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全球化的艺术家身份

2016-10-31 09:09:56 罗时彬,西南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

  全球化其实是一个极其漫长的演化过程,最后由于各种因素,导致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全球化现象在我国当代艺术中就显得格外明显和突出,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国家政策的推进,历史因素所造成的种种隔阂以一种消弭的状态在加剧,东西方文化进一步得到交流和沟通。中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大量兴建美术馆博物馆等艺术机构。越来越多的非西方艺术家也积极参与到国际性的艺术展览活动之中,艺术家,艺术史的书写,艺术实践,艺术收藏机制,展览等方面也都统统朝向全球化的单方面维度行进。对于当下艺术工作者更大的挑战或许是如何打破以往的窠臼,并重新检视艺术生产机制和生产者是如何在同一个单一的全球化系统中运作的,这可以说是放弃了过去千百年以来人和国家、区域或陆地之间相对稳定的互动系统。

  引起我注意的是全球化语境下艺术家身份所发生的微妙变化。贡布里希指出“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如果说过去的艺术家不过是为某位宫廷显赫进行创作的职业手艺人,那么当今的艺术家就是一个能够自由表达个人思想,并传递给观众的工作者,他们懂得如何包装自己,如何引起观者的共鸣,也懂得艺术市场的规则,能够巧妙地在画商和批评家之间左右周旋。对艺术家而言,参加国际性的双年展,即是获得广泛认可的最好渠道。蔡国强这位备受瞩目的当代中国艺术家似乎深谙此道,他频频出现在国际上大大小小的展览中,将他独树一帜的烟花艺术推向国际性的舞台,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一阵“蔡国强风潮”。

  艺术史的书写离不开艺术家,因此对艺术家身份的探讨就十分关键。无论是全球化还是政治或其他因素,都使得个体的身份不断变化和流动。有趣的是,像严培明、徐冰、谷文达这些享誉国际的中国艺术家或多或少都具有旅居海外的经历,某种层面上算是生活在海外的中国当代艺术团体,这些从外部重新审视甚至是反思乃至批判中国艺术的艺术家不仅能得到西方世界的认可,同时,大部分也能获得中国官方的承认。

  事实上,在全球化语境下,这些艺术家的身份是十分暧昧不明的,可他们也是连接国际与国内的艺术交流的关键,就蔡国强而言,在1986年旅居日本,并且还获得了1994年的日本文化大奖,结束了九年的艺术生涯后,经由日本艺术界辗转移居美国。2008年于美国古根海姆美术馆的回顾展获得强烈的反响,这也是古根海姆美术馆史无前例的首次华人艺术家展览。可见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创作已不仅局限于区域和空间,从而演化成为一种全球化的现象。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王璐)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