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经典艺术遇到当代技术
2016-09-22 09:18:52 未知
经典艺术多媒体创意展渐成风潮
2009年TCL奇幻世界——经典艺术多媒体互动展亮相北京,经典作品中的人物与观众轻松对话;2015年《不朽的梵高》开启多城巡展之路,同年,《印象莫奈:新感映艺术大展》也与观众见面;今年值得期待的则是广州开幕的《向艺术大师致敬》创意大展和上海即将开幕的《印象派大师德加中国首展—舞动的艺术》。
这些展览均着眼于公共艺术教育,意图将传统美术馆中才能得见的经典艺术作品,经过多媒体技术手段的创意表现,呈现给普通观众,拉近经典与民众的距离,其中展览的互动部分,更是寓教于乐,让更多普通人能够了解艺术经典,丰富精神生活。
又一经典艺术创意大展来到广州
在不朽的梵高展览结束半年后,另一场极具震撼效果的重量级展览——《向艺术大师致敬》创意大展于9月22日在广州琶醍啤酒文化创意艺术区开幕。
此次展览的主体部分是以全新的360度环绕沉浸式观展空间,结合全息影像技术打造的极具震撼性的大师级作品动态展览空间,按照时间顺序次第展现文艺复兴时期到20世纪各个艺术流派共计17位艺术大师的近500幅作品,这些艺术家既有大众耳熟能详的达芬奇、毕加索、梵高和莫奈,也有美术史知名但是大众知晓度相对较低的康定斯基、戈雅、保罗克利,在同类多媒体创意大展中,无论艺术大师数量上还是作品规模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与这两年比较著名的梵高及莫奈的多媒体创意大展着重于再现一位艺术家的创作历程、感情经历不同,《向艺术大师致敬》创意大展的着眼点在于美术史线索的梳理和经典作品的创意呈现。拼接、动画、3D、全息等技术手段的运用,让观众既能欣赏到经典作品的画面,又能体味到作品构思和传达之妙,同时还能感受到经典作品之间的关联。如米开朗基罗的《天顶画》通过提取欧洲建筑拱门元素做画框,移动展示天顶画的局部细节;《最后的晚餐》, 以几何、平行透视法的原理方式开场,平行的线条在空间中不断拉伸,最终汇聚成“焦点”, 线条与线条所构筑的画面出现《最后的晚餐》的空间背景,最后,背景消失,一张长条案桌出现,耶稣与12门徒依次出现(附名字),同时,会有手稿、局部图作补充展示;再如保罗?克利、德加等人的作品,则是将艺术家不同作品中的相同元素提取出来,利用多幅作品合成动画效果。
技术还能为艺术做些什么?
如今,越来越多的技术手段被应用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其中,艺术也自然少不了与技术结合。微喷技术让更多普通民众得到拥有经典作品复制品的机会,谷歌推出了手机中的美术馆,下载APP即可看到世界各地美术馆中的精品馆藏,许多展览现场运用了二维码语音导览方便观众了解展品,一些品牌还推出了经典作品的VR应用……这些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以往人们必须走到美术馆、画廊或者艺术中心才能看展览的方式,而多媒体和其他技术手段的应用,更是丰富了观众的观赏体验,给了更多人接触艺术的机会,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公共艺术教育的普及和整体审美水平的提升。
我们也期待更多更先进的艺术手段运用到艺术展览中。
(责任编辑:李琢研)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