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将中国传统审美思想融入当代美术教学

2016-12-05 19:56:17 未知

  中国有句古话“仓廪实而知礼节”,而“知礼节,需懂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人们对精神生活乃至生活中的审美需求,也越来越高。在中国发达的城市我们看到是些越来越西化的城市建设,到处都是诸如“罗马花园”、“帝豪广场”,抑或是“巴黎风情”、爱琴海岸”等名称,这些城市建筑显示出欧陆风盛行,城市建设日趋西化,城市面貌似曾相识等特征,它们格局千篇一律,离中国传统审美精髓中的“和谐”越来越远,这一切业已成为当前中国城市建设中一个发人深思的文化走向。

  当然城市建设的欧化,只是中国当代社会盲目崇尚西方文化、漠视传统文化的一个表现,随着当代社会网络、动漫、影视等西方文化无所不在的影响,中国当代的学生正无意识地陷入中国传统审美思想缺失的危机。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应当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认识多元化的文化艺术,如何将中国传统审美思想融入当代美术教育,为学生的和谐发展服务,将成为当代美术教育界值得探讨的问题。

  在我看来,要认识中国传统美学观念,客观上则首先要把握中国美学历史发展的特点。中国传统的审美体系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到神与物游,从由形入神到物我两忘,其美学特征的核心思想是“以和为美”,即强调辩证和谐的文艺观。孔子倡导的“和”的美学思想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中国古代的艺术家始终致力于“以和为美”的创作,将天、地、人、艺术、道德,看作是一个生气勃勃的有机整体,只有“和”才有美。中国艺术所注重的并不像希腊的静态雕塑一样,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生命,而是注重全体生命之流所弥漫的粲然仁心与畅然生机。在古代艺术家的心目中,“和”是宇宙万物的一种最正常的状态、最本真的状态和最具有生命力的状态,因此也是一种最美的状态。“和”是具有包容性的,是丰富的,更是美的。“以和为美”,也是以丰富为美,以多样性为美,这是对“和”的理解的另一层涵义。以“和”为美,就是在进行审美创造和评价时要具有整体意识,和而不分。譬如古人追求的“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正是整体意识的体现。“和”的观念还要求一切绘画、工艺、建筑,都要兼养人的肉体和精神两个方面。在这一点上,不仅儒家美学如此,道家的美学观也主张两者兼养,美善合璧。这种形神兼养的要求对绘画、工艺美术、建筑等艺术形式的思想、技法、表现形式提出了规定。因此在古代工艺产品中讲究和谐,讲究节制,过分强调设计中的某一方面,必然会导致“失和”。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国古代艺术家的造型审美趣味很少指向“五色”、“五音”、“五味”等炫人耳目之物,而更多指向“朴素”、“平淡”一类对象的根本原因所在。具体表现在艺术创作和欣赏中,就是“尚清”的审美追求。

  而作为中国传统美学体系的承继者之一的中国画,历史悠久,灿烂辉煌,遗迹丰富,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笔巨大财富。作为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传统绘画,自然承担“成教化,助人伦”的责任。中国传统绘画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讲究“以人为本”,有了人格魅力,随着色彩的视觉填充与笔墨的意境深入,中国画的形式语汇是可以独立欣赏的。中国传统绘画,强调在中国画的创作过程中,物我合一、物我两忘,将自然之物注入人文精神,注重自然造境、意象、气格、神韵的领悟,强调表现形式的写意性与精神内涵的哲理性,做到天人合一。画面或充实、或丰富、或空灵、或壮阔,是审美需要的具体化,而这些具体需要又恰恰构成中国画基本的绘画要素。画画并非只是用尽可能少的笔墨分割空白,并非只是简单地把空间物体在平面上反映出来,而是一个民族约定俗成的对客观物象的判定,是手、眼、心的调动,是仰观天象、俯察万物的一定时间与空间的创造。花鸟的情趣展现,山水的意境创造,人物的教化功用,皆是对客观对象的民族的反复思考,是已被贯注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中国画还讲究气韵生动、虚实相生,讲究空白的妙用。空间物象,虚处不够实处找,实处不够虚处找。黑白的处理可使画面产生无穷的变化,是表现中国画生命意识、空间意识、时间意识的舞台。虚实相生才有气韵,有气韵才有宇宙生生不息的洪荒之感,虚实皆为心用,不设不施。画家只有探求到了自然界本质的美,体会到了自然界的生动气韵,陶冶并浸蕴了自己的灵性,寄托画家精神之美的作品才具备永恒之美。意境是中国画的灵魂,意匠是表达内涵的必要手段,要不断培养真实感知自然万物的能动性,由感观进入思维,不但画所见,而且画所知所想,在穷观寂照中由审美的愉悦进入理性的思考。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独有的民族特性,造就了东方独有的审美体系,由这一审美体系决定了中国传统绘画色彩具有写意性、装饰性、丰富性等艺术特征。并由人物画推及山水、花鸟等各种题材。所以在整个美术教学备课的过程中,我都尽量渗透中国的传统审美思想,并和西方的审美思想做一个比较教学,将中国传统审美思想融入当代美术教育,让学生在这个开放自主的多元化现代社会能够传承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并获得和谐发展。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陈奕名)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