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理工大学设计学院院长Silvia Piardi谈全球文化与艺术设计教育(演讲全文)
2016-11-21 08:47:22 未知
声明:本文根据2016 年 11 月 1 日,第八届清华国际艺术设计学术月首场活动——艺术与设计教育的未来使命国际学术论坛中,米兰理工大学设计学院院长Silvia Piardi教授发言记录整理。
Silvia Piardi
米兰理工大学设计学院院长,教授;
大学科学委员会大学学术评议会的成员;
意大利大学设计大会(CUID)的主席。
演讲题目:全球文化与艺术设计教育
Silvia Piardi: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同学、各位同事、老朋友、新朋友、大家好。
很高兴来到这里跟大家共度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感谢邀请我来到这里,加深我们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战略合作,使我们之间的友谊在今天得以展现。
我今天的题目是《全球文化与艺术设计教育》,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它也可以反映出我们共同的路径。我会从米兰理工大学的角度给大家进行一个诠释,并且给大家介绍我们的全球化设计教育的理念、体验,两个大学合作的一些项目,以及我们未来的一些想法。
全球化的过程,也就是价值观和想法彼此的交流,这是一个分享的机制,它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负面的,但是这样一个趋势是无法逆转的,整个世界现在越来越混合化和融合化。
全球化在项目当中有非常有趣的体现,意味着文化和技术是可以整合的。我们在科学层面的全球分享是普遍的,也是我们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文化的传统需要坚持下去。
我们有建筑设计学院,还有工业设计方面,它们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我们的大学有3万名学生,虽然没有清华大学多,但在意大利也是很大的一所大学了,另外有300名教职员工,还有1400多名在设计领域的教职员工。
首先,在我们大学的教育模式中是一个T型,我们主要关注于技术的创新、教育和文化。
我们整个研究领域有12个部门,他们经常进行彼此协作,我们的战略愿景就是要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大学,但同时也需要有非常坚实的意大利传统。也就是说我们要从意大利、中国等国家招募非常优秀出色的学生。
我们对教育的关注主要是基于四个支柱:跨文化的技能、技术的技能、跨学科创新和社会责任。
我们有2500多个学生是来自于不同的国家,他们在研究生学院就读。
我们引入英语的教学课程还是经过一定挣扎的,因为大家知道,我们是一个移民国家,所以要用英文进行教学,很多时候比较困难,很多时候我们本地的文化在思维当中也是根深蒂固。所以在国际化当中用英语进行教学是一个困难。但不管怎么样,我们还是要保持耐心,要打造新一代的学者。
现在我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大学当中的设计体系。我们有三个实体,有设计学院,还有一个设计的综合体,一共有214位教授,在这个系当中,有100多名是全职教师,同时还有一些教授是来自其他的专业机构组织。
我们的设计学院有四个层级的学士学位,包括有时尚设计、室内设计、通信设计、产品设计;还有硕士生的课程,游产品设计、产品创新、室内设计、时尚系统的设计、产品服务系统的设计,还有设计工程、油轮设计等。我们在学院里面和清华大学有很多交流。
这里面有一些数据,是过去的8年当中我们培养学生和我们学生毕业的一些数字。
几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国际化的过程,希望能够保持米兰作为国际培训设计中心,成为设计者的交流入口,也可以成为国际人才和企业交流的场所。
我们的文化和传统使得“意大利制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把我们过去几个世纪的历史联系在一起。我们还有很多手工艺和传统技艺,这些都给我们提供了设计灵感源泉。
这几张图片展示了从2014年以来我们的一些合作,有一些博士生到中国来参观,体验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当代情况,这是在宜家参观的照片,另外一张照片是参观历史遗迹。
在课堂里,大家也彼此分享教学经验,除了课堂的教学,还有各种讲座、参观等等。
这是中国学生来到米兰参观。
其实每次互动参观,对于师生来讲都是非常难忘的记忆。当然,有的时候会有一些困难,因为语言总是一个障碍,翻译的时候也不是特别精准。而且欧洲人有很多都是源于希腊、罗马,他们有非常古老的传统, 语言和文化背景会给交流造成一点小困难。
我们一直不断的致力于国际化发展,希望和国际上的学校有更多的交流,建立长远的交流、获得彼此的支持和共同的发展。
我们的博士生未来也会做很多国际交流,他们会和其他院校的学生一起做研究,发表文章。
我们要建立起双语环境,鼓励学生们更好的做创新性的探索和交流。
除此以外,我们也参加很多国际协会,比如创新与可持续设计网络等等。在研究可持续设计方面,我们有专门针对非洲、亚洲地区的研究。
制定一些专门的教学模块,双学位的学术项目可以供学生选择。我们和清华大学也有一些联合的项目。
我们还有实验室系统,在实验室进行实践是非常有益的,可以让学生把他们学到的理论和想法真正付诸于实践,我们特别重视这方面。
对于学生来讲,现在能够接触到国际化的教育和体验,整个世界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对于教师来讲,也需要激励跨文化的教育方式,在教育方面进行创新,这些都是我们希望进一步加强的。
最后,我们有不同的方法加强文化交流和身份的重塑,如果没有多元化,交流就没有意义了,如果大家都一样,这个世界也会非常枯燥。我们要加强传统的学科建设,也要有国际视野。
谢谢。
(责任编辑:樊玮)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