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民艺博物馆三大新展明日同开

2016-09-29 18:34:40 未知

顾景舟 双线竹鼓

  展览一、"砂者为上一一紫砂工艺的鉴赏与解读"

  展览时间:9月30日起

  开幕时间:9月30日下午2:30

  展览地点:民艺博物馆1、2号展厅

  策展人:吴光荣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

  展览从紫砂矿料、紫砂加工工具及模具,紫砂泥片成型工艺成熟之前的宜兴釉陶泥片成型工艺、紫砂相关文献、名家名作、名器等多个角度,解读紫砂制作工艺的过去与现在。

  砂者为上----紫砂工艺的鉴赏与解读

  文/吴光荣

  “砂者为上”出自明·文震亨《长物志》一书中,对流行不久的紫砂壶艺的赞美!

  砂壶泡茶,今见史料,源于《明会典》:“洪武二十四年(1391)九月,诏建中岁贡上供茶,罢造龙团,听茶户唯茶芽以进,有司勿与。天下茶额,唯建宁为上,其品有四,曰探春、先春、次春、紫笋。”因太祖下诏,罢造大小龙团,唯采茶芽以进。至此,饼茶日趋衰落,散茶兴起,新的饮茶方式出现,为紫砂茶具的登场,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兴起于明中期,流行于文人集团中的紫砂壶艺,由于独特的材料,良好的透气性能,加上可塑性极强,造型千姿百态,又能将茶的真香泡得出来,在徽商的吹捧下,受到了世人的青睐。

  由清·康熙朝始,紫砂壶艺的丰富多彩,不仅引得皇帝玩、文人玩、百姓玩、外国人也跟着玩!今天我们能目睹大批外销欧洲的紫砂、朱泥壶艺,便是当时的真实反映!

  紫砂泥料,不仅适合用来制壶,其独特的可塑性能,在陶塑、文玩、餐具、杂件、器具等诸多方面,都有许多精彩的表现,其品种之多,表现手法之细腻,更是令人难以想象。

  晚清时英人波西尔(Stephen Wootton Bushell)来华三十年,由上海十六铺码头登陆中国,在其后来回国后应英国教育部的要求,写了一本介绍中国艺术的专著,名为《中国美术》,192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中文版本。文中特别提到“宜兴窑”。在十六铺码头上岸时,见有成群小商贩,兜售“奇形之壶瓶盏碟,各种褐色之小巧物品。有适于用者,有专供玩赏者,打听后方知为太湖西岸宜兴所制之窑器也”。

  继而又说“宜兴窑之特长,尤在于烧造玩物,细巧精致,莫与比伦。有微小茶壶式之瓶。及果形花状之罐,文人常用以注墨水。有香瓶脂盒粉罐茶碟,佳人常陈以饰房几。又有茶花瓶,果物盒,以及箸碟酒杯诸物,可列诸食桌;掩映几筵,秀雅可掬。其清之王公大人,则拇套班指,头戴翎管,胸前又垂以此窑所制之朝珠;冰清珠睍,益装仪容。此外若翩翩公子之鼻烟瓶,吸烟者之烟管嘴,以及嗜鸦片者之烟膏钵,烟管口,莫不金固玉润,精致彻亮,而一一皆此窑之制造品也。”

  今日紫砂陶艺的发展,从业人员之多超过以往任何时期,但紫砂种类却远不如以往,今人尤喜爱紫砂壶艺。

  为了让喜爱紫砂艺术的朋友们能够客观、真实地了解、认知传统紫砂艺术,本馆特别举办“砂者为上——紫砂工艺的鉴赏与解读”特展,从紫砂矿料、紫砂加工工具及模具,紫砂泥片成型工艺成熟之前的宜兴釉陶泥片成型工艺、紫砂相关文献、名家名作、名器等多个角度,为您解读紫砂制作工艺的过去与现在。

  感谢收藏家黄福弟、鲍卫东先生为本次特展所提供的展品!

蜈蚣刨

  展览二、"工欲善其事—传统木作工具展"

  展览时间:9月30日起

  开幕时间:9月30日下午2:30

  展览地点:民艺博物馆5号展厅

  展期:12天

  策展人:沈国强

  在木作过程中发明创造出各式各样的木工工具,从开料、选料、开榫做卯以及组装各方面,其功能不断完善,体现出中华民族传统木工的精湛技艺。

  小时候,家中的家具是请师傅上门打的。那时候,少有半成品的木料可买,目睹了师傅利用锯子将粗大的原木分解成一堆堆的板料和档料,又看着师傅用刨子、凿子等工具将这些半成品木料加工成形状各异、表面光洁、规整的家具部件,顿时,对师傅工具箱中的各色工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幻想着自己也能拥有这些神奇的工具,能像师傅那样刨出长长的、闪烁着迷人光泽的卷曲刨花。小孩的好奇心甚强,看着师傅轻松熟练地操作工具,心中不免会产生跃跃欲试的念头,然而,师傅对自己的工具宝贵得很,他可以一边干活一边和围着看热闹的孩童开玩笑,但绝不允许我们碰他的工具,这更激起了我的好奇心…。

  几年后,一位做木工的邻居出于我对工具的强烈好奇,用黄檀木制作了一把小短刨送给了我,那是我获得的第一件木作工具,我用它制作了不少早已不复存在的儿时玩具,但,这把刨子至今保存完好。成年后,电动木工工具成了常见之物,可以高效率地完成原先繁重、复杂的工作,然而,我还是陆陆续续地搜集各种木工手作工具,那是割舍不了对这些充满温情手工工具的念想,特别是当我在博物馆中看到那些制作精美、巧夺天工的古代家具杰作时,脑海中时常会出现这些逐渐消失的老工具,毕竟,它们是这些美的制造者。

  2016.9沈国强

  展览三:“雨过天青——中国当代青瓷艺术展”

  展览时间:9月25日起

  展览地点:民艺博物馆7号展厅

  策展人:周武

  中国被称为China,即瓷器之国。中国陶瓷美学之最高峰,乃是青瓷。浙江是青瓷的故乡,从宋代官窑到龙泉瓷,千年以来,青瓷始终在追求一种绝对意境——“雨过天青云破处”,展现出中国陶瓷艺术雅正高华的君子之风。1950至1960年代,中国美术学院一批教授们为官窑与龙泉瓷的恢复作出了巨大贡献,使千年青瓷艺术得以在当代活化,并在当代不断生发出崭新的视觉形态。

  常设展:“光影世象一一民艺博物馆馆藏皮影展"

  展览时间:9月30日起

  展览地点:民艺博物馆3号展厅

  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藏有皮影及相关的工具、乐器、手抄本等藏品48000余件,常设展览“光影世象”以中国传统故事的叙事和戏剧中的“盒子”手法,展现这批皮影相关收藏。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邹萍)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