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讲堂3200期】吴德寅:用泥塑讲述老北京的市井文化和民俗风情
2016-09-12 08:47:14 哈晶晶
【相关链接】
主讲人介绍:
吴德寅:1962年生于北京,现为北京收藏家协会会员、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北京曲艺家协会会员、北京玩具协会会员及理事、北京西城区文艺家协会会员理事、北京京缘书画社顾问。
吴德寅:北京民间玩具泥塑工艺大师
导语:
现在的北京城已经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是我们的经济,文化,政治的中心。但是北京同时也是一座拥有着三千年历史的古都。古往今来,一代又一代的北京人见证着它的发展与变革,而老北京的文化与风情也随着时代的变革正在消逝。但是值得我们庆幸的是还有老一辈的艺术家,将这些老北京的旧风情再现和还原,时代还在不断进步,传统文化也要继续传承。
这期讲座中,吴老师将通过自己多年的艺术创作经验,在他的作品中展现老北京的风情,将北京的市井百态都融合在泥塑作品中。一个作品就是一个行当,360行尝尽人生的酸甜苦辣。年过半百的吴老师也将向我们分享身边的人和事,更加生动的向我们“塑说”北京的历史。
主题:塑说北京—泥塑作品中的“旧京风情”
第五部分:用泥塑讲述老北京的市井文化和民俗风情
一、用泥塑讲述老北京的市井文化和民俗风情
风情,说到这个里边也是非常有很多的故事在这个里头,有很多的故事。这个做了一个什么场景的画呢?因为那个时候可能家里有收音机的都很少,那个时候还没有电视,过去的话到晚上吃完饭以后点上煤油灯或者说小的电灯一家人几口坐在围着炉子那儿聊天说话,表现出一种过去家的那种感觉的东西在这里头。
拜街坊
拜街坊,这个要多说上几句,因为现在咱们生活的状态和节奏,都住了高楼了,可能住了半年、住了两年对门街坊谁都不知道,过去在老北京可不是这样,搬到这个院里来以后拜街坊,一家子人就是说有几口全部得出来,男的带着自己的媳妇、孩子,这院里边挨着家去看的,一敲门,有的还带着一点东西小的礼品,自我介绍我是谁谁谁,姓什么、叫什么、做什么行业的,从今天开始我就搬到您这儿院住了,您以后多多的关照。反过来这一家的也要回访。我为什么说我对说这个地方民族宫这块有很深的一种感情,我爷爷家住的西房那个我们叫六爷、六奶奶的,我小的时候一到这儿来就上他们家去玩儿。我一直以为我这个六爷爷、六奶奶是跟我爷爷是亲戚呢,因为后来他搬到这边来以后我姐姐、我哥哥他们都来,那个时候我还特别小,都到这儿来,一直以为是亲戚,其实就是街坊,过去的街坊走的近,就跟亲戚一样。我常说以前叫做一家炖肉全院香,家里有点儿好吃的全院都送,过去北京还有一个老的规矩、老的礼,比如说人家给你拿个碗拿个碟送点儿吃的,过去讲叫不空碗回,不空的碟子回,你有点儿什么东西放在里边给人家还回来,都是规矩,但是有一个不能送往回送,药锅,也算是吃的,家里煮药的药锅你不能给人送回去,你要等着人家来要,但是谁都知道这种习俗,一般来讲的话都去要去,隔个几天药锅用完了差不多吧我该用了,再取回来,但是不能给人家送回去,忌讳这个。
敬惜字纸
这叫“敬惜字纸”,这个不是个行当,是什么呢?过去讲叫做读书人讲叫做圣人造字,造字嘛,创造的文字,等他走在街上走到哪儿看到地上有带纸的字他要捡起来,捡起来收起来,放在塔里边烧,过去北京有,现在湖南还都有,过去人读书人对文字他是很尊敬的,就是说有字的纸在地下来回在人的脚底下踩来踩去的,是对圣人,对先人的不敬,这些的东西对于我们现在来说的话,其实要去延伸它,去扩大它。其实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很多的东西看看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的尊敬,对物的尊敬,对天的尊敬,对大自然的尊敬,心里要有,你才能够做的很正,做的很直,所以说我们现代人应该是缺少这么一点东西。就觉得把这些东西拿出来跟大家一起分享可能会有更深层次的一些东西。后来我经常说,我说我们在做这些,我在做这些泥塑,在做这个同时不是说要回到那个年代,其实我们更多的要深层次地把过去的那些灵魂的东西要给它挖掘出来。我们不可能再去拉着洋车去路上跑,去坐那些东西,但是那些人对生活的态度,值得我们现代人去好好地去想一想,去琢磨一下。所以我做了这么多的泥塑,很多人在问我说我看见你这儿很多东西人的嘴角都是向上扬的,其实这也是我有意识去做的,因为我在做这些的同时要做很多的功课,要查大量的资料,就感受到那过去的人,他对生活的态度比咱们更乐观,虽然说那个时候那个年代,物质条件各方面比现在差的都是很远的,但是我觉得那个年代人的态度真是值得我们现代人好好地去思考。
敬惜字纸
烧火判
烧火判,这个是过去在北京正月十五灯节的时候,在一些火神庙,比如经商的商人,商店这些大家一起用一些砖头瓦块盘起一个像判官一样的一个灶,里边是烧煤的,在正月十五有这么一项民俗的活动,也就是说新的一年来了,要把过去的不好的东西通过这种仪式给它去掉,迎接新的一年,因为过了十五才真正的一年的节就算过了,新的一年的真正的开始。
看下棋的,这是用相声的一种手法来去表现,俩人象棋,这人扛着面口袋,一百多斤还在看,有瘾。
还有这么一个行当,叫勒砖的,过去天桥,咱们把它不作为行当,作为一种风俗吧,习俗的东西,光着膀子就是拿砖头往身上都紫了,就是敲,敲那个完了就是这手要钱,过去是有,在天桥我听老人讲是有这么一个,就怕还有那样的,看着敲下去以后那个血流的跟真的似的,那就是真的。
过去表现咱们老北京这个叫浴池叫澡堂子,其实过去的老北京的浴池跟茶馆我觉得他有同样的一种的功能,也是个小社会,说茶馆是个小社会,其实澡堂子也是一个小社会,里边过去老北京的澡堂子里边,里边有下棋的,有斗蛐蛐儿的,有聊天的等等,以前北京洗澡他不像现在家里边都有这种条件,过去洗澡尤其是过年前,洗澡他是很隆重的一件事。有一些老先生早上起来今天安排要去浴池去洗澡,把茶叶包好,把换洗的衣服包好,把准备的象棋棋盘等等一个包背着去澡堂子,每到下午出不来,出去半天,他在体验、体会,在这里边的一种生活,一种生活状态。
结缘豆,四月初一,缘了圆了的这种习俗在这里。
画《九九消寒图》,这个也要说一下,什么时候就是冬至,数九了,北方叫猫冬,九九八十一天怎么过,也就是一年当中最冷的季节开始了,最冷的季节有几种形式叫过冬吧。猫冬的一种文人的休息,在家里画,现在有很多人也在画,《消寒图》像这个东西,上衣、下琴、左风、右雨、雪当中也叫中间雪。今天是什么天你在这儿画上一个九九八十一天,一九二九一直到九九耕年遍地走,这张图就算画完了。他记录了整个这一冬的天气的一些情况。还有这个他是用这种文字来表述的,一天一画,每一个字都是九九八十一画,这么多,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都是八十一, 还有画梅花的都有各种形式。但是这个他不光是说到后来就是说画《九九消寒图》但是更深一层的意思,他是谁发明的——文天祥,文相辅。文天祥就是元朝给他掠到北京,爱惜他是个人才,劝降,好吃好喝好待就在那个院里边,一年两年过去了他就是不降,后来实在不降怎么办,就给他关在屋子里边一年。整个的四季屋子里一锁,只能从窗子那个小缝里边给他递点儿水,递点儿吃的,维持他这种生命。生活待遇肯定跟过去就不一样了,过去讲关公叫上马金下马银的,他这个时候肯定都没有,吃喝所有的,也不洗澡,上厕所全在那个屋子里边,你想伏天怎么办,三九天怎么办?伏天天气热,味道也不好,还算好点儿吧。冬天,到了冬至往后天气冷了也没有生火,西北风一刮单薄的衣服很冷,所以他只能也就是从窗缝或是破旧的窗纸能看到院子里边树叶的变化来分辨一年四季。他没有时间的一种概念,所以他就在墙上他开始画这个东西。所以说有这么一句,就是君子当自强。所以在冬至,咱们要过冬至,这个时候比如说吃馄钝也好,吃饺子也好,祭天也好等等,但是我们也不要忘了,先人们就是那种心灵上的触动,坚韧不拔的那种精神。
消寒图
过去写春联,它也不是永恒的,比如到了春节前那个时候开始在胡同、街面上就有一些写春联的,白送,有的可能也给点儿钱的话也就是个笔墨钱,也就是节日的一种气氛。
蝈蝈儿,养蝈蝈儿的这个人的形象,所以说北京人好玩,尤其是秋虫玩蝈蝈儿,到了冬天外边飘着雪,屋里边有秋虫的叫,要积极另一方面去想,我觉得就是一种热爱生活的一种状态。像这种都是,其实说是遛鸟,其实也是在遛人,遛人的心情、遛人的心境。
数来宝叫哈拉八,牛胯骨,现在是一种曲艺形式,其实过去就是要饭。拿着牛胯骨就在那儿想,哪家店开业了,到他家的门口叫现挂现唱,唱完了以后挣一点钱,这个要钱他都不是这么要的。他是这样要的,手心向下的,因为付出了劳动,这一点小小的这种酬劳他也是应该得的。他不会这样叫,要饭是手心向上的。现在有很多这种讲究,因为我付出劳动了,比如说拿个小碗、手心向下接。
常有一个老先生,跟老先生聊天他就描写他小的时候看到的,“哎,他到了一家切面铺,打鼓板我迈大步,前面来到切面铺,有喜面,有寿桃,生日满月他用得着,活成一个蛋擀成一大片,切成千条线下来锅里头团团转,一个人吃半斤三个人吃多少?三人吃斤半。”这就是过去这个行当的这个行业的。
天桥八大怪
这是刚才说的这个是天桥,天桥说起来的话应该说“天桥八大怪”,其实天桥他分三个时代,一共分起来的话是24个,等于说天桥他代表着北京的南城的一种城南文化,从元朝开始北京的商业的繁荣,然后逐渐逐渐向南移,先有了天桥的一些市场、商业。因为人多了,后来才有了这些民间的艺人到了天桥去撩地,去演出。弄个茶棚就在那儿去演出,也就是说天桥成就了这些怪诞的艺人,这些怪诞的艺人的也造就了天桥的文化,所以说一提起天桥咱们很多的商业,很多这些东西可能都很淡,但是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些八大怪,就是传统的民间的艺人。
这里边主要说的八大怪里边很有代表性的,第一代里边叫穷不怕朱少文。为什么他有代表性的人物,因为现在所说比如说相声,还有一些现在咱们很时髦的叫清口,幽默的东西,其实应该是从他这儿开始的。他也可以说是咱们相声这门艺术的鼻祖,真正形成相声这种模式的是他开始的。为什么叫穷不怕,他这两个竹板,这竹板上他一边打一边说,在竹板上写着满腹文章穷不怕,五车诗书落地贫。他是有文化的,他中考过,然后考试名落孙山,落地以后就没有再考。因为他是读过书的,他自己编一些段子,对一些时事,对现实的一些看法或者说不满,很幽默的一种形式在天桥开始演出,这样才形成了相声最早的也可以说是现在说清口。现在说什么海派清口等等聊天的那种幽默的形式,他是最早的。像非常怪诞,像这种叫醋溜高,醋溜等等。我还听别人也讲过,过去天桥比如说练气功练这些,跟药店都有合作,这个我就头一次听说,其实他的表演只是形式上的东西,尤其是这是摔跤的,还有一些练气功的,就是卖大力丸的,他跟药店有合作,是签合同的。就是说我在天桥在表演的时候我代销你的药,什么跌打丸,大力丸,什么山楂丸等等这些东西。他在表演的时候把人吸引过来,其实是他卖一些药。
怪诞的意思怪在哪儿,为什么叫八大怪,比如这个人物,现在没有记载他是真实的姓名没有,都是外号,这个很难听叫丑孙子,他靠什么挣钱,靠哭。这个人靠哭挣钱,你看打着幡,就是谁家有白事出殡的时候就请这个人去,他带着哭。他比自己家的人哭的都惊天动地的,会哭。大家都请他,而且挣钱不少。因为出殡没人哭也不行,过去讲究得哭。
第二代里边非常有意思是这个,青蛙训练蛤蟆,他能够敲那个东西把青蛙训练成排队。但是在历史记载上就说这个人物很怪,怪在哪儿呢,他什么时候来的天桥没有记载,他什么时候走的悄悄的就没有了。天桥没有人任何知道他的来去。曹麻子就是刚才说的这个,这个还有个讲究的鼓板,红的这个云球叫龙眼,龙头、龙眼。这个两块左右鼓板上有铜铃,一边是六个,一边是七个。叫做南七北六十三省,也就是说明这个行业他走到哪儿说到哪儿,走到哪儿生意就坐在哪儿。
天桥八大怪
这是第三代八大怪里边,有老云里飞、小云里飞,这个小云里飞也姓白,就是天津有个相声老艺术家白泉福,这是他们家的都是说相声的。
大兵黄,刚才是靠哭挣钱,这是靠过去劳北京讲这是靠骂大街挣钱,很怪。因为他是当兵的出身过去,兵黄再姓黄,大兵黄,他看到现实很多东西他不满,他编成段子,这是跟政府干的,当时的民国政府。
蹭油的,其实他就是卖那个清洗剂的,在北京有一段时间我见到一个姓闫的,叫闫什么海,后来就跟他聊天,他现在来做这个东西。这个人姓闫的这个人他父亲过去是在天桥是开小旅店的,这个人是个东北人,姓什么叫什么就没有什么记载,东北人他提拉这个小箱子就来到这儿来撩天桥卖去污粉,就住在他的小旅店里边。住了很长时间他说就不干了,要走了,他说我没什么店钱,就是住店的钱我也不多,差了一些,他说这样我把这个箱子就给你留下,我把我的去油污的这个偏方给你留下,既然这样也熟,就这样吧,就让他走了。走了以后他真是有心他把这些东西还都留着呢,他自己慢慢他也做这个东西,他在宋家庄这边开一个洗涤五洁粉的小化工厂。
二、风情泥塑转化实用器的介绍及实例
说了这么多的传统的文化,老北京的这些,如果我们要把它去传承、去发扬,去告诉更多的人,我们光靠这些泥人每次的这种讲人数各方面都有局限性。要把这些东西给他做成实用器,说一句什么话呢叫附体,就是把文化的东西附到那种实用器上,这样的话人们在使用的过程当中本身对传统的文化或者就有一个更深的了解和传播的这个意义。
这是个香炉,香炉已经做成金属的了,铜的了。这个叫“龟鹤霞灵”,咱们有一个成语故事,来开发这个东西的时候就特别的巧,特别偶然,我去一些老宅子,一个老宅子里边的墙角放着一个铸铁的一个过去的油灯。油灯碗一个闭形环,往这儿放着,我看这个也挺好的,后来我就买了,买完回去以后我把提梁切断,把另外一个加长,加长以后等于说这个就是那个短的做了一个鹤头,这个上来高的加长也是一个鹤头,两个鹤,然后这是一个龟,做个纽,“龟鹤霞灵”,这个打开以后燃香特别好,我去台湾拿这个还是蛮受欢迎的。
这是文房的一个,这是刚才我所的咱们前边所介绍的老北京的打弹子、训鸟的那个,以那个为原形做的一个笔件,比如说木头的一个横梁,上边一个立柱挂毛笔用,但是我把它做成笔件人物这是铜的,金属的。
这个线香插,就是这是一个香,线香,我这个设计的理念还有后边的一个也是参与性的。如果把这个香你拿掉它,你不点是这种状态,如果你点的时候你把香插上它,你再参与它的完整性在那。这个驮户靠着骆驼,时代已经过去了,这个行业慢慢就没有了,但是他在小憩,在休息,在这种状态靠在那儿懒洋洋地晒着太阳。当你把这个线香插的时候它是抱着是鞭子燃着香,后来我把它名字改了,我改成叫一个字,叫“暖”,我不知道大家同意不同意我这个叫法,暖暖的那种感觉。其实他还可以另外一种用法,当里不燃这支香的时候,当镇纸用,画画等等。
这个也是插香的,叫扣鸟,童年的一种回忆,这个香是咱们过去扣鸟的时候那只拉线一扥把它做成香,插上香燃香。这是一个创意,所以这些东西都是原创的东西。
炉子,这个炉子跨越将近快一百年的历史了,这个我在泥塑里边有,这是白炉子,白炉子,花盆炉子,新民炉,这个年代,这是北京过去最早的。白炉子用一种白色的陶料,然后做成的炉子,烧完以后里边放煤,就是做饭来用。
支炉,那个年岁大,过去一讲叫炙炉烙饼,不是咱们现在那个炙炉,一说烤肉下边有一个火字那个炙炉,那是烤肉的。支炉,这个我还真有印象,我小的时候我吃过我妈烙的饼,用这个烙的饼。就是咱们药锅的那种材料,灰的,上面有很多孔,烙饼的时候就把它扣在火上,一扣,然后在上边摆上面饼在上烙,有的时候就是因为支炉烙饼还有一种说法叫做支炉烙饭饼。过去人剩的米饭,剩的东西不舍得扔,是吧,就弄点儿面,和到一起就烙饭饼。有家餐厅,后来我跟他讲我说这个东西可以开发成你餐厅的一项很有特色的面食,就在桌子上烙,你做上这种锅我觉得挺豪华。后来我把这个搁到香炉,这个白炉子上边,扣上它里边燃上香。这个有种回忆,花盆炉子,是花盆炉子,这个更早,这个大概应该在1930年代左右,三四十年代,这个应该叫新民炉,这是后边,现在还有这种炉的形还在有的地方还在用,等于说这个有多大呢?做成了这么大,九公分,这个做香炉来用,可以做线香,可以做塔香,也可以打香转都可以用的。
竹报平安,小孩,这也是一种参与性的,如果你把这个香拿掉,手里他没有东西,如果你插上香你参与以后,他在点炮竹报平安很巧妙的一种结合,我这是不是香了,我这是插了根棍,其实燃上香以后其实效果更好,还有一张照片效果就特别好,燃上香,插上香,他是在捂着耳朵在放炮,竹报平安,体量也不大就这么长,这么高。
竹报平安
小柿子,这个柿子也是香炉,也是香炉,燃香,然后事事如意,这个题目叫事事如意,所以刚才那个我也讲了北京人对柿子真是情有独钟,无论是她们的那种到冬天凉凉可口的那种感觉,或者是它的美好的寓意都在里边。
这叫做时光岁月,我把这种泥塑的东西做成浮雕跟表结合挂在墙上,时光岁月这种表现,过去老的行当跟时间,实用性结合到一起。
这是我做的一套设计的一套茶具,这是铁的铁壶,壶丞、见水,这是杯托。主要说的是这个铁壶,现在都很时兴用铁,这个设计的提梁是一个辫子的造型,上边这个是瓜皮帽作为壶盖,壶身是瓦罐的那种形,壶嘴叫龙头。咱们穿,我这个是短袖要穿长袖翻上来叫龙头,翻龙头,这个如果做的话这要镶一个银口,白的,里边衬白褂的意思。下边那个壶丞放这个铁壶的,煮完水以后放到上边,这上边的就是把北京内九外七皇城寺几个城门在里边表现。
见水,见水里边这是九个城门的符号,刚才所说了九门走九车,用符号来表现,崇文门、宣武门这也是正阳门在这儿,杯托儿用的是咱们老北京的芭蕉扇,用扇子的造型做成杯托儿这种,这个叫盖置,就是放这个壶盖的,用北京门楼的变形。
还有一个放工具的,是咱们老北京的牌楼,就是那个变形,不是牌楼,影壁,影壁墙的变形。为什么要用瓜皮帽来做壶盖。瓜皮帽是朱元璋发明的,他里边有很好的寓意,为什么现在有很多的瓜皮帽,就是这种瓜皮帽帽子是红头必须要是红的,鸿运当头。过去还有一个讲法,因为现在影视剧里边他带都是黑的,过去人讲法戴瓜皮帽人走了以后穿那个衣服这个要染黑的,拿墨给染黑了。现在有很多是带黑的是不对的,必须是红的,。这个分六块,瓜皮帽是六块叫东西南北天地,就是一统天下,六合归一。这是朱元璋发明的,但是在明朝这个帽子并没有带起来。清朝满人进京以后,他对汉人的文化等等很多的东西很尊重,而且他对明,因为十三陵他不去动。他的大清律法里边有动皇陵是死罪的,皇上都不去动,所以说他对汉人对明朝的文化他如何去延续,证明是尊重。所以说在清朝这个帽子逐渐逐渐地形成,一直到了民国后来咱们应该说是50、60年代,那个时候还有戴这个帽子的。所以说我就把这些文化、符号的东西做成了这一套茶道具,这个也非常有意思。
茶具
咱们第一章我所说的那个合卺,合卺坠,我用合卺的那个杯的造型来做它,这套东西是是我设计成这是银的,婚庆的一种信物。这里边有寓意的,男的这个叫合卺里边其实代表的男的这些朋友就是象征着英雄相见友好团结之一,如果说小两口夫妻他也代表,因为这个造型上有这个,他是一个双喜字囍的造型,跟合卺杯这么着演绎过来的。其实这个从整个图案和造型上还比较好理解。简单一些,这是条金鱼,那边是一个石榴,这个造型是簸箩,它的纹路是柳条纹。当时我做完这个比较大,我拿到工厂让他们翻的时候给我翻错了,他说你这个条纹这个纹理这么粗我给你改成竹纹,他说很细很好看。我说你千万不要改,你给改过来,因为在咱们的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柳文化在这里边是有的,比如说什么清明不带柳,还有说河边看柳,柳的一些文人的一些诗句。还有吃柳芽,一冬了,人们等于说过去一冬人们所积攒下来一些毒素通过柳,能够排解。其实柳芽这个东西它是入药的,中医上是有的,是可以吃的。还有一些柳的文化,其实为什么是簸箩,这个里边有它的文化的根源在。正月初六,因为正月初一、初二、初三、初四都有过的,初四女儿回娘家。初七是人日,人的生日,女娲造人是人的生日,用柳条来做。初六那天叫祭子姑神,子姑从唐代定名为神,她相夫教子在家里边特别的勤奋、勤俭,所以说那个从唐立为神。子姑神根源在哪儿,广州韶关那一带山里边,现在女儿出嫁,所有的嫁妆里边还陪嫁一件柳条簸箕,什么时候用,拜天地的时候。这个女的要把这个柳条簸箕顶到头上,其实她也是敬子姑神的一种。其实本身就是潜移默化的母亲对女儿的一种期望,到那边以后如何好好地去做,在家里家务事去承担,把这家里边很多的事情要承担起来,要多做事,在初六哪一天祭子姑神的时候,把这个簸箕要搁到上,搁到桌子上然后上边有香、辣要供,要磕头,要拜的。这个就是一种习俗在这个里边,所以说吧习俗与传统文化的东西融到了这些实用器里头,每一个都有故事,每一个都有文化的精神的一些灵魂的东西在里边。
合卺坠
所以说追忆往昔,回望历史,我们不是说简单地去说它,去这种直白地去说,我们真是刚才我说了年岁大了,到了一定岁数有一种责任,我们就把这些东西给他打成包,传递给后人,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这点儿,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樊玮)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