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斌:寻找消失的文明——良渚古城考古

2016-10-12 23:59:50 未知

  10月10日下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斌在湖北省图书馆长江报告厅作了题为“寻找消失的文明——良渚古城考古”的讲座,介绍了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成果。

  

  讲座现场

  刘斌以中华五千年文明为切入点,介绍了良渚文化的发现历程、文化内涵和良渚古城的结构等。良渚文化主要分布于长江下游太湖流域,良渚文化及其所代表的良渚文明距今约5300-4300年,大体与古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哈拉帕文明处于同一时代。良渚文化有着相当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稻作农业相当发达,出现玉器、漆器、刻纹陶器、象牙器等高端手工业。

  

  良渚文化主要遗址分布示意图

  良渚遗址最初发现于1936年,西湖博物馆的施昕更先生在余杭良渚镇一带发掘和调查了以黑陶为特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并出版了《良渚》一书。1959年,夏鼐先生正式提出了良渚文化的命名。1973年,江苏吴县草鞋山第一次发现了随葬玉琮、玉璧等大型玉礼器的墓葬。上世纪80年代中期,考古工作者先后在江苏吴县张陵山、武进寺墩、上海青浦福泉山、浙江余杭反山、瑶山等地,发现了多处良渚文化的高等级墓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精美玉器。

  

  乾隆曾收藏良渚玉琮但被当作周汉时代的玉器

  以琮璧钺等为代表的玉器是良渚文化最为重要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之一,反映了以神权为纽带的文明模式。良渚文化的神徽在长江下游太湖流域表现得极为一致,说明在这一广大地区人们有着统一的信仰。

  

  以莫角山为中心的良渚古城晚期布局

  良渚遗址位于杭州余杭C形盆地内,以莫角山宫殿区(30万平方米)为中心,向外依次为内城(300万平方米)和外郭城(800万平方米),古城北部和西北部还有由11条水坝组成的世界上最早、规模最大的防洪水利系统。

  

  良渚古城的外郭结构

  良渚古城面积达3平方公里,轰动了学术界,被誉为“中华第一城”。2007年以来,经过近10年持续不断的考古工作,使我们对良渚古城遗址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良渚古城的核心区包括莫角山宫殿区、城墙和外郭,总面积达8平方公里,结构完整、规模宏大。内城南北长1910米,东西宽1770米,城墙宽20-150米,保存最高处约4米,总长约6公里。城墙略呈圆角长方形,有内外马面状凸起,共有8个水城门和1个陆城门。

  在良渚古城北部发现了由11条大型堤坝组成的大型水利工程,年代约为4700—5100年,它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完备的防洪水利设施。良渚古城系统包括城郭、水利系统、祭坛及权贵墓地、郊区,占地面积达100平方公里,已发现各种类型的遗址点230余处,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城市和遗址群之一。

  

  讲座现场

  刘斌的讲座引起了热烈反响,现场观众就良渚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差异、浙江史前文化序列、良渚文化的神徽、良渚古城水城门、文明起源等问题进行了提问,刘斌都做了详尽的回答。

(责任编辑:洪镁)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