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专稿】“学究型画家”秦宣夫:扛起画箱 走向山川、海洋

2016-09-28 23:42:56 程立雪

  【编者按】秦宣夫在巴黎时的学习经验:进卢浮宫从不看《蒙娜丽莎》,直接奔赴鲁本斯画前学习其“血肉贲张”的表现力......回国后的秦宣夫心中最想做的仍是画画,只要有空,他就拿起画笔,扛起画箱,走向山川、海洋、农村、工厂,任何一张纸,哪怕是信封、包装袋、手纸甚至胸透的X光片,他都用来作画。2016年9月29日上午,“快乐的旋转--秦宣夫诞辰110周年专题展”将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展览以二百余件绘画作品和秦宣夫留存的教学笔记、几易其稿的研究手稿等丰富的文献资料,以及家属新近发现的一些珍贵旧照片,全面呈现秦宣夫的艺术历程、突出反映其探索中国油画发展之路的创新精神。

  清光绪三十三年五月,广西苍梧秦恩述家,迎来了唯一的儿子,这位38岁才中得举人的县令,为自己的儿子起名宣夫,希望他继承秦家的风范,作一个有作为的人。

  于是,秦宣夫自幼便成长于书香世家,待到14岁的时候,他就读山东省第一中学,后又考进天津南开中学,在这所著名的学校中,秦宣夫结识了不少优秀的同学,并在学校美术研究会学习绘画。那时的秦宣夫品学兼优,但并不满足于现状,念完高二,他就去报考众人向往的清华大学。1925年,秦宣夫19岁,被国立清华大学录取。

  在清华上学的期间,秦宣夫学到了很多知识,他攻读英国文学,兼修外国美术史,此时他对绘画的兴趣已相当浓厚。他常为同学及家人画素描,并参加清华画展。1926年暑假,秦宣夫去拜访曾经留学法国的林风眠先生,在先生那里,秦宣夫看到很多大幅的画,他非常吃惊,因为在那个年代,物资奇缺,绘画条件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画都是小幅,不大可能弄得那么阔气。同时,秦宣夫也得到了林风眠先生的一些教诲和鼓励,还收到了两张2帧印有先生画作的明信片,也就是从那时起,秦宣夫萌生了出国留学的愿望,他想去的地方,也是法国。

《石膏像(一)》纸本铅笔 63×48cm 1932年

1930年,24岁的秦宣夫在法国巴黎学习时的标准像

  巴黎回忆:奠定秦宣夫绘画风格的关键时期

  1930年,乘着法国邮船,在海上漂流了35天后,秦宣夫来到了马赛,又转到他所神往的巴黎。不久后,秦宣夫考上了法国国立高等美术学校素描班。第二年,又考进了印象派画家吕西安·西蒙先生工作室学习油画,同时又在鲁佛学校、马巴黎大学艺术考古研究所学习外国美术史。在留学法国的这段早期艺术时期中,秦宣夫深受法国学院派教学与印象派观念的同时影响。

《卡门》  布面油彩 73×92cm  1932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在巴黎,秦宣夫租用廉价公寓甚至租用画室住宿,有时帮房东太太干杂活,吃饭经常就是咖啡、水加面包。他从未去过娱乐场所,也不会跳交谊舞,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学习和参观博物馆上。此一时期,秦宣夫有三则学习经验的“逸事”,他本人曾反复提起:其一,进卢浮宫从不看《蒙娜丽莎》,直接奔赴鲁本斯画前学习其“血肉贲张”的表现力。其二,特别关注莫迪里阿尼,并对雕塑家蓬蓬的动物概括雕像特别喜爱。其三,看了许多古典雕刻之后,进而越过希腊古典时期风格而更喜爱希腊古风雕刻。

《宫女》 布面油彩 65×100cm 1934年 中国美术馆藏

  二战之前的巴黎,虽然艺术界不断出现现代艺术的革命和运动,但是作为艺术社会整体还是以普通市民的品味为主,流行写实艺术,学院主要教授写生方法。1933年,秦宣夫用学院派写实方法创作的油画《卡邦齐夫人像》入选法国“经典正统”的春季沙龙,会后卡邦齐夫人收购了这幅画,这也是秦宣夫第一次得到了自己挣的钱。

  为了广泛地吸取欧洲艺术宝库中的营养,秦宣夫也利用假期坐火车到伦敦、米兰、帕多瓦、罗伦萨、庞贝、威尼斯、慕尼黑、柏林、华沙、莫斯科等等各地去参观博物馆,饱览文艺复兴以来诸多艺术巨匠的原作,对他们的艺术风格、思想根源、绘画技法等进行了深入的考察。

  值得一提的是,他对印象派情有独钟,除了深入研究马奈、雷诺阿、毕沙罗等的作品外,还专程到凡高的朋友加歇医生家,终于见到了由医生之子保罗收藏的凡高的原作,才一了心愿。

《快乐的旋转(人物草稿)》 纸本油彩 62×44cm 1933年

20世纪30年代,秦宣夫与作品《快乐的旋转》合影

  近5年的学习及创作实践,秦宣夫已成为一名真正的画家兼美术史论学者。1934年即将离开巴黎的时候,他的大型油画《快乐的旋转》与《宫女》在法国独立沙龙展出。早年的巴黎求学经历,是奠定秦宣夫艺术风格的关键时期。值得谈到的是,即将呈现的“快乐的旋转”这一展览题名,便取自秦宣夫留法时期的重要作品《快乐的旋转》。此件作品在1935年国立北平艺专教员展上展出后,又经一些世事流转,最后下落不明。目前仅存一件色彩人物稿和刊登于《良友》杂志1935年5月号上的黑白照片。这也是秦宣夫晚年时念念不忘的一件憾事。

  归国“学究”:扛起画箱,走向山川、海洋

  1934年9月,秦宣夫经西伯利亚大铁路回到祖国,据亲人的形容:“他那破旧的皮箱中没有一件时髦用品,却装满了从各地博物馆和书摊上买的画册和明星片,其中一部法国博物馆藏中国文物图册,后来成为他用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材料。回国不久他被聘为北平国立艺专教员,教授素描及西洋美术史,后来他又得到了清华外语系讲师一职,有了这两份收入,才使他能够在30岁的时候与他钟爱的妻子--国立艺专学生李家珍结为夫妇。”

  婚后秦宣夫奔劳于两校之间教书养家,后又受好友司徒乔之约,担任天津大公报《艺术周刊》的编辑,十分忙碌。1935年4月1日至6日,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在京畿道艺专校内举行教员作品展览,有严智开、唐亮、秦宣夫及国画系、工艺美术系等各系教授作品。这是秦宣夫在国内参加的第一个展览,作品《快乐的旋转》参加了此次展览。据亲人回忆,那是秦宣夫一生中最为得意的时光。

《王合内像》 布面油彩70×60cm 1939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归家》 布面油彩 42×42cm 1940年

《夫人李家珍像》 布面油彩 45.5×35cm 1941年

《吴作人像》 布面油彩 56×45cm 1941年 南京师范大学藏

  但好景不长,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全国多所大专院校被迫内迁。秦宣夫也跟随艺专踏上了辗转奔波的内迁之路:北平-江西庐山枯岭-湖南沅陵-云南昆明-四川璧山松林岗-凤凰山。《母教》、《食为天》、《重庆雪》等油画以及《哭儿》、《难民》等素描为这一时期代表作。其中,《母教》获三届全国美展二等奖。

《母教》 布面油彩 81.5×100cm 1942年

1944年,常书鸿、王临乙、黄显之、秦宣夫(左起)于重庆凤凰山合影

  在重庆凤凰山时期,秦宣夫与常书鸿、王临乙、吴作人、吕斯百和李瑞年等几位好友生活在一起,他们共用一间画室,相互鼓励和关心,一起创作写生、探讨艺术,缔结了深厚的友谊。1941年,在成都举办吴作人、唐一禾、吕霞光、黄显之、吕斯百、秦宣夫、李瑞年、王临乙“八人绘画联展”。这是秦宣夫的作品第一次在国内影响较大的画展中亮相。抗战胜利后不久,由于大家要各奔东西,秦宣夫提议画一幅集体素描留作纪念。于是,6位画家及妻儿王合内、马光旋、李家珍、常沙娜等聚集在秦宣夫家,一起动笔,互画肖像,留下了极为珍贵的绝品。

《风雨欲来》 木板油彩  31×47cm 1944年

  1945年,秦宣夫举办首次个人画展,徐悲鸿先生特别题了序,称之为“学究型画家”。宗白华著文道:“你对自然具有这么深的爱,‘自然’没有不回答你的感情。”在此一时期,自然风景写生占据了秦宣夫艺术创作的极大篇幅。在写生技法上更可以看出其内在的、渐进的画风变化。1946年,他前往成都、青城山、峨眉山、都江堰等地写生作品20余幅;1946年12月,在离开重庆前往南京的轮船甲板上又创作速写多幅;1963年,年过半百的他再赴杭州、绍兴、富春江创作数十幅作品……

《青岛红房顶》 布面油彩 65×82cm 1948年

1984年,秦宣夫赴广西桂林象鼻山写生时留影

《皖南风景》 木板油彩 42×69cm 1956年

  那时秦宣夫心中最想做的仍是画画,只要有空,他就拿起画笔,扛起画箱,走向山川、海洋、农村、工厂,任何一张纸,哪怕是信封、包装袋、手纸甚至胸透的X光片,他都用来作画,如痴如醉,忘乎所以。

《上海码头》 布面油彩 35×45cm 1961年

  可喜的是在这一阶段中他又发展了自的风格,在印象派技法为基础的写实主义之上,揉进了东方写意的手法。具有代表性的是1962赴富春江和杭州写生的一批油画及1984年回桂林故乡的一批水粉画,在1985年他的第三次个展上,观众看到了他的一批独幅版画及儿童画般的油画和水粉。

《远眺桐庐》纸本油彩 78×56cm 1963年

《北海白塔》纸本水彩  40×55cm 1979年

《梅花山春游》 纸本水粉 48.5×64cm 1984年

  除了创作一批油画、水粉画以外,秦宣夫还尝试用宣纸、水粉、水墨等材料。他说:“我喜欢用水墨在砚台上画来画去,等我满意的时候,就用一张宣纸或其他吸水的纸张很快地印下来,最后用水墨或水粉稍微加加工就成了。我画的《家中虎》就是这样画的。因为这种‘版画’只能印一张,所以叫做‘独幅版画’(Monotype)。”

《家中虎》独幅版画 22×21cm 1980年

  1998年1月11日,92岁高龄的秦宣夫离世。2006年,王府井帅府园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为秦宣夫筹办了“秦宣夫百年诞辰画展”,10年后,“快乐的旋转——秦宣夫诞辰110周年专题展”,将于2016年9月29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经过研究梳理,此次展览以秦宣夫与中央美术学院校史关系作为专题研究,用美术馆叙事方式重点讲述了继徐悲鸿后20世纪早期一批留法艺术家在法国的交往,以及归国后经历中国乃至中央美术学院校史变迁的往事。展览包括“巴黎回忆”、“艺专岁月”、“搂定自然”、“求真立新”、“博理渊学”五个部分,随着时间的脉络展现艺术家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多样的艺术形式中取得的成就。

《静物水果》 布面油彩 41×41cm 1983年

《龙凤呈祥》独幅版画  32×32cm 1985年

《五老峰》独幅版画  39×54.4cm 1987年

《大桥礼花》 布面油彩 82×120cm 1981年

(责任编辑:程立雪)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