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快讯】WAZA小组“集中营”,“这是一个个体脉络”;美术文献新空间,“这是一项实验艺术”

2016-09-30 07:52:13 洪镁

  (雅昌艺术网讯)只有一件作品,展期只有一天?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展览?在2016年9月29日晚上8时开幕的WAZA小组个展“马丁·奥皮茨·范1博勃费尔德集中营Ⅰ”暨美术文献艺术中心新空间地点发布不仅让观众看到了 “WAZA小组出品方面那极其短暂与多变的特质”,同时也以一个极有“美术文献气质”的方式宣布了美术文献艺术中心新空间在13年之后接替原有的空间成为下一个武汉当代艺术、实验艺术发生的聚集地。

 

WAZA小组个展“马丁·奥皮茨·范1博勃费尔德集中营Ⅰ”暨美术文献艺术中心新空间地点发布嘉宾合影

WAZA小组个展“马丁·奥皮茨·范1博勃费尔德集中营Ⅰ”暨美术文献艺术中心新空间地点发布嘉宾合影

  来到展览地点,首先看到的就是一个放置在小广场中的大型电子屏幕,其中循环播放着几段影像,映照着周边的建筑和林立的高楼,似乎正是一场居民区里的露天电影。广场的另一边,或伫立或躺在地上的钢架结构像是一个迷宫,而据WAZA小组成员之一胡戈介绍,这事实上是根据美术文献艺术中心的新空间进行还原和抽象的。而后一进入展览的室内空间,即看到了WAZA小组的标志,美术文献艺术中心曾经见证了这个艺术小组的发展,而如今,WAZA小组又见证了美术文献艺术中心即将迈向一个新的开端。来到二楼展厅,一段记录着张曼玉日常生活的影片吸引了不少观众,禁止拍照的提示仍然抵挡不住大家希望记下这段影片的热情,它是以怎样的方式进行拍摄的?为什么会选择拍摄张曼玉这位公众人物?它希望传达的是什么?进入三楼展厅中,武汉胃熟悉的小龙虾气息扑面而来,高高耸起的瞭望塔尖顶和高挑的空间融为一体,地上的美术文献标识局部斑驳,显示出它的年龄与历史,建设中的冷金属色调也显示出它与新空间共同成长的决心。

WAZA小组个展“马丁·奥皮茨·范1博勃费尔德集中营Ⅰ”学术主持严舒黎主持开幕仪式

WAZA小组成员之一胡戈致辞

艺术家傅中望致辞

美术文献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刘明致辞

  WAZA小组2002年由胡戈发起和组建于武汉,是一个多媒介当代艺术的平台。成员由初期七人发展到现在胡戈和王焕的二人组合,先后创作了《行动2008》、《风堤》、《维加斯》、《二二五》、《三十个流浪艺人》、《社会青年》等作品,涉及领域从大型装置(由图片、影像、声音、新媒体等元素组合的作品)到为不同地点、空间专门设计的项目。从WAZA2010年最近的计划——《你在哪,就在哪》一个另类展览以及小组最近的实验作品项目《社会青年》却又再次明显表现出小组的结构就像一把巨伞一样,根据每个独立项目的不同需要,吸纳不同人数的艺术家、参加者参与。

作品《马丁·奥皮茨·范·博勃费尔德集中营Ⅰ》位于广场的影像部分

  在谈到分布在美术文献艺术中心5个位置的作品《马丁·奥皮茨·范1博勃费尔德集中营Ⅰ》时,WAZA小组介绍,这是“从博勃费尔德这一怪诞的假设,到博伊斯的解构、克莱因的色彩,直至当代前卫艺术多媒体式的传达”,在这件作品中,“观念与作品及环境的关系已不再具指向性,而是多层次地周而复始地交互、重叠、错配于共同语境之中——繁复、庞杂、冗长、模凌两可,《马丁· 奥皮茨·范·博勃费尔德(1797—1833)集中营》就是这样一个语境——一个多次元、多层的随时间推衍的新媒体装置群——它存在的意义非常可怕,就好像我们不断梦到过,甚至有了‘一亿’个重返家乡街头(武汉)的理由,却仍不相信这世界有一个地方可以是它自己”。

作品《马丁·奥皮茨·范·博勃费尔德集中营Ⅰ》位于广场的装置部分

  《马丁·奥皮茨·范·博勃费尔德集中营Ⅰ》实际上是一个由美术文献艺术中心这个平台延伸而来的作品,“它包含了与建筑物、与美术文献艺术中心以及与武汉这座城市的文化语境,与当代艺术、后现代艺术还有我们的内心生活感受和成长经验等息息相关的元素。实际上是将我们当下的环境以当代艺术的方式进行了处理,然后用多媒体装置群的方式将它呈现出来”。

  上世纪八十年代,“新潮美术运动”在武汉发生。在武汉先后出现了《美术思潮》及《美术文献》等重要杂志。2003年,美术文献艺术中心以学术媒体为背景,成立了武汉第一个当代艺术机构。 美术文献艺术中心早期在武汉承担了重要的角色和多重功能,具有展览收藏、新人推介、学术研究以及文献出版等类美术馆的功能。它举办了众多当代艺术展;出版《美术文献》杂志,研究、介绍当代艺术现象;以当代艺术发展为脉络,收藏艺术作品、整理文献数据;同时还设立了公共项目,面向大众举办学术讲座、鉴赏等活动,成为中国最早的专业画廊之一。而WAZA小组也在这里逐渐成熟,走向国际艺术视野。

作品《马丁·奥皮茨·范·博勃费尔德集中营Ⅰ》位于展厅一楼的的装置部分,为WAZA小组的标志

  本次个展中的“集中营”称谓即是向这个见证了武汉当代艺术发展、参与了中国当代艺术重要进程的平台的一次致敬,亦是一个更宏大的期待,“它和历史上纳粹的集中营完全不同,这个‘集中营’是社会艺术青年的创作之家,正如WAZA在这里起步。这也正是WAZA小组的特点,更倾向于在一个语境中介入作品,期待作品的互动性”。

  而展览主题中的“马丁·奥皮茨·范·博勃费尔德”据胡戈介绍,是来源于一个虚拟的西方文艺复兴前后的一个无名哲学家马丁·奥皮茨·范·博勃费尔德,他提出了“生活是在自我扭曲之中”,“我个人觉得它是代表后现代主义荒诞性的一个符号,它可以代表当代艺术,可以死代表克莱因,也可以代表马修·巴尼,代表现在很多艺术家”。

作品《马丁·奥皮茨·范·博勃费尔德集中营Ⅰ》位于展厅三楼的装置部分,其中爬着小龙虾

  美术文献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刘明也将此次展览称为“一项实验艺术项目”,“在这次的《马丁·奥皮茨·范·博勃费尔德集中营Ⅰ》艺术醒目中,不仅有WAZA小组曾经的重要的影像,也包括了特意为此次美术文献艺术中心新空间发布而创作的新作,不仅呈现了WAZA本身的成长经历和当下状态,也表述了美术文献艺术中心的成长历程。从最初的《美术文献》杂志到后来的艺术空间,而后艺术空间的关闭与重新启动,无形中我们与当代艺术迈进了同样的步调,共同成长,也成为当代艺术中的一个个体脉络”。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洪镁)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2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2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