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专稿】宋徽宗自比锦鸡“五德俱全” 带你走进有趣的“鸡文化”
2017-01-06 08:28:18 杨晓萌
【编者按】2017是中国农历鸡年。作为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家禽,鸡自古便深受广大民众喜爱,并被视为喜庆吉祥的象征,是文武兼备、勇敢仁义、守信准时的“五德之禽”……2017年1月6日,“锦绣鸡——南京博物院藏鸡文物展”亮相,从不同侧面向观众诠释鸡的形象所包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今天小编带你走进中国古代那些有趣的“鸡文物”,背后蕴含着哪些“鸡文化”?
东汉绿釉陶鸡 南京博物院藏
清同治白地粉彩鸡石菱花形瓷碟 南京博物院藏
六朝红陶鸡房 南京博物院藏
艺术品中的禽鸡“五德”
西汉初期,韩婴在《韩诗外传》中谓鸡有“五德”:“君独不见夫鸡乎?头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这几种美好的品德正是古人推崇的君子之德。
《芙蓉锦鸡图》,绢本设色 纵81.5厘米 横53.6厘米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芙蓉锦鸡图》是北宋徽宗赵佶绘制的一幅花鸟画,图中描绘了一只锦鸡飞临芙蓉枝头,回首翘望彩蝶的场景。右上角宋徽宗以瘦金体题“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鹥”。锦鸡就是雉,按儒家“瑞应”说,它的出现是“圣王”出世的象征。所以这幅作品又有政治意义,宋徽宗将自己比作“五德”俱全的锦鸡,并要求大臣也要具备儒家文、武、勇、仁、信这五种伦理品德。
王渊《花竹锦鸡图》 元 绢本 立轴 设色 纵175 7厘米,横110 1厘米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郎世宁《锦春图》 清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由于统治阶级需要借鸡的五种自然天性宣扬人的五种道德品性,所以与鸡相关的绘画在中国艺术史中多有出现。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元代王渊《花竹锦鸡图》和清代郎世宁《锦春图》,都是以立于坡石之上的锦鸡喻君子五德。由于鸡有五德,一些作品则专门突出表达禽鸡的五德之一。
文:鸡+鸡冠花 寓意“官上加官”
清 粤绣潘秋云制官上加冠插屏 高77cm
齐白石 丙戌(1946年)作 《加冠》 立轴 设色纸本96×35.5cm
王雪涛 1981年作 《冠上加冠》 镜心 设色纸本90×67.5cm
“首戴冠者,文也”。雄鸡鸡冠高耸,加之色泽火红,“冠”与“官”谐音,所以古人常以鸡为题材绘“冠上加官”图,应用在图画、家具、什器,以祝升迁、腾达之意。也有一些艺术家将鸡与鸡冠花组合组成“官上加官”,寓意事业有成,仕途光明,步步高升。齐白石、王大羽、王雪涛均有以此类题材创作的绘画。
武、勇:双鸡勇斗 体现万物生命力
宋 李嵩《明皇斗鸡图》
明 周之冕《榴实双鸡》
“足博距者,武也”。公鸡走起路来,昂首挺胸,趾高气扬,威武雄壮,故曰“武”。“敌前敢斗者,勇也”。鸡对它的儿女百倍呵护,若是突遇敌袭,母鸡会立即把小鸡护在翅膀底下,高声尖叫,公鸡则会羽毛倒竖,鸣叫迎战,故曰“勇”。从鸡的这些天性中人们受到启发和鼓舞,学习鸡的勇敢善斗。艺术家则根据生活中常见的公鸡打架,创作了系列作品,如宋李嵩《明皇斗鸡图》与明周之冕《榴实双鸡》,描绘的就是公鸡涨鼓羽毛、伸长脖颈、怒目相对、决心一拼高下的样貌。
虽然中国传统向来提倡“以和为贵”,但偶尔的争斗场面也必不可少,斗鸡题材绘画虽然表现的是争斗场景,但体现的却是万物健康旺盛的生命力。图中石榴、蜀葵、萱花等有驱邪寓意的花草,也给整幅画面奠定了吉祥如意、生机勃勃的美好基调。
仁:双鸡带仔 寓意“五子登科”
“见食相呼者,仁也”。在动物中,鸡家族之间的挚爱,堪称楷模。公鸡找到虫子后,会呼唤母鸡前来享用。母鸡对子女也关怀备至,常叨着小虫或米粒送到小鸡跟前,看着鸡崽吃食。艺术家也常常以雌雄双鸡带仔的场景表现父慈子孝的家庭伦理,具有教化功能。
宋 佚名 《子母鸡图》 轴 纸本设色 41.9×3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人《画花下将雏》
明 吕纪 《寿祝恒春》
明宣宗《画子母鸡图轴》79.7x57.2cm
(清)居巢《菊下鸡雏轴》121x49cm
宋人《子母鸡图》、元人《画花下将雏》、明宣宗《画子母鸡图》、明吕纪《寿祝恒春》、清居巢《菊下鸡雏》等均描绘的是母鸡或雌雄双鸡带领雏鸡觅食的场景,母鸡目光慈爱温柔,小鸡则依偎在母亲羽翼下,其乐融融,生动地体现了育幼之情。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
清 粉彩五子登科笔筒 高12cm
民国 粉彩五子登科 高26cm
此外,艺术家也常常表现一只公鸡与五只小鸡在窠(窝)边嬉戏的场景,“窠”与“科”谐音,谓之“五子登科”,表示希望在科举考试中金榜题名,也是一种良好的祝愿。上海藏家刘益谦以2.8亿购得的明成化鸡缸杯,描绘的就是这一场景,此外,文人所使用的文房工具及摆件也多有此类题材。
信:鸡鸣枕庇荫子孙“闻鸡起舞”
“守夜不失时者,信也”。几千年来,不管酷暑寒冬,晴雨风雪,鸡都守信报晓,从不懈怠、误时,决不偷懒。正是因为有了鸡在黎明时的打鸣报晓,人间才开始有了新的一天的烟火和生机。而鸡的这种勤奋、准时、守信、守纪、认真负责的好品德,为其赢得了人们的赞誉。
鸡鸣枕
为了学习鸡的这种美德,民间的许多家长为孩子制作了鸡鸣枕,寓意金鸡报晓、催人早起、珍惜时光等。1958年我国出土了一个东汉鸡鸣枕,枕头造型别致,一边是栩栩如生的鸡头,一边是鸡尾,中间宽厚凹陷,人枕在中间刚好会让鸡头、鸡尾高高翘起,恰似“雄鸡一唱天下白”,故此枕名曰“鸡鸣枕”。 鸡鸣枕上也常常会绣上“延年益寿大宜子孙”的吉利字样,表现出人们渴望生命延续及对后世子孙美好的祝愿。民间传说小孩子睡鸡鸣枕能变得乖巧、聪明;死者枕鸡鸣枕可以使灵魂在鸡鸣中保持清醒和灵敏,且能庇荫子孙“闻鸡起舞”,催人奋进。
艺术品中鸡的象征含义
与万物搭配组合 象征美好吉祥
除了兼具“五德”外,“鸡”因与“吉”谐音,被古人认为是上天降临人间的吉祥物,兆示大吉大利,早在汉代,人们就开始将鸡刻在车前,取出入大吉大利之意,鸡也成为了艺术家们常见的创作题材。
元 锡红芙蓉雉鸡图 葵瓣式盘 故宫博物院藏
清 乾隆 画珐琅锦鸡月季图 鼻烟壶 故宫博物院藏
娄师白 1979年作 大吉大利 立轴 设色纸本136×68cm
在民间,我们最常见到的鸡类题材绘画是一只雄鸡立于石上的吉祥图,因石与“室”谐音、鸡与“吉”谐音,所以雄鸡立于石上寓意“室上大吉”,合府安康,生活富裕。除了与石头搭配之外,鸡与荔枝相组合被称为“大吉大利”;鸡与牡丹、蝴蝶、柿子、在一起则是“富贵大吉”……
用鸡型器物与镇宅年画来辟邪镇妖
三星堆青铜鸡 四川省三星堆博物馆
鸡首壶
鸡作为吉祥物,其作用之一就是驱邪纳吉,带给人们光明和吉祥。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开始使用鸡和鸡血进行驱邪活动。所以在古人的祭祀活动中,鸡是必须有的,除了鸡和鸡血外,古人也常常制作一些青铜“金鸡”、陶鸡、鸡形壶等器物作为礼器祭祀祖先。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鸡以及我们常见的鸡首壶就是此类代表。
掐丝珐琅天鸡尊 清乾隆 通高18.9cm 身长13.4cm 口径4.5cm 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 铜鎏金嵌宝石天鸡摆件 (一对)高19.5cm
还有一种鸟负尊形的“天鸡尊”,据《周礼》记载,早在商周时期,其就作为重要礼器用于祭祀,但这类器型经过宋代的复古,直到明清时期才真正发展成熟,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故宫所藏的“清乾隆掐丝珐琅天鸡尊”,器型为一天鸡作立身翘首状,背负螭耳尊,足登镂空双轮,长尾下垂,内侧立一铜镀金小天鸡。天鸡是瑞兽,天鸡负尊一方面寓意进宝,同时,天鸡作为吉祥物,其作用之一就是避邪。
桃花坞年画“鸡王镇宅”图
除了鸡型器物,元旦时节,人们会将鸡画张贴于门上用来驱邪避鬼。虽然唐代以后随着门神的出现,贴画鸡逐渐淡出,但在一些地区,每到农历“清明”时节,农村家家还是要剪红公鸡或贴“鸡王镇宅图”以辟邪。例如桃花坞年画中的“鸡王镇宅”图,画的就是一只口衔毒虫的大公鸡。
生肖文化中的鸡形象
汉风堂藏 鸡首人身羽人画像砖
清代圆明园鸡生肖
2017年岁次丁酉,十二生肖中为鸡年。由其鸡对人们的生活有重要影响,所以它是十二生肖中唯一的禽类,在汉民族的生肖文化占有特殊的位置。早在汉代,人们就开始将鸡人格化了,东汉时期的画像石和画像砖中,便有鸡首人身的守门神。这一时期的鸡首人身多为坐像,是引导亡者灵魂前往阴间世界的神物,具有驱邪的神性职能和升仙的功能。到了唐代,十二辰中的鸡也是鸡首人形,只是这时的鸡首人身多为立像。直到清代圆明园中的十二生肖水钟的鸡生肖造型,也还是鸡首人身,只不过又从立像变成了坐像。
(责任编辑:杨晓萌[已离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