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明弘—化平凡为神奇的艺术旅者
2016-10-09 10:35:32 未知
林明弘于一九六四年生于日本东京,在台湾度过童年,于美国完成学业之后,往返欧亚生活与工作,曾于二○○六年至二○一六年旅居上海,目前在台湾台北和比利时布鲁塞尔定居。林明弘的作品在国内外均深获青睐,曾参与福冈三年展、伊斯坦堡双年展、威尼斯双年展、台北双年展等,也受邀于巴黎市立现代美术馆、赫尔辛基 Kiasma 当代美术馆等多项国际展览。其作品多次收藏于当代艺术殿堂之中,公共典藏包括日本金泽二十一世纪现代美术馆、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韩国三星美术馆、美国夏威夷当代美术馆等。林明弘独到的艺术敏锐眼光也使其成为时尚宠儿,曾与多个世界品牌跨界合作,与意大利名牌MOROSO携手设计家具,为路易威登打造台湾中山旗舰店贵宾室,其作品身影更曾见于香奈儿二○○八年的流动艺术展。
林明弘,《People’s Gallery 09.10.2004-21.03.2005》装置一景,金泽21世纪美术馆,金泽,日本,2004
林明弘自美国学成归国之后,进入台北艺术空间伊通公园打工,在那儿他观察到许多观众进入展场却不知道作品在哪儿,显现出观众面对当代艺术常有不得其门而入的问题。除了挂在墙壁上的平面画作,艺术是否还有不一样的形式?展览空间能不能像家里一样舒服?因此他致力于打破公领域、私领域,取材自日常生活作为创作元素,打造出铺天盖地的大型装置。他说:「我希望能打破看画的艺术概念,艺术作品是可以踩、躺、坐、卧的。」无论是地板、墙、床,他色彩斑斓的作品与空间形成互补、相辅相成的「合作关系」,并邀请观众游走在作品之中,改变了观众被动观赏艺术的形式;又由于上面的图案来自于生活中的枕头套、被套等,他的作品总是散发出温暖欢愉的亲民气质。
林明弘,Georgia Street Plaza, 23.01-02.05.10装置一景,2010,加拿大温哥华美术馆
回溯以往的经典作品,在二○○一年在日本金泽二十一世纪现代美术馆中,林明弘与日本前卫建筑师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携手打造People’s Gallery,为了制作彩绘墙,林明弘研究当地和服加贺染的历史和技术,二位建筑师则设计出像祖母勾线打毛衣时坐的摇椅,观者可坐着在一前一后的摇动之中,欣赏林明弘铺展的空间,这个合作计划也成为美术馆的永久典藏。另外还有二○一○年加拿大冬奥艺术节运期间,他以三片彩绘铝板覆盖温哥华美术馆的正门,从外面看上去的花样姿态,好似为美术馆穿上一件华服。
林明弘,《一日之别》装置一景,2008
林明弘的作品更诉诸观者的文化想象与反思。二○○六年从欧洲搬到上海,初来乍到,他注意到当地人特殊的生活习惯,因而产生了《一日之别》。为了制作它,林明弘买下住家附近整间杂货店的商品,五颜六色的锅碗瓢盆一跃成为展示柜中尊贵的艺术品,画廊化身为日常生活的美术馆,浓缩了上海独有的地方特色与生活状态。
林明弘,无题(Zixing),丙烯、金箔/画布,150 x 112 x 4 cm
在《今日故事》中,林明弘以上海永久牌经典款自行车,以及他亲手改装的「限量款」自行车和一面布满上海浦东机场一日航班信息的金墙,表现中国经济转型的进程。
林明弘,《有机纯酸牛奶》,2008,丙烯 /画布,250 x 175 x 4 cm
大型装置《点》中则有林明弘以苏联时期的「第三国际纪念塔」为雏形打造而成的看台,观众可坐在上面欣赏四周墙上的「风景画」,但画的内容实则上是米、茶、酸奶等产品商标。这些作品主要讨论消费主义、物质性和地方身份的消失,在外观上有别于林明弘的彩绘装置,但所有元素跟花布图案同为现成物,延续他挪用日常现成物与观众建立对话的初衷。从日用品到商标,林明弘具有化平凡为神奇如同点石成金般的能力,作品中寻常的元素,俗丽的变得别致,过时的变得珍贵,时间和地点也变得奇幻,于是在他创造的天地中,我们往返于绮想与现实之间,思考着他所提出来的问题。
(责任编辑:陈广泽)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