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展讯|炫耀:北京艺门画廊联展

2016-12-04 10:26:16 未知

  2016年12月3日2017年2月12日

  北京艺门很荣幸举办 ‘炫耀’- 此展览由8位重新阐释肖像画的艺术家组成:

  黄致阳(b. 1965, 台北, 台湾)

  卢明(b. 1983, 河北,中国)

  申亮 (b. 1976, 辽宁, 中国)

  盛天泓 (b. 1973, 浙江, 中国)

  石心宁 (b.1969, 辽宁, 中国)

  艾伦高田(b. 波士顿,美国)

  王鲁炎 (b. 1956, 北京, 中国)

  王子卫 (b. 上海, 中国)

  具象绘画依赖的许多工具,既有机械的,也有心理的。传统意义上讲,人物画是为有权势的人群服务的,创作前所预设假定对象为理想化了的男性或女性。人物画常常依靠对摄影影像的处理,力图实现一种充满着所谓道德权威和真实性假象的绘画形态。进化过程中,逐渐出现了更加个性化的艺术追求 - 成功的人物画家可以将人像主体的表面特征作为起点,既能刻画出对人像主体内在生命的更深刻理解,又能体现出绘制肖像艺术家的内在生命。

  人像主体与艺术家之间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既不简单,又不自在 - 而是一方观察着另一方,从而试图理解自己如何感知对方。如此一来,在艺术家和人像主体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建立某种联系。在最优秀的新派心理肖像画看来,被绘制的人物掌握着解开内在自我的密钥 - 这不仅是指人像主体的自我,也包括艺术家甚至观赏者的自我。

  那么应该如何看待为已去世的人物绘制肖像和艺术家凭借自己的想象力为名人画像呢?如何去看待艺术家和被绘制主体之间关联不那么明显的人物画呢?通常而言,人们始终有通过肖像画留住逝者的一种强迫性需求 - 无论是名人、还是已过世的亲朋好友。归根结底,所有人物画都必然包含着自画像的元素。此外,人物画家彻底沉浸在记录对象特征时的图景,同时也展现着艺术家赐予人像主体的一份自我心意。

  在最成功的人像作品中,艺术家最终显现的是一种完全原创的追求、一种富于诚意的个人表达方式,并不拘泥于具体要呈现的人物。当艺术家让观赏者进入到自己的私人空间,并观察到艺术家如何与主体的呈现展开“斗争”时,一幅作品才最能打动人。

  中国当代艺术的主流趋势已不再是具象绘画。风格的钟摆已经摇向抽象主义、多媒体以及其它各种后现代的表达手法。然而在这些趋势之中,依然存在着一种意犹未尽的信念,一种认为具象艺术还有进一步发展空间的决心。一些人甚至坚信,具象艺术更为复杂,可以走向更大的深度和实现更多的表达效果。虽然他们的这种观点似乎与当前潮流背道而驰,但或许正是在这些不追逐潮流的艺术空间内,艺术家们的个人追求才可以将具象艺术创作推向从未被探索过,而属于二十一世纪的新领域。

(责任编辑:张桂森)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