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团裁尺素临皓月 只用丹青作秋风

2016-09-12 14:43:37 未知

  扇,古时又称萐,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记载:“萐蒲,瑞草也。尧时生于庖厨,扇暑而凉。”这是关于扇的最早记载。扇子最早出现在商代,用五光十色的野鸡毛制成,称之为“障扇”。当时,扇子不是用来扇风取凉,而是作为帝王外出巡视时遮阳挡风避沙之用。到了西汉,出现了团扇,在明代折扇流行之前,团扇是最为盛行的扇子形式。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唐杜牧《秋夕》诗描写在皇宫石阶旁,宫女举起轻罗小扇扑打萤火虫,这“轻罗小扇”就是秀美雅致的团扇。团扇,是一种素面白色,以扇柄为中轴,左右对称似圆月,以竹木为架,用薄丝绢糊成的纳凉工具。因形状团圆如月而得名,且暗合中国人合欢吉祥之意,又名“合欢扇”。因其由丝织物制成,故又称“纨扇”或“罗扇”,且宫中多用之,又称“宫扇”。

  汉代至北宋是团扇的盛行时期。四川及苏、杭的纨扇,制作最精、历史也最悠久。古代诗词中常以“冰纨”称之。汉班婕妤《怨歌行》:“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晋王献之妾桃叶《团扇歌》:“七宝画团扇,灿烂明月光。与郎却喧暑,相忆莫相忘。”南朝梁江淹《和班婕妤咏扇诗》:“纨扇如团月,出自机中素。画作秦王女,乘鸾向烟雾。” 汉代崇尚用洁白的绢素和竹篾制扇,不仅团扇之圆似明月, 而且其白色皎洁也与明月相似, 古人常常用明月来对团扇作喻。

  魏晋南北朝以后,团扇的形制于方形、圆形之外, 又演变出多角多边的扇面设计,如椭圆、六角、梅花、梧桐、芭蕉形等形状,这是随着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有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仿生意识。但无论怎么变化都一直保持了圆润的线条,轻盈的质地、美丽的图画,造型一直都是以中轴为中心采取左右对称的造型手法,显得纤巧玲珑,颇有“雅正”之美。

  唐代团扇的实物,目前仅在新疆阿斯塔那的唐墓中出土过一把长木柄扇面上绘有花鸟图案的绢质团扇。其他唐代的团扇我们只能在一些遗留下来的古画和诗歌中窥探到一二,如盛唐时期张萱所画的《捣练图》(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就绘有一女子手持短柄腰圆形团扇的画面,还有初唐时的画家周昉所描绘的宫中妃嫔宫女作挥扇侍立的《挥扇仕女图》(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画中的团扇就是一把长柄鸾凤团扇。而出现在周昉的另一幅《簪花仕女图》(现藏辽宁省博物馆)中团扇,却是一把绘有紫玉兰和仙鹤的长柄团扇。

  两宋时期,社会上书扇、画扇、卖扇、藏扇、玩扇的风气愈来愈盛,且出现了画商和字铺。据夏文彦的《图绘宝鉴》记载:“南宋赵彦,汴梁人,居临安,开字铺,画扇得名。”,可见当时的扇子已成为一种艺术商品开始广为流通,这可从北宋《清明上河图》中人物以百计,用扇却均为团扇;江苏武进县南宋墓出土的菱花形描金漆盒盖面绘有《柳荫拂暑图》,图中仕女均手执团扇的画面中得到印证。现今的故宫博物馆里收藏着不少宋代团扇书画作品,但大部分不署作者名款,这是宋代书画家的习俗,如《雪霁图》、《罂粟花图》等。

  宋元时期的团扇,多以罗或绢制作扇面,且仅用一面或作画或书法。至明清时期,方兴两面绷绢、纱、罗、绫等,同时增加了瓷青、泥金、湖色等彩色面品,并以绘画、缂丝、刺绣、贴花、抽纱等作为艺术加工。吸引了无数能工巧匠、文人墨客,其中也不乏有名人高手为之精心设计,苦心制作,终使团扇书画艺术达到登峰造极的高度。

  团扇自汉代定型以来,唐宋元明清历代沿用不衰。中国画人物故事、神话传说、花鸟虫草、庭院楼阁、才子佳人、民间风俗等题材,都进入到这幅不盈尺的扇面之中。画家于扇面之上作画,为作品增添了自然、活泼、清新的气息,以至于后来扇面作为一种小品性的绘画形制完全从扇子中脱离出来。扇面中,一水一石、一草一木与大幅山水的山高水远相比,更能表现出天地自然的内心世界,传达出更加细微恰切的情感。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洪镁)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