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专栏】冀少峰:从水墨再出发

2017-01-04 09:26:22 冀少峰

  2016年5月,《品图:冀少峰艺术批评文集》正式与读者见面。此书于2014年立项,经过作者两年时间反复推敲、修改而成书,内容分为“立场”、“品图”、“品书”三个部分。采取多学科的立场,运用不同的方法,并把问题置于历史的进程中,从艺术史上下文关系中发现问题,对当代艺术不同门类,不同方面的问题进行思考。本文为“立场”部分的第二十六篇文章。

  更多内容尽在[雅昌冀少峰专栏]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重要力量的中国当代水墨,它不仅彰显出强烈的民族文化根性,也是中国文化身份的表征,体现的是一种文化礼仪和民族符号,在激变的社会变革面前,中国当代水墨在适应变幻不定的社会现实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寻找新的话题和表达方式,以期融入新的社会形态并迎接新的挑战,毋庸置疑,当当代水墨作为一种文化方式时,它的开放性、颠覆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当代水墨在当代文化语境中有效性的表达方式,由此,人们既可以用当代的艺术观念成功地改造传统,也可以借用传统的某些元素成功地构建中国的当代艺术,进而以差异性的民族身份参与到国际文化交流中。

  从刘庆和、武艺、蔡广斌、张正民、孙良、冯斌、郑重斌、魏青吉、王非九位艺术家的视觉表达中,不难发现,中国当代水墨的一种新动向正在形成,他们希冀建构自我差异化的生存空间与文化空间的势力,也透过他们的当代水墨叙事清晰地呈现出来。

  刘庆和、蔡广斌的图像世界弥漫着一股强烈的都市人的精神困惑的意识。刘庆和着力营造的虽然是一种非真实的社会景象,但它是刘庆和生命的记录和对人生的体验与认知,蔡广斌则致力于将历史的记忆与个人的记忆相融合,透过碎片化的记忆和个人生存方式与都市化生存情境的交织缠绕,把当代人的无聊、苦闷、木讷、迷茫诉诸自我的水墨表达。他们二人都对传统水墨进行了改造与颠覆,他们的内心深处实际上是有着强烈的反传统倾向。

  在武艺视觉表象之后,我们看到的是对已逝生活的一种文化记忆,这既有着当代人的孤独体验,更有着一种对已逝生活的精神守望,其真实意图则回应了从传统到再传统这一文化思潮。

  怪诞、诡异一直是张正民在苦苦坚守的叙事品格,波普风格的介入,人与动物的并置对话,大面积墨色块带来的压抑感,传达出都市化进程中人们的一种信仰危机与精神迷茫。

  冯斌的视觉图像是对自我的一种突破和超越,更是对水墨的一种温和颠覆,模糊的影像,暧昧的色彩,隐藏着的则是一种生命的、身体的、欲望的和图式上的自我表现。

  魏青吉则一如既往地延续着自我符号化的表达系统,但弥漫其间的历史与现实的碰撞,文化的交融,意识形态的冲突,而权力与资本,欲望与消费的生存处境,实则揭示的是当代社会的一种生存实境。

  郑重宾则从抽象叙事入手,似与不似,虚幻与真实,朦胧与梦幻,营构的则是一种简洁中不乏凝重、单纯中又透着一种力量感的视觉经验。

  王非的水墨表达,不仅体现出一种开放的视野,更有着抽象表现主义的形式美感,灵动的线,规则排列的圆点,墨的浸润自然与流淌,传达出的是一种精神的愉悦和心灵的自由。

  孙良则走得更远,他以架上油画的方式确立了自我鲜明的个性图式,而其对水墨探索的真实意图则还需要一段时间去探究。

  九位艺术家差异化的视觉表达,差异化的视觉叙事逻辑和叙事方式,不仅带来的是中国当代水墨的一种活力,更以一种活力的清新,在不断推动中国的当代水墨走向对话,走向国际的文化交流。

  2012年8月7日中午13:30于东湖三官殿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杨晓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