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CoBo专访22岁收藏家Michael Xufu Huang 黄勖夫:年轻收藏家再定义

2016-11-04 17:40:14 未知

  外国媒体以「二十二岁的美术馆联合创始人」、「中国MoMA的打造者」来形容Michael Xufu Huang 黄勖夫。

  还在美国就学的Michael Xufu Huang 黄勖夫,穿梭纽约、北京,以至全世界的艺术重镇,你可以在他的Instagram账户找到他参与展览开幕的派对花䋈、与艺术界名流的合照,总是一丝不苟的发型和衣着打扮,也令他成为潮流指标--这些光环却不及他在艺术上的功夫耀眼。与收藏家友人林瀚、雷宛萤共同创办M WOODS木木美术馆,这位年轻的收藏家/学生/网红的眼光比想象中更开阔。继上回与林瀚对谈,这次则了解这位年轻收藏家为美术馆、为中国艺术界所注入的活力。

  TEXT:CoBo Editorial Force

  IMAGES:由木木美术馆提供

  

  年轻收藏家兼木木美术馆联合创办人Michael Xufu Huang 黄勖夫

  你对林瀚说的年轻艺术家的形象,有什么看法?

  可能现在大家主要还是以年龄来区分,但我接触收藏家时会更看重他收藏的年资、收藏哪一类的作品。其实很难去定义他是属于哪一类的收藏家,可能有的年轻收藏家一开始便收Basquiat,那他的心态可以不能单以年轻或实验性来区分,或是说与年轻艺术家一起成长。我并不会看太多定义,只会看一个人是喜欢什么、兴趣在哪。

  这个问题会分别问林瀚和Michael:是什么促成Michael的加入?

  林:Michael在开幕时便有参与,但比较确认加入大概是开馆后半年吧。大家的关系一直都好,他跟晚晚(太太雷宛萤,木木美术馆创始人之一)认识很久了,像我弟弟一样,大家也有共同理想,而且在某些方面他能弥补我们很多缺陷。Michael他人缘特别好,与大家都能相处,交往过程中别人对美术馆也会了解更多。男人女人、尤其男人特别喜欢他。

  另外他毕竟在纽约,收藏会更具实验性,接触艺术家的机会比较多,也能接触最新的东西,这是我们不太具备的条件。几个因素下便希望他能加入,过程中没有费太大力气,基本上都是想把事情做好。

  Michael:我与他们的关系就像是互相补足,我们有不同的兴趣、来自不同环境,这些全都促成M WOODS今日的面貌。一开始我们只展国际艺术家,这带给我们很多海外机构、收藏家及传媒的肯定,也帮助建立木木的认受性。而且对于美术馆来说,也不应只注重其中一种艺术源流,而是应该展示不同的领域和类型--而我和林瀚对收藏不同的喜好和看法,加在一起亦丰富了美术馆馆藏。

  我主要帮忙美术馆的沟通传播工作,主持项目,特别是这次的Andy Warhol展览。我与Eric Shiner(当时Andy Warhol Museum的馆长)是很好的朋友,展览筹备期间也一直保持联系。

  

  Andy Warhol: Contact展览现场。图片由木木美术馆提供

  你是如何出现并实践Andy Warhol展览的想法?

  我们经常互相抛出想法,讨论来年展览名单;而我也一直相信应该找一个国际知名的名字,来增加对美术馆的关注。展览对当下的中国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探讨时机,Andy Warhol善于应用科技于日常生活,即使在今日的眼光看来仍是十分前卫,他完全以一个崭新角度来诠释数码文化,就像展览展出他一系列的自拍照等等--我们希望展出一个人人知道的大师名字,展览内容却是他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所以我们才重塑了一个在他Factory工作室中的体验。中国观众对当代艺术的认知一点也不少,只是多透过数码平面的信息得知,缺乏的却是一种亲身互动的经验;这解释了将展览带到北京的重要性。

  Andy Warhol Museum对展览十分满意和支持,展品均是特别为这次展览挑选及特别借出,前馆长Eric Shiner对在亚洲推广Andy Warhol一直不遗余力。

  你个人如何评价Andy Warhol?

  他绝对是开创了一个时代,影响之大是你无法想象的。我自觉与他颇为相似:不能被一种定义或身分规限,他不单是个画家,也参与了很多其他创作,如设计鞋履、创办Interview杂志;他总是跨媒介,这也是他至今仍然精彩的原因。我也一样有很多兴趣,与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合作,我受到他很大的启发。而他总是相信新的媒体、科技去创作,而我现在对处理互联网科技的艺术最感兴趣,例如我是最早收藏Amalia Ulman这类Post-Internet艺术家的人之一,因为我相信并希望与这些艺术家一起成长。他也很懂得为自己作marketing,你可以看见他如何与名人、明星一起party、社交、自拍,事实上他在四、五十年前创造了social media,他创办的Interview杂志就像是今日的facebook feed,这或许也可启发我们今日看待社交媒体的态度。

  

Andy Warhol: Contact展览现场。图片由木木美术馆提供

 

  美术馆只集中展示国际艺术家吗?

  我们不会看艺术家是哪个国家的,只要是能感动我们的便会做。明年有三个艺术家的展览,还有一个馆藏展,其中有两个来自中国。

  你对美术馆数码化有什么看法?

  这绝对会是美术馆未来的方向,相信我们会聘请专业人员处理馆藏数码化,及如何利用多媒体扩阔观展感受。但在这一刻我们更重视亲身的体验,屏幕上的信息永远比不上观众亲自参与。我知道世界上很多美术馆均推出VR、AR科技,但我们暂时仍未有这个计划。比起以科技来展示艺术,我对利用科技来创作艺术更感兴趣,这也是我收藏方向的一个重点。

  介绍一下你在New Museum的角色。

  我是它International Leadership Council(编按:最年轻)的成员之一,组织由国际收藏家组成,若作为理事会(Board of Trustees)成员,你需要每年开会四次,并不停参与美术馆的活动项目,责任会重得多。虽然我也有与他们讨论进入理事会的可能性,但现在我是International Leadership Council的成员,成员包括很多重要的收藏家,如Patrizia Sandretto Re Rebaudengo、Tony Salamé等,这绝对是一个荣誉,分别可能就是我们每年开会两次吧。

  来年毕业后有什么打算?

  我正在修读美术史及市场学学位,毕业后应暂时不会继续学业了,我想体验一下「真实生活」,我有很多项目正在进行中。

  

  Andy Warhol: Contact展览现场。图片由木木美术馆提供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洪镁)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