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专栏】冀少峰:花山模式的启迪

2016-12-13 10:24:15 冀少峰

  2016年5月,《品图:冀少峰艺术批评文集》正式与读者见面。此书于2014年立项,经过作者两年时间反复推敲、修改而成书,内容分为“立场”、“品图”、“品书”三个部分。采取多学科的立场,运用不同的方法,并把问题置于历史的进程中,从艺术史上下文关系中发现问题,对当代艺术不同门类,不同方面的问题进行思考。本文为“立场”部分的第二十三篇文章。

  更多内容尽在[雅昌冀少峰专栏]

  花山生态艺术馆开馆展即选择了雕塑,而且打出展览的主题为“生命与自然”。这显示出他们深谙艺术规律和城市规划中的深思熟虑。因为雕塑展作为花山生态艺术馆的开馆展更容易引起轰动效应,吸引公众与媒体的眼球。而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更是花山生态城寻求花山模式发展的必然。

  丹尼尔·贝尔曾言:“城市不仅是一个地方,更是一种心理状态,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当我们选择一座城市时,其实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而当我们去规划一座城市时,其实就等于去设计一种生活。理想健康理性平和的生活方式无疑就是人与自然环境的和睦相处,尊重自然规律,敬畏自然,寻求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

  那么什么又是花山模式呢?花山模式又带给人们一种什么样的启迪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试图走进花山生态城,走进“生命与自然”花山生态艺术馆的雕塑展。

  我们知道,花山生态城其实是在着力营造一个可行、可居、可游、可赏的人文色彩浓烈和健康美丽的绿色之城、生态之城。它不仅仅在于生态城绿化多少,花草点缀有多大面积,其实它的整个计划拟定、实施、方 案、构造也是提高生态城居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会教育和文明修养。为什么要规划一个生态艺术馆,为什么要举办一个与生态环保密切相关的雕塑展,将来这些雕塑放在生态城的什么地方,放在那合适不合适?生态城规划虽说有专家的参与,那么生态城居民可不可以发表意见?生态城居民的意见是否又能避免出现权力意志的干扰呢?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建设是需要文化先行的。但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违背自然规律,贪图追求轰动效应,以至于给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如何扭转这种以牺牲环境生态为代价的粗暴的发展方式呢!关键还在人。我们目前的真实处境是:“这是一个不缺资金缺项目,不缺项目缺规划,不缺规划缺氛围,不缺氛围缺机制,不缺机制缺人才”的社会现实。如何在这样一个社会现实中实现我们的理想规划和展览理念呢!这也是花山模式所必须面对和要解决的问题。好在花山生态城在这方面不仅有着一种生态自觉和文化良知,规划之始,就打破了单方面决定一件事的个人行为,而是旨在充分听取专家建议与学术机构、艺术机构、艺术家、居民、社会进行多次互动讨论来实现自我的方案。

  花山模式至少给了我们这样的提示:

  一、开馆主题鲜明,倡导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生态理念,且起点高,依托名人效应取得显著效果。

  生态城开馆展及未来生态城规划,可以说生态城选择傅中望其实不仅合适,更是众望所归。傅中望本人既是一位著名雕塑家,也是一位公共艺术大师,在建筑、雕塑、城市规划与设计都有自己独到的见树。而他的严谨、务实、理性、高效、节俭的作风也很符合花山生态城未来发展的需要。他的参与,无疑会为花山生态城未来发展指出一条可行的发展之路。

  二、学术性与专业性相结合。依托美术馆、美术学院的学术力量,花山生态艺术馆开馆展选择雕塑展,既带有很强的工作难度,亦弥漫着浓郁的学术气息和专业色彩。如何在较短时间内呈现出一个高品质的学术展览呢?花山生态城在充分遵循艺术规律,尊重艺术家的基础上,给艺术家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他们的有视觉思想的有效平台。显然策划人至关重要。作为艺术家兼总策划的傅中望显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本人即为一个国家重点美术馆的馆长,有着很强的展览的策划、操作能力。他并没有一开始就打国际牌,而是因时制宜,量力而行,立足本土文化诉求,调动一切可调动资源,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汇集了湖北雕塑力量的实力派。这些雕塑作品不仅仅是多样与多元的艺术风格和手段,更是紧扣生命、自然、环境这些主题。他们在自我视觉体验中,多角度去反映现实的社会真实的生活,生存的焦虑,现代性的困惑,及个人生存与都市化进程和全球化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中国当代雕塑的一个缩影。这些雕塑对于花山生态城文化氛围的营造,建构花山生态城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品牌,提高花山生态城的文化品位将有着积极深远的意义。

  三、本次展览以一种平视的而不是仰望的视角,以一种介入而不是有距离的叙事方式彰显出一种平民美学的生活方式。其真实意图就是让生态城的居民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人。生态城居民的真实精神诉求,才是整个花山生态城的精神生态。

  四、开放性将会是未来的研究课题。此次雕塑展以室内架上雕塑居多。由于展示空间限制,势必会限制雕塑的多样性。而本土艺术家的阵容也只是一个区域的雕塑生态状貌。未来发展模式必定会由室内移向空旷的室外,吸引来自不同国家艺术家参与,将会是一个带有国际性视野的国际生态雕塑节。来自不同国别的艺术家,差异化的视觉讲述,无疑又会丰富繁荣花山生态艺术的发展。

  当然,花山生态城所着力打造的生态形象,其贡献并不在于吸引多少居民居住在这里,关键在于其倡导的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生活方式。而他们以雕塑的方式教会人们走进艺术,走进美术馆,欣赏艺术,才是其真正的意义所在。

  2012年5月11日下午14:30于东湖三官殿

  武汉花山生态新城·“生命与自然—花山生态雕塑展”,2012年7月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杨晓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