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专栏】李人毅:平静外表下的沉重担承 评画家谢海的天籁丹青


2016-11-22 11:09:45 李人毅

  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谢海的画》文献集于2016年7月初隆重面世,这是谢海在2016年倾力打造的大型文献集,是谢海致敬青春的回忆录。500多页的视觉旗舰,收录大量关于文化学者、艺术家、策展人、环保主义者谢海的第一手文献资料。此篇文章为本书的第十四篇文章。

  更多内容尽在[雅昌《谢海的画》专栏]

 

  在美术界里,谢海是一个理论与画艺双修的人。我们交往大都是在研讨会上,还一起在济南主持过全国艺术媒体高峰论坛,他给我的印象是特立独行,与人毫无羁绊之感,这种生态一旦用于他的艺术实践中,必有不俗的表现。

  谢海三不看的人生状态和三种艺术形式

  近年来,谢海的许多作品,给人强烈的外在印象是选题随性、表现随意,没有那种流行的故作高深的深刻的思想上的担承和精神喻义,寄托的只是一个画家的淡然而超脱的心绪和与世无争的恬静的状态。试想:一个画起画来一不看收藏家的颜面、二不看领导的规定、三不看时尚的风潮,没有人为制约,人生状态和艺术状态全都在自由空间里,这样创作的中国画,完全回归自然进入天籁境界,那么必然是呈现高境地的丹青显像。

  谢海笔下的作品有如下三种形式:一是桌上的风景,主要是表现案头永远开不败的花花草草,这些种在盆里的、插在瓶里和其他器皿中的花卉走进了画家视野后,一直成为其热衷表现的对象而孜孜以求地耕耘着;二是折枝花卉作品,在这一系列画作中, 有他对传统花鸟画构图、笔墨艺术理念所进行的盘点式吸纳消化和再创造,有画家学习传统技艺的体会,也有时尚元素的阐发,画家把自己的理念和思维融入其中,形成了新的笔意画情;三是以抽象意蕴进行笔墨探索,如山水画《马可波罗没到过的地方》等。 这三个范畴中瓶花系列及由此引发的窗外风光最惬作者之意了。他在这一题材的表达上,可谓如吟唱一首江南名调,而乐此不疲,同时也收获了斐然的成绩。

  小题材大容量——案头小世界里承载着的笔墨大乾坤

  谢海作品看似随性而作,但“达意”是他不懈的追求。为了达意,画家调动着自己全部的修养,倾情而为之,在他的瓶花作品《如梦令》中,一案一瓶一束花都倾其所有地将国画笔墨的浓淡干湿要素恰到好处地得以运用和展现,他用淡色画出玻璃瓶透明的质感并表现出墨韵的氤氲。而在这幅画作中,最难处理的是这一束枝叶繁盛的花草了,但画家却将其创制成密而不满、紧中现空灵, 足见作者表现的功力。而且枝枝叶叶的质感所呈现出的三维空间,又让中国画小品有了西画元素中的平面构成的特质,让黑白灰三元素得以彰显着,营造出小幅画大内涵的艺术面貌。

  谢海作画的特质,是小题材大容量,案头小世界里承载着笔墨的大乾坤。一幅《平湖秋月》让观者领略了地域文化所蕴含的特色、人文生态和作品内涵的思考。

  生活在西子湖畔的谢海,有着触摸湖堤的先决条件,在此历史典籍与文人旧事更是多得绊脚:一步一个故事,两步一个传说,而支撑起西湖历史的最主要的三要素是诗、书、画。可以说生活在西湖,也就置身于原生态的丹青世界里,画家的作品是这种生态的另一种显像。谢海的画作,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派生出来的,他的原生态绘画如同我们听到的发自大自然深处的天籁之音。当然,这种天籁之境还有他家乡江苏淮阴——楚王故里的文化给予。他画了许多表现自然小景的作品,如在溪边流连的小鸟倚石寻觅着,身边阔叶萍草和开放的江花画得笔滋墨润,落款题为古楚侍生谢二郎,点出画家与家乡文化的历史渊源。那幅藤经叶绕的葫芦,更是画家行进笔意寻根之旅的纪实之作。

  在古意翻新中营造出新的天籁沃野

  其实真正的天籁之地,都莫不是自然境地的古意今存,今日的天籁,也可不以人为创建,但都是古景的翻新和发展,为此谢海的丹青天籁之境的营造很有方略,这其中就包括走进丹青天籁的造境大师们的原野上去采撷和挖掘。走进谢二郎业已成为齐白石的寻根工程之一。在这批记录着画家梳理、盘点和感悟白石艺术世界的体会性创作中,谢海把许多白石经典性作品都来一个学习性的再创造。与先圣对话的语言,往往在对临中找到,并在不同经历、不同时代、不同方式的表达中,寻求叶对根的情谊。在这种特殊的交流中有顺畅的注入,也有矛盾的碰撞,最后一切的结论都写在这批作品中得以显像,这就是在老辣中注入了清新,在凝重中外溢着灵动。而最主要的收获之一是对画面布白的经营和构建,可以说是齐璜老人给予了谢二郎以可贵的灵光。一幅横墨竹《清风》横枝散叶,逸笔醉人;那幅竖条彩牡丹与左侧题字交汇中留出大面和布白,更是让人在叹服中彰显魅力;应该说谢海聪明地把学习传统过程转化成为一次创作实践过程,在古意翻新中营造出一片新的天簌沃野。

  不断探索拓宽艺术视野和驾驭不同风格的表现能力是谢海的生态特质。当他走出传统笔墨叙事领域后,又把创作触角伸向了时尚的实验水墨和抽象的表现技法中,且兵分两路向前推进着这种挑战。

  让中国元素插上科学思辨的翅膀

  观画家谢海的作品,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思考。他以意向的山居图对本土景观进待禅意和诗性的归纳,让原土的博大和神秘走进了艺术的诉求中。在这批作品中画家以浓重的墨块充塞着构图的主体,让这一个个压得人窒息的重墨块,成为读者一种无限的联想和探究的本源。画作《悬空寺》,画面上本无寺,只有一座三角形的山,矗立在历史的沧桑和时空的转换间;《山居墨事》中,全幅画只有左上角一个小小空白,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压抑下的思考和人在大自然中的渺小与无奈;而《十日茶经》的三联画更为精彩,把黑白世界的表现推向了一种哲思性的喻示,进入了道的入化之境地。这批作品,是以主题画的方式呈现给读者的,不仅如此,画家还把解读的密码也交给了读者,人们会进入不同的空间来诠释作品,与作者共同完成这一命题。

  其次,作者把触角伸向西方抽象画大师的世界,用中国的传统笔墨与其对话,在对撞中交流,以期寻求新的艺术世界。在《记忆中被遗忘的塔皮埃斯符号》一画中,作者用一团呈现五色笔墨的韵气包裹着这位西班牙的伟大艺术天才的一个“Z”形符号, 用古老东方艺术的精髓,给这位擅长用综合材料对绘画艺术进行分析研究的先驱以东方的诠释。同时,也在心灵深处唤起了一种文化记忆。

  在《向马克·罗斯克致敬》一画中,更是以一堵黑色的墙来对应西方大师以“一块”面积不等的红色和赭色组织的心灵舞台,倾述着仰慕和敬意。不仅如此,谢海还创造了一批为自己情感经历和信仰及心灵体验所建立起的一个展示的平台。再有《棒棒糖》, 画的是一个圆体断面,黑色墨团给人以丰富联想。而《山寨教材》的十个阿拉伯数字,硬是把试验水墨的表现形式感和画家的主观意图得以完美的统一,当然也有让人费解的画作,如《西方太极》,也许先皇先帝也要为自己的创造再苦思其个中味了。

  外表看似轻松,骨子里一直肩负着沉重的文化使命

  画家谢海的抽象画作与其生态回归的天籁作品,更具有学术和美学规律上的意义。因为这是画家运用逻辑推演和笔墨艺术的魅力的彰昭,同时也为自己的国画作品中所呈现出的中国元素插上了科学思辨的翅膀,纯粹了艺术的本质,增进了文化的含量, 产生了新的艺术氛围,形成了一个自在无我的境界,让丹青走入了天籁沃野。其实,应该说让天籁驻足于丹青沃野更为贴切。这无疑增进了作品的学术含量和艺术质量。

  已在西子湖畔生活了20多年的谢海,与我们最大区别就在于他外表看似轻松,选题看似随意,表现看似无序,但却恪守着中国画传统笔墨承传人的职责,骨子里一直肩负着沉重的文化使命。这融汇古今又贯通中西的文化之旅,承载的是赤子殷殷之情,为探索如何将国学的理论与绘画实践相结合而学习着、试验着,践行着一个当代文人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历史责任。更值得称道的是,他从不装腔作势地故作高深状,始终葆有着一个轻松的生活状态和淡定儒雅的外在形态,从容地面对着生活。

  这就是谢海。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杨晓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