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巩海涛:学习章草正当时

2016-10-21 13:22:26 巩海涛

▲【晋】 索靖  出师颂

  草书有古草、章草、今草之别,古草主要是由篆隶演变而来的草篆与草隶,章草则是在古草的基础上通过结体秩序化、条理化而转变出来的一种书体,它上承古草,下开今草,是书法史上重要的一种书体。

  《书学概论》中有言:“倘徒以今草是尚而昧于章草,等于学帖而无碑,其卑俗浮滑自不待言。”可见学习章草对医俗是有作用的。众所周知,魏晋遗留下的几个草书帖格调高古,这与那个时代的书家有学习章草经历不无关系。今人作草书者众多,书狂草者亦不乏。但大多数只是描写草书字形符号而已,不求甚解,如同读诗却不求诗意。因此,准确地说,当今草书多为一种标准草字的集结而已,何谈草意?久而久之,便入俗体,与“老干部体”何异?为了达到抒发情感的目的,用笔一味地连绵缠绕,美其名曰狂草,无笔法、章法的涂抹,说是直抒胸臆,只是滥情而已。因此,很多呈现于我们眼前的草书作品章法单调、节奏单一、无结构可言,加之笔法的缺失,故作品要么张牙舞爪、要么无病呻吟,草书之病,历史上莫过于今。

▲【晋】 皇象  急救章

  有人说浮躁是这个时代的通病,这个时代的经济大发展、科技日新月异,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在中国这个号称“美食国度”生活的居民们已无暇品及美食,而改为快餐。同样,社会环境的快速更新,造成了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更无论工作学习,书法的研究与学习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与冲击。吃“快餐”饭,不愿静下心来打基础,没学几天就想进入创作。面对各种书法展览,书法爱好者很难静下心来学习思考“什么是书法”,只是一味地迎合展览的标准。有识之士提出把节奏缓下来,老老实实地做好基础,不要急功近利,是解决当前学习书法的最好的一个方法。

▲【晋】 宋克  急就章

  因此,对大多数学习草书的朋友们,若能在章草上下些功夫,会有丰厚收获。张怀瓘说:“章草即隶书之捷,(今)草亦章草之捷。”沈曾植认为,行草书在唐后已被人摹滥、难以出新,需要找源头习章草汉碑。王世镗也说:“初学宜章,既成宜今,习今而不知章,是无规矩而强求方圆,未见其可也。”“既成宜今”即是最好的方法。那么如何学习章草呢?仅仅停留在描摹形状上太简单化了,我们要找出它的源头,理解它的用笔方法、结体特点、章法特征才算是实学实证。在东坡居士《唐氏六人书后》中,曾以拟人的描述来评论书法——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这说明了几种书体之间的关系,同时也透露出楷书是另外两种书体的基础信息。我们的思维又有了新的延伸:楷书是章草的基础吗?回答是肯定的,但不是至关重要的。早期的书法发展是随文字的实用方便而无自觉的发展,魏晋时期开始慢慢进入自觉演化的进程。

▲【晋】 陆机  平复帖

  以此可知,正是篆隶书体的删繁就简形成章草的结构,且章草用笔的原始朴素、书写的轻松自然、结构的端庄典雅、线质的古朴沉厚,无不出在篆隶中。因此,学习章草之前我们要对篆隶书进行一番梳理,对篆书的圆融通达、朴素自然,对隶书的平和宽博、淳厚古雅,都要在学习章草前,有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下面我们就以章草的用笔、结字、章法进行具体阐释。

  历史上的章草作品有很多,如史游的《急就章》,皇象的《文武帖》,索靖的《七月帖》《月仪帖》,王羲之的《豹奴帖》,王献之的《江东帖》等等。其中索靖的《月仪帖》结构端庄古朴、自然去雕饰、简静清雄,且字数较多、碑迹清晰,便于观照,所以我们就以此来作为学习的主要对象,将章草学习分为三个内容,从笔法、字法和章法上来探究它的精神面目。

▲【晋】 索靖  七月帖

▲【晋】 王羲之《豹奴帖》 澄清堂帖本

  在笔法上,《月仪帖》笔笔中锋,勾环映带。正因章草从篆隶中来,所以它的用笔基本上保持中锋的形式,只不过在使转上、粗细上有很强的表现,这在字帖上比比皆是。其次,轻重有度、波磔八分。章草在当时用笔的简捷正符合了书体演变实用的方向,然而它在实用的基础上对点画波磔的表现有意夸张,较之隶书的对比更加强烈,因此给章草带来了更多的精神活力——有粗细、节奏的对比等。这是一种带有自我情感的审美意识在艺术自觉性上具体的体现,是对美的一种自觉追求。第三,转多折少、凝重朴实。在章草中的转折处,多用使转而少用硬折,因中国的汉字已经是方正的体势,而章草为了实用便捷,当快速书写时用圆转替代方折,正是这一变化使书写的节奏加快,更易流露自我的性灵意识,而书法的艺术觉醒就是在此过程中生发出来的。所以,体方势圆就是章草的面貌之一,如此看似方正的字形更加灵动。

  在结体上,《月仪帖》方整宽博、古意淳厚。大多字体结体呈现方块状,这种结体给人以端庄、古朴、自然的感觉。如同一长者端座首席,虽不语已显庄重威严。也正是这种结体才使书体自然高华,天然去雕饰。再者,随形赋势、姿态横生。章草虽然呈现出端庄威严的结体,但是如果深入了解,方始知它的内心激荡,这时我们便会觉得每个字都生动活泼,顾盼有致。如左右结体的两个部分必定有种关系,正像《易经》中的阴阳鱼,整体看似一个圆,两点在融合中而动荡。第三,错落有致、奇险相生。左右的字是通过环抱而使字形旋转起来,故而生动活泼,上下结体有的可以用奇险来形容,如“涂”“应”等,利用自然的大小变化,进行位置的错落变动,造成“临危境而据枯槁”的险绝。

  《月仪帖》因点画、结体的生成,其章法必然会意境自出,章草点画虽变化明显,结体动感极强。由于字字独立原因,章法整合成一幅“不激不励而风规自远”的图画。

  总之,《月仪帖》的种种变化,实际上是出于便捷的需要,正是这种便捷,把书法引入了“自由的国度”,以致后来的书法自觉性逐渐增强,慢慢脱离实用的限制而为走上纯艺术的道路奠下基石。

  今天的人们学习书法,应该以艺术的眼光,发掘古人没发现的特点,对经典的作品进行深入地摹习,敢于打破一些僵化的学习模式。学习章草亦如此,一定要带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把自己看到的和联想到的真情实感写出来,从而展现个人的独特视角和审美。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杨晓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3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3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