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王焕青:在转景换场中革新

2016-12-30 08:28:29 未知

  “在转景换场中革新”

  / 王焕青(北京服装学院教授)

  针对王艺这场展览,我不想讨论他具体的作品,他的意义在我看来是一种转景换场。

  第一,他经过了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就是在不断的转景换场之中,在这个场景之下你做的所有东西在下一个场景是有很多要背弃的,我们这代人是这样过来的,下一个十年告诉你这个是不对的,再下一个十年说你这个依然是不对的。人是非常苦难的,那种苦难是精神上的苦难。王艺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之中,我粗略地了解他自己一些真实的生活,其实也在不断的转景换场。

  这个展览是一次他个人艺术生活的转景换场,他是一个书画家,书画家在传统的中国,尤其是自民国以来,是有其独特的定性的。在我看来,王艺的书画有点像堂会,民国时,堂会就是正儿八经的、特时尚、特高雅的集会。王艺的书画和这个时代普遍的书画家的特征是一样的,就是一种堂会式的。这个所谓的转景换场还包括了什么呢?比如在民国的时候,除了堂会,还有文明戏,就是粗落的话剧,演出水平特别低,特别吵,但是人们认为这是正确的,这正如梅兰芳那边搞的再热火朝天的剧情,在鲁迅眼里都是嗤之以鼻的。因为他们有新文化的转景换场,以前用文言文,然后有新的文人把这个文明铺开,这和当时提倡的主流潮流是吻合的。在今天的很多书画家里,他们是以堂会的形式喝唱文明戏的。王艺在艺术上不想再转场换景了,他认为文明戏也很好看,所以他就铺天盖地的能做雕塑就做雕塑,能做壁画就做壁画,能敲金属就敲金属,这样的状态其实是一种启示性的。

  在今天,画家之所以会出现糟糕的情况,是因为绝大多数画家都在为钱工作,而不是为自己的内心。王艺不然,他实际上是想过一种有水平的、非传统的书画家那样的精神生活,这是进入新文化运动以来书画家所提供的一个精神或者语境场域。一个艺术家不管他以前是什么样的,应不应该在一定的时候转景换场,进入到非常具体的、充满苦难、充满希望、充满各种复杂度的真实生活中,让个人的精神生活与其发生密切的联系,王艺显然是在这么做。

  再者,转景换场是一个特别内在的东西。任何一个艺术家都有一个内在的心灵制度,正因如此,才导致他在内在逻辑上的表达有一种视觉的制度。如果我们用这种态度来看待艺术家,会特别清醒地看到,这人就是一个激进的人,是革命者,是充满新生和变异的人。在西方艺术史里,我们就能看到一个人杰出是因为他影响了人类的精神生活,剩下的都是形式上的。自己建立起这种心灵制度时,自然会寻求一种相应的视觉表达形式,以求建立起一种相应的视觉秩序。

  心灵制度往往是和时代整体的大制度相关联的,甚至和政治制度、思想制度是同构的。在一个大的整体的政治制度之下,人类整体的思维都是趋同的,实际上它同构的同时也同化了人心灵当中的原创性。从这个层面来说,王艺想从传统的书画家的身份变革成一个当代艺术家身份,同时他也从一个老的符号进入到一个新的符号。

  艺术历来就不是由一个时代整体的趋势来决定其好与否。艺术是一个人的精神生活方式,个人是否有勇气去选择一种特殊的、专属于自己的精神生活方式,然后以此去发掘属于自己的一系列行为艺术,对每个艺术家而言都是一种挑战,对王艺来说同样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责任编辑:樊玮)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