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专稿】三三德谈“深圳新媒体艺术节”:实验精神与媒介观测
2016-12-30 20:14:14 未知
12月16日,“第二届深圳新媒体艺术节”在G&G创意社区正式拉开帷幕,作为城市节庆,本届艺术节以“南方::迭代::引力::”为主题,集结了76位来自国内外的当代艺术家的新实验。
“深圳的有趣在于它在中国此刻的创造力语境中呈现出一种极其活跃的全民姿态。本次,我们将这个中国最逆龄化的城市连同'南方'这一概念提出,对于区块文化的多样性、此次参展艺术家关注方向与来源的多元性,创作过程中反复更新的变化被一一呈现与记录”——策划人三三德说。
本届新媒体艺术节分三个展期,第一个展期至12月25日已结束,第二个展期将于2016年12月24日—2017年2月19日期间举行,第三个展期2016年12月16日-2017年4月2日。
艺术家剧场
艺术家Talks接力 艺术家刘毅
王欣《这个画廊》
雅昌艺术网:“深圳新媒体艺术节”的定位是什么?
三三德:以个人的思路来说,深圳新媒体艺术节的定位是需要不断更新的,主要的原则线索是持续的支持新媒体艺术的发生,特别包含了新媒体艺术实验的发生,支持并关注思考与研究的丰富性。
雅昌艺术网:请介绍一下您之前的策展方向和研究领域?
三三德:我似乎只对持续性的创作物与艺术家项目感兴趣。如果要用“工作方法”归纳的话,研究对象专门针对所谓新奇古怪的或是曾经新奇古怪的事物。
雅昌艺术网:为什么提出“南方::迭代::引力”这个主题,中间的四个点代表了什么?三个词分别代表了什么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三三德:在南方比较完整的反映中国新媒体艺术领域的发生,是一件比较有意思的事。因为这次南方专指深圳这个城市。“在南方既南方又不南方”是深圳多年以来的面貌与行事方式(我的出生地上海是个极不南方也不北方的地区,也许这就养成了我看待问题首先保持中立的习惯)。另外,在中国讨论新媒体艺术的发生有个绕不开的重要现象,它就是中国第一所媒体艺术学院(前身为新媒体艺术系):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历届毕业生从杭州出发到各个地方继续生活与创作。其他的新媒体艺术创作者或多或少也会发生与这座学院的关联。这一次最大程度的将他们集中吸引到南方深圳,支持呈现他们各自的发展、现状,所感所想、实验与尝试。这也是提及“迭代”的主要原因:一次对中国新媒体艺术发展的基础结构,最新的状况的注视。“::”双冒号,是域运算符,一般会出现在生物类文献中,这次使用这个符号来作这三个名词间的连续与停顿。
郭城《呼吸抑制》
胡任乂《星际迷航No.2》
金锋《口述历史》
耳界听觉实验室《浸•界》
王连晟《声长计划》
雅昌艺术网:“深圳新媒体艺术节”在策展中主要突出了什么?与传统的展览有哪些不同?
三三德:本次艺术节策划的重点是第一阶段同时也是第一个版块支持实验精神;第二阶段也是第二个主展场版块是对不同媒介的运用思考、第三阶段(第三版块)则是对本次新媒体艺术创作的继续观察与追踪。三个阶段都不会设立共同讨论问题的环节,最大化的维护每一个艺术项目的独立发展的空间,<南方迭代::G&G实验室>、<南方引力::汇港艺术中心>开幕后,<继续生长>版块除了自身的内容外,还将对以上两个主版块的发生内容进行继续的观测,随着这些项目自身的变化再进行一些节点式的呈现。
雅昌艺术网:分别介绍一下展览的三个版块?Q:这次的作品有什么样的特色?新媒体作品发展有什么特点?它与科技之间是否产生了更多的连接点?
三三德:第一个版块<南方迭代::G&G实验室>是关于艺术实验、尝试、假设的主展场,本届深圳新媒体艺术节的以它的开幕为揭幕,在12月16日下午4点开始的开幕式上16组项目作品以艺术家表演项目及艺术家接力导览的方式分别完成了各个项目作品自身的启动仪式。
叶凌瀚《香菇的脚印和草 》
实验展览系列(Cubes)项目以艺术家叶凌瀚创作的《香菇的脚印和草》作为开始。这件大型作品运用到横跨展场空间的航车,艺术家对航车的移动频率与方向进行设定,高空垂落至地面的悬挂物在展场中来回飞扬,最后静止在实验展览系列(Cubes)项目区域与艺术家剧场系列(Theatre)项目区域之间,重新分割了展场格局。
张乐华《观自在忘情水》
艺术家张乐华以与英国Videoclub(影像俱乐部)为本届艺术节选送的放映项目《彼岸观自在III》的再合作现场表演项目《观自在 忘情水》开启了艺术家剧场系列(Theatre),这个艺术家剧场以17位艺术家的名字命名,这些艺术家拥有自己的独立放映时段。我在早期的策展计划中设定这个展场只存在两天时间,第一天是流动开幕的状态,第二天是相对静止凝固的现场。
殷漪《撕裂》
叶凌瀚《猩猩和圣母》
徐文恺《一个死亡的创新公司》
第二个版块<南方引力::汇港艺术中心>设定的是一种混合。它的作品分布相对“南方迭代::”展场来说散漫很多。观看展览的人最好不要抱着马上走到作品面前的心态,你的观展路径需要自己摸索,我在“南方引力::”的策划中特意去掉了目的地式的观展地图,既然选择来到一个融合的环境,何必过于着急的离开呢。展览系列(Air)、剧场系列(View)、明日单元(Round)、衍生单元(Runtime)的作品散落在B1、1F、2F的商铺中、商场的公共广播以及公共屏幕中,观众的手持移动终端中。艺术家殷漪使用商业中心自带的公共广播系统置入声音作品同时营建新媒体艺术电台、徐文恺将原有的公共影像播放系统转换为他作品呈现的辅助视窗,王欣的“这个画廊”第四季吸引了深圳本地的艺术家共同参与制造展中展的线索吸引到访者参与每日更换的展览进程、郭城利用自建的硬件资源互动人群感知...。这里呈现的创作物绝大部分是为艺术节组织创作的,作品大多结构轻盈,同时具备丰富的体验情境。
吴珏辉《昊美术馆实验项目—急救站》
陆扬《绝对零度之上的残酷电磁波》
林科《屏幕快照2012-2137》
钱泓霖+洪启乐《 Pixel Matrix》
施政《Nimbus》
邓悦君《影子发生器3.0》
关于第三个版块<继续生长(GROWiTH)>则更多的是和一些有趣的艺术家、艺术机构、策划者建立更多的联系,其中包括一些在“南方迭代::”、“南方引力::”中已实施的创作项目,这些项目在本届艺术节举办之前已经过我与我的研究团队2年左右的观察。一系列的艺术线索从2016年12月16日开始,会在2017年4月2日作为周期的结束,在此期间以及未来,我的研究团队依旧会延续对这个综合项目的追踪。这里会有受邀策划者白香的长期性的数据类项目<观测/卫星>、以策划者身份出现的殷漪对声音作为公共环境构成的测试性项目的启动以及相关项目的组织、策划者巢佳幸会继续她的<行动的机构>项目。另外,探讨关于科技类新材料的<灯塔计划>项目也会逐步发布内容。作为本届深圳新媒体艺术节的艺术持续方式,这个主展场强调的是“时间与行动的同时发生”。
白香《While Googling—南方观测卫星》
Marvin《Indescribable》
Martin Murphy 马丁·墨菲《Horror Painting》
雅昌艺术网:这次的作品有什么样的特色?新媒体作品发展有什么特点?它与科技之间是否产生了更多的连接点?Q:谈谈这次所选择的艺术家。
三三德:这次呈现的作品大多带有一种“更新”的特点,更新过的思考、更新过的同一件作品...这是刚开始策划艺术节的时候就确定的。这次一半的作品显现出一种很强烈的尝试性,艺术家将他们创作中的某些信息携带出自己的工作室......在社会公众对新媒体艺术的理解还停留在所谓声光电的时候,不约而同的将一些新的思考方式以及观点作出呈现与回应。
我所理解的新媒体艺术创作发展必然与更新有关,但这种变更并不是追求最新的媒介景观,媒介或介质的参与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思考问题的方式的更新与变化,我反而觉得信手拈来的媒介互动是有意思的,无论你使用到的介质是古老的还是刚刚诞生于某实验室研究成果中的。新媒体艺术与科技进程的确曾经密不可分,两者未来也可能在新材料领域再次相遇,但我依旧期待纯粹的创作,艺术家对媒介的深刻理解与控制能力才是最核心的。
dogma-徐维静《皮计划》
朱昶全《移植》
灌肠3-猴子捞月《灌肠3-猴子捞月》
李启万Kevin B Lee《Premake》
雅昌艺术网:艺术节的主要受众群体是?作为一个“节庆”式的艺术节,它如何平衡实验性与公共性之间的关系。
三三德:艺术节面向所有人。这就是为什么这次艺术节选择不同属性的公共空间合作、展出周期也延长至4个月的原因。向所有人分享新媒体艺术在本阶段的思考与发生,同时不会对艺术项目作过多学术上的探讨,但也不会因为面向全体公众而淡化应有的新媒体艺术专业氛围。
本次最终呈现的实验项目都是建立在公共分享基础上的,可观看可理解,我们也建立了各种交流平台与协作方式,如电台与直播,未来可能会与深圳有线电视发生合作,这种最直接的与公众生活发生联系的方式是我们感兴趣的,同样也是必要的。
三三德/SenSend
国际艺术研究推广人、艺术系统主持者、策展人
整体艺术系统研究机构“中心机构”创立者
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视界艺术中心总监
国际艺术科学研究机构总监/AS艺术科学发展研究组织创立者
2016深圳新媒体艺术节(Shenzhen MAF)主策展人
致力于艺术与科学领域的国际性研究、互动、发展、组织以及新媒体艺术研究项目的应用。
(责任编辑:熊晓翊)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