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是灾难、重生,还是艺术?伦敦人用独特方法纪念一场火灾

2016-09-21 15:16:03 未知

  

  昨日再现,燃烧的伦敦

  1666年9月2日凌晨,伦敦市布丁巷一间面包店失火,由于当时所建房屋大多为木质结构,大火四处蔓延并持续燃烧了4天之久,13000多间房屋被烧毁,著名的圣保罗大教堂也未能幸免于难。这场伦敦大火造成了多人死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令数万人无家可归。

  350年后的今日,当人们漫步在纪念碑广场,在纪念碑前拍照留念时,可曾想到这座高达61米的纪念碑是专门为了纪念伦敦大火而修建的。纪念碑采用古罗马陶立克式风格,整体形状是一根蜡烛,顶上的镀金火焰代表着伦敦大火。如果纪念碑向东边倒,那么碑顶就正好落在当年起火的面包店。

  这个九月,伦敦城内举办了以“燃烧的伦敦”为主题的现代艺术节,以此纪念大火发生350周年,艺术节内容包括一系列展览、演出、讲座和旅游等。9月1日到4日,伦敦金融城内沿着当年大火的路线,一路排出长达6公里的多米诺骨牌阵;圣保罗大教堂的穹顶每晚都被火红色的探照灯光束点亮,展示着当年教堂被烈焰吞噬的效果;而在泰特现代美术馆前的空地上,艺术家布置了一个“烈火花园”,在晚上用火光将泰晤士河岸点亮,营造出“燃烧的伦敦”的氛围。

  9月4日晚的伦敦,一座大型木质模型在泰晤士河上点燃,以“微缩”景观再现350年前的伦敦大火。这座模型搭建在一艘长120米的巨型驳船上,模仿了17世纪伦敦城的建筑风格。这座木质艺术品“伦敦1666”由美国艺术家大卫·贝斯特打造,他所设计、建造的建筑总是仪式般伫立在熊熊火焰上,而大卫也因设计出这些非凡的建筑而闻名。

  浴火重生,涅槃的伦敦

  历史总是耐人寻味,几个世纪前的一场大火将伦敦城内的大量木质建筑化为灰烬,却也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英国作家笛福曾说,如果没有那场大火,伦敦乃至整个英国的经济不会有那么快的起色。

  这场大火烧死了伦敦城内数量庞大的老鼠,重建后的伦敦市以石头建筑代替了原有木屋,个人卫生也得到改善,瘟疫不再成为城市发展的巨大阻碍。

  大火过后,伦敦人迅速在废墟上重建城市、拓宽街道和建立新的下水道系统。当时身兼城市勘测与重建委员的胡克,力图摒除中世纪时混乱的建筑方法,他用新方法测量记录首都焚毁的程度,用清楚易懂的科学方法来规划重生的首都。

  负责重建圣保罗大教堂的雷恩深信理性、实证对哲学和科学的意义与价值,并预言“伦敦将成为理性的首都”。面对荒废倾颓的圣保罗大教堂,他认识到“建筑是用石块建构的政治学”,必须将永恒、理性与美观凝结在石块里。

  也许是巧合,重建圣保罗大教堂时,工人从废料堆里随意翻找出一块奠基石,上面恰好写着拉丁词Resurgam,意思是“我会重生”,这仿佛正寓示着大火后必将重获新生的伦敦。

  重建中伦敦的一砖一石,一屋一舍,都成了“重生”的意象。正如被葬在圣保罗大教堂的雷恩在墓碑上所写:“如果你要找寻他的纪念碑,看看你周围即可。”

  灾后重建的还有金融重地皇家交易所。这个成立于1565年的交易所也在大火中付之一炬,它曾被伊丽莎白女王誉为“最璀璨的珍珠”。新建的交易所于1669年完工并投入使用,它括四个拱廊、回廊的小商铺和为交易服务的庭院,并且还增加了一座标志交易时段的巨型时钟。交易所的高效重建使得伦敦的商业贸易迅速恢复繁荣,也奠定了伦敦金融城的地位。

  经历了这场灾难之后,尼古拉斯•巴蓬医生开始筹办承保火灾风险的保险公司。1680年,巴蓬医生和他的四个朋友出资4万英镑,开办了世界上第一家火灾保险营业所,后更名为凤凰火灾保险公司。

  永恒记忆,独特的艺术

  为什么伦敦人还要纪念那场久远的大火?《伦敦传》的作者彼得·阿克罗伊德这样答道:“烧毁的总会重新立起,这就是纪念的意义。”

  观看“燃烧的伦敦”的小男孩

  这次的艺术节由英国Artichoke公司主办,该公司的总监海伦·马里奇认为,“燃烧的伦敦”将为1666年发生的那场大火灾带来新的视角,力图探讨全世界大都市面临的共同问题,以及应对灾难与危机的能力。这次活动是对大火如何影响这座城市、居民和建筑物的一种艺术呈现,同时也想展示伦敦如何在灾后浴火重生,成为今天充满活力的国际化大都市。

(责任编辑:陈奕名)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