院任职。2002年至2007年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任 教,现为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教授,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1929年,就是所谓的欧洲派和日本派出现。这个欧洲派和日本派的意思就是说中国本土的艺术家已经有一个大致的风格分野了,那么它的风向标来自于什么呢?就是1929年中国所谓的破天荒的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会,由民国政府教育部主办的一个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会,在上海新普育堂举办。那么在这个展览会上非常热闹,策展人发生了很多变化,最后是由类似于像徐志摩、吴湖帆、杨青磐等一批文化人士和美术界人士组成的一个策展团。那么倪贻德先生当时就发觉这个展览里边有两种明显的倾向,一个是欧洲派,一个是日本派,就是说这个展览的特点是非常明显的。

李超老师讲课现场

  1937年,所谓的大政当中的变型,这个很清楚,1937年就是抗战爆发了,卢沟桥七七事变。那么程抱一先生认为,这个抗战爆发改变了中国现代美术历史的进程,发生了转型,大量的艺术家离开了原来安定的都市和画室,要么就是出国,要么就是移居到了内陆或者是西部地区,创作的形态也发生了很多相应的变化。

  第五个年代就是1945年,1945年的二战已经接近尾声了,马上结束了,在重庆曾经有过这样一次重要的展览,就是中国现代绘画展览。那么也就是说意味着中国的现代美术的中心可能不一定在上海,已经转移到中国当时的陪都重庆,西部地区,所以他们在这个地区聚集了一批优秀的现代艺术家,比如说像林风眠,倪贻德,包括像赵无极、庞薰琹等等都参加了这次现代绘画展。这个展览的广告,他们的口号就是我们要重振中国的现代艺术,要使中国的现代艺术和世界的现代艺术合流,它的观点就是要合流,要对话。所以从学术史的分界来讲,可能不一定是重大的历史事件,但一定是美术史上重要的文化事件。

  如果根据这样一个学术史的分类,那么我们就可以和这个研究对象保持一个真实的历史距离,就是我们知道自20世纪初期以来,有很多名家提到过这场文化运动,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了,丰子恺、潘天寿、程抱一、徐悲鸿、常书鸿、梁锡鸿,都是20世纪美术史当中的一些赫赫有名的大家。除了论文以外,在当代也有一些学者、专家先后有过不少专著,研究中国20世纪前期的西洋画运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来自于各个高校,各个研究机构的美术史的专家。

  那么在40年代期间,实际上有很多名家,因为他在后方,他不在前线,所以他有时间来反思我们20世纪初期以来的这场文化运动。那么徐悲鸿先生也是其中一位,他写过一篇重要的文章,也是关于新艺术运动的回顾与前瞻。其中就认为,抗战使写实主义抬头,这句话我觉得很有意思。话说过来就是抗战之前,写实主义没有抬头,写实主义和印象主义,和现代主义,特别是以表现主义为主体的现代主义,和写实主义、印象主义,三驾马车是并行的。甚至于在1929年的全国美展当中,徐悲鸿认为写实主义的份量不够,所以他和徐志摩发生了笔战,大家对以“惑”为关键词。那么徐悲鸿认为的我之惑,肯定是认为中国的现代主义,中国本土的现代主义不能偏离写实主义的轨道,他要倡导写实主义的。那么徐志摩认为我也惑,他认为并不一定需要这样,全国美展的导向主体的是印象主义和表现主义,所以发生了笔战。

李超老师讲课现场

  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董希文先生又提出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要融入民族的血液,他认为油画已经不是外来画种了,在20世纪前期,油画可能是外来画种,或者是引入到中国。在董希文的年代,他画了《春到西藏》,画了《开国大典》,他认为油画已经到了一个新的春天,中国的油画进入到一个新的春天。那么事实上他说这句话是有依据的,因为董希文先生在40年代也走向西部,也学习和借鉴了很多敦煌壁画的艺术元素,所以他认为对中国油画的发展他有自己一定的判断。那么加上他又是中央美院的教授,所以他利用这样一个平台,他就提出了一个具有话语权性质的判断,就是油画要融入民族的血液,这个是影响非常大的。那么我们来看到这些学术用语,基本上贯穿了整个20世纪前期以来的一些美术发展。

  在这里边我重点强调徐派和林派,这个说法现在是属于约定俗成的,也不是说大家都完全认可这个说法,但是现在基本上大家一提就知道,原来是指什么意思。徐悲鸿学派主要是以徐悲鸿为主体的,也是一个国字号的美术教育的体系,他从早期南京中央大学的艺术系教学,一直到后期北平的国立艺专,一直到解放以后中央美院创立,徐悲鸿的这套教学体系构成了一种学派,他主要是在教学过程当中体现他的学科学术的影响力,甚至于通过他的师承关系,把这个学派加以推进。所谓林派很简单,就是另外一个国字号,就是说在杭州国立艺术院的这样一个历史背景,1928年,以林风眠为代表的一批留法的艺术家为主体的,他们的一些艺术骨干,在杭州创建了国立艺术院。他们基本上倡导的是一种中西融合的方向。

  第五行主要是一些关键词,跟他的创作风格,跟他的艺术思潮相关的。二徐之争,新兴木刻运动,走向西部和中国风。我个人认为这个新兴木刻运动表面上它的材料、样式和油画不一样,一个是油画,一个是木刻,但是我认为实际上它内在还是有联系的。在整个中国的洋画运动过程当中,新兴木刻运动实际上它和洋画运动有着内在的联系,首先它的一些创作人员,原来他可能也从事于西画学习的,然后转向于木刻。还有就是说有很多西画家他也通过木刻的方式来进行传播,所以之间有一些内在的联系。走向西部实际上指抗战以后,中国一些重要的从事于西洋画,包括是其他画种的艺术家,他们远离都市了,远离战火了,走出自己所谓的布尔乔亚的画室,然后到了大后方,到了西南边陲,这叫走向西部。中国风刚才我解释过了。

  那么围绕着这些名词的概念,我们来看看一些图像,我们会发现很有趣的历史演变。就是说在清末的时候,“美术”这两个字没有出现过,从20世纪初期以来,“美术”这个词经常会出现在专业的期刊当中,包括一些广告。以“美术”命名的期刊就有好几本,同时也有以“美术”命名的一些美术教育的广告的,包括西洋画、洋画这个概念也经常运用。

  现在艺术市场很兴旺,但是也还有很多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的概念和说法,它的合理性和非合理性都存在。我觉得相关于中国近现代的西洋画,现在市场上面也是有所关注,但是对于这个定位和说法需要澄清一下。对艺术家来讲,我们有三种划分必须跟大家说明一下,第一种是他的先驱,就他是一个先驱者,但是这个先驱者未必一定是留洋的,他可能在本土特定的时期接受西洋画的训练学,他很可能在非官方的教育平台当中进行西洋画的传授,但是他又通过大众化的、流行文化的传播渠道当中进行文化的这样一个延伸。比如说像徐咏青、周湘、张聿光等等,这些人基本上是第一代艺术家的老师。比如说吴大羽的老师是谁?吴大羽的老师就是张聿光,张聿光,就是先驱者。第一代的中国西洋画家,我们这样就很清楚了。实际上从先驱,到第一代,到第二代,严格讲就是一个师承关系,他年龄之间数字的大小不是主要的,核心判断的标准就是它的师承关系。

(责任编辑: 叶旭栋)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