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昌硕:个性风格与审美流
2016-12-09 14:44:53 聂昌硕
谈情感表达离不开个性风格,在思考作品风格之前有几个问题需要思考。
去欧美考查绘画的人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古典绘画厅与当代艺术厅中观众很少,而印象派等现代展厅中人头攒动。
从二十世纪初开始,西方出现了与古典艺术面貌不同的现代艺术,它的特征是不再以写实风格为主,而是体现艺术家个性观念、风格和形式语言。
古典绘画厅尽管杰作很多,但人永远追求新颖,一个艺术模式延续六百年,观众太熟悉了,麻木了,熟视无睹了;现代艺术末期,艺术家又过渡强调个性和观念形式,欣赏这些作品观众需要借助题目,从形式中猜测作者的意图与观念,太难了。多了思考,少了审美愉悦,导致大多数人不接受;只有印象派、野兽派、分离主义、表现主义等等,它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又表达了大众对于多样化和个性需求,成为多数人欣赏的艺术形式。
我不否定后现代与当代艺术的探索与创新,但现状是除了圈内人津津乐道,圈外人无动于衷,不予以赞赏是个事实。美术评论界有否定架上绘画的议论是不成立的,不论是多元化趋势,还是室内装饰的需求都不允许绘画消亡!市场是个趋利的怪兽,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只要有需求,必定有供给。
西欧的噪音乐队只存活了两个月就消亡了,人的审美有个限度,不是所有的新奇怪异都是创新,都能成立的。审美像条河,中流、两侧与浅滩水流量有显著的差异,中流是大船航道,两侧可走中小型船只,浅滩只容一叶扁舟飘泊了。
多数人的审美还处在标准美的境地,这是由性选择为基础,以集体潜意识遗传下来的,基本不需要学习就具备的本能。偏离标准美之后是节律美为基础的个性风格,是少数人才具备的高级审美。标准美总是处在审美的“航道中流”正中,节律美必定偏离中流,离中流近特色弱,接受的群体多;离中流远,特色强,接受的群体小;离中流太远,偏到浅滩就容易搁浅了,一旦上岸了,就不属于审美范畴了。
我们不能只承认航道中流才是河,又不能把浅滩当航道中流。从中流到浅滩还有相当宽的余地可回旋。我们不能将离开写实主义绘画的探索简单归为拾人牙慧,那么坚持写实主义就不是拾人牙慧吗?这是我们要思考的第一个问题。
阿恩海姆认为梵高的探索导致了表现派;高庚的探索导致了原始主义;塞尚的探索导致了立体派。他的评论极其经典,不但指出了当时流派演变的根源,而且是每个时代艺术探索的方向。
塞尚追求景物内在的几何体,是对科技推动社会变革的正面反映;高庚热衷于描绘土著人,表明对文明变革的怀疑与怀旧思潮;梵高的狂乱笔触表达了当代人在科技社会中的挣扎,为人性与个性争取更大的空间。三位大师的成果清晰地表明形式具有独立的语言系统与感化能力,他们不会想到自己的探索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就像莫奈画伦敦雾,结果成为发现雾霾的第一人一样载入史册。
阿恩海姆道出了任何时代的艺术家都应思考的问题,至于为自己的风格起什么名称,提什么主义,都逃不出这个范围。这是画家在探索中不断需要考虑的问题。向前、向中、还是向后探索都为了给欣赏者以心理补偿。
(责任编辑:杨晓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