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温柔与力量“我织我在”:第二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

2016-10-14 09:20:51 周懿

  纤维,由细丝组成的物质,柔软、温和、可塑。纤维可以是原始时期的麻衣草履,却成为人类祖先严寒中的庇护;或许是长绳上的千千结,却记载着上古的历历往事;是慈母手中的针线密缝,却是游子远行的精神慰藉;是工业大生产时代女工们手下批量的纺织流水线,却能成为一个区域的经济支柱……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柔软与温和中,蕴藏着关乎人类个体成长乃至历史进程的力量。如果今天我们以“纤维”来命名一种艺术形式,这不仅是一种物质媒介、创作手法,更是一种观察世界的角度、内省思考的方式。

  9月26日在杭州西子湖畔浙江美术馆开幕的“第二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便以“我织我在”这样一个富有哲思的主题展开。来自20个国家的63位参展艺术家,带来了编织、壁挂、刺绣、装置、影像、建筑等诸多门类的艺术形式,在“纤维编织”的语境下展开对于世界认知的讨论,从而串联起一场有生命力的艺术现场。

  建筑师陈浩如的作品《大织造》,用硬朗尖锐的竹竿在进馆的必经之路建构起竹构森林,人们穿梭其中,荡起秋千或并坐闲聊;而沈烈毅的《空游云行》则藏在树丛间用柔韧的竹条织结了巨大圆润的“竹茧”。同样的竹材质,不同的使用方式,产生了两种迥异的对话效果。而作品的巨大体量,让我们看到纤维艺术的空间张力。建筑师张永和用柔软轻薄的“纤维编织”来回应坚固沉重的“建筑营造”,他和团队用每平方米仅105克的纸,以扇形结构拉出了十余米长的纯白通道;而美术馆的另一边,来自克罗地亚的“纽曼/供使用”小组则以腈纶绳编织了一条连接3层楼的黑色通道。一白一黑两条通道,是艺术作品也是可体验的空间,观者变成了参与者,穿行时的宁静或攀爬时的刺激都可以亲身感受到。艺术家许江与袁柳军将“袜都”诸暨大唐荒置的袜织机用黑丝袜包裹起来,如茧的挣扎,是一曲工业山水的“离歌”;而平行展中,梁绍基像个古老的养蚕人,与他的“艺术伙伴”蚕一同和鸣了“云上云”的东方新诗。

  漫步在展厅中,总有戏剧般的意外惊喜。在法国艺术家杰罗姆·高贝热情奔放的大红色作品《自由引导羊毛》对面,一对母女正坐在沙发上安然地“织毛衣”,毛线针下的线头穿过一间暗房,指引向一个巨大的星球般自转的蓝色毛线球。什么时候才能织完呢?这就好像儿时看着母亲手里的一团团毛线球变幻成一条围巾、一件毛衣般的期待。在展厅二楼,另一对母女的作品,安静地呈现出中国传统刺绣的温润,这是本届三年展“绣画掇英”的专项单元。展览开幕式当天,这对母女,梁雪芳搀扶着她80岁的老母亲马惠荣出现在展厅中,这是两代刺绣人的继承与发展,也是母与女的血肉编织,更是传统的刺绣艺术与当代纤维艺术的时空对话。这就是纤维艺术,因为与人本身的亲密性质,更能产生富于时代感的气息。

  “我织我在”,仿佛回应着笛卡尔“我思我在”的哲学命题,编织者用“织”来思考,用“织”来创作,用“织”来确立大时代中“我”的存在,并温柔地展开母亲般的拥抱,邀请观者走入这个“编织”着的包罗万象的世界。这场纤维的“交响”,将持续至10月22日,其中平行展“梁绍基个展:云上云”位于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展览至10月10日,此外在展览期间还会举办相关学术研讨会,展开交流与对话。

(责任编辑:邹萍)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