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讲堂3471期】李广元:意象色彩灵感会通
2017-01-22 00:21:43 哈晶晶
相关链接:
【雅昌讲堂】侯黎明:敦煌壁画临摹的新探索——以敦煌榆林窟第29窟整理临摹为例
【雅昌讲堂】肖世孟:先秦丝绸染色研究——兼论古文献在色彩研究中的运用
主讲人介绍:
李广元,山东艺术学院教授。生于山东郓城,油画家,艺术理论家,山东高校重点学科带头人,硕士生导师。1965年毕业于山东戏校,1982年专修于上海戏剧学院,1965年从事绘画教学,几十年来,在色彩艺术创作与色彩理论研究中主动进行健全的现代个性实现。绘画作品色彩鲜明,色调丰富,色彩语言运用自由,绘画风格不断创新,影响了大批中青年画家的色彩感知及表现。
李广元
导语:
从古代留传下来的众多艺术品及历史遗迹中,我们发现古人在色彩运用上有许多高级的地方,他们虽然没有理论的支撑,但效果却令人叹为观止。这些色彩实践背后一定隐藏着一个理性的色彩逻辑,如果能找到其中的原理,我们就能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此次会议发起人牛克诚在开幕式发言中介绍了会议的源起,“在现代学科理论体系当中,没有专门研究中国传统色彩理论的学科,也缺少一个以‘中国传统色彩’为中心词的话语平台,中国传统色彩的研究者也都分散在各个学科领域,把这各领域的专家集合起来,将各领域的传统色彩研究通道联结起来,把各个领域的片断研究缀合起来,逐渐呈现一个完整的‘中国传统色彩’学术版图,是我们召开此次‘中国传统色彩理论研讨会’的基本动意”。
主题:2016中国传统色彩理论研讨会
第十五集:李广元:意象色彩灵感会通
大家知道讨论那么多色彩的问题,色彩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色彩是什么东西?”“是本质”?还是刚才很多先生列举的很多名字,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如果把色彩的明象说成1万个,估计你们的色彩感觉都没有了。在这种状态下首先说色彩的问题,色彩是人的本能、是人的天性。一开始牛所长说“好色之徒”,实际上色彩是人的生命本能的自然反应。它超出了情感或者是其他美感的东西,是一种人性和美感的会通性。这种东西古人“以象皆意”,《易经》上,利用孔子的话说说出来,“象为什么皆意,“色彩上为什么能看到生命本质的东西?”我在十几年前写过《色彩》,把人的灵性本质当做色彩感觉,色彩想象和色彩感觉会通,如果哪个方向段了你的色彩肯定是不利、是片面、是分裂的,在现在当代信息时代,冲击每个人视觉的情况下,当事人感受色彩的原始能力已经失去了。失去了心灵感应色彩的能力。我把原始色彩本能作为人的生命原型感应(造型艺术的型),这种性是天性的,是人的全部信息的综合信息全吸收状态转化成的形象,才有了“五行”、“五色”和“五音”的共通性。在人的视觉和听觉当时是没有分别的,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这种意象的现实。
东方人搞意象色彩是远远早于西方人,我到意大利考察看他们的庞贝壁画大量的壁画不不如刚才好多前辈放的图像,那个时候火山灰埋了以后火山爆发一下把整个城市瞬间埋掉,现在到里边看都是和中国画的意象是共通的,没有什么界限。
当年分东方色彩研究的时候让我去写,现在在世界文化当中单纯谈东方色彩能不能谈通?当时我很反感,现在年龄大了,除了彭德先生我是年龄最大的,我觉得东方色彩的认识在东方色彩研究虽然是第一次把中国色彩系统化,我觉得还是比较简单一些。
李广元作品
西方绘画,因为我是画油画的,又在工艺美术学院出了一本《西方绘画色彩系统》,随后《中西色彩比较》在这个基础上推出“色彩艺术学”,我的学生拿到法国,碰到法国秋季沙龙主席,学生就用法语给人翻译一遍,回来以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法国秋季沙龙美术部主席相当于咱们美协主席的位置,他对我的研究,从本质上讲,包括切入点他觉得还是令他佩服的。从传统过来的,作为一个东方人看了西方绘画以后确实他们有一些宗教题材的壁画,达芬奇的彩色,莫奈、梵高典型作品,我们现在很难达到,他们比咱们熟悉。生命原型某种东西自然流露的东西比咱们更纯一些,中国人在这个状态当中本质的东西就是生命原型全息的色彩感觉没有了,这是原始艺术的特征。
宗教艺术,色彩深性形式的关照,从原型信息感应到深性形式关照,才产生了达芬奇、永乐宫壁画,大家如果有空永乐宫、敦煌壁画,当年甘肃常书鸿先生的老师法国美专(巴黎美院)的核心,他的根在东方,这个东西是当时法国人到这儿看到敦煌壁画变色的形象,那个形象比完全保存很好的圣堂的比较强烈的东西还要动人,影响野兽派、影响德国表现主义,但是深性关照,从素描到色彩,虽然是画到墙上的,我为了去看这张画在意大利米兰要预约,每个人进去看10几分钟就出来,看那个壁画,送色彩构图、完整性、造型的状态是一般画宗教题材或者是所谓古典主义的人很难企及的。现在的人直觉上看不出来。
李广元作品
我们曾经聊威尼斯画派的东西,去很多次十次,甚至数百次,巴黎卢浮宫看不完的东西,我觉得看完两天以后再也不用去看了。为什么?东方的意象研究从本能的感应,全息感应到视觉关照,到近现代个性形式、原形、自觉构成一个核心的东西,从原始状态的生命原型感应色彩感应到色彩形式深性形式直观,到个性形式,从印象派之后到表现主义一直到康定斯基,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形成了一项灵感的会通性。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东方意象还有更复杂的东西就是“音乐形象的乐形”,视觉形象和音乐形象不是割裂的,是有机的统一的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临摹古人的画,比如康定斯基的画在他面前看不出乐感、乐象的连接和乐象的律动和节奏就很难看懂康定斯基,这个方面康定斯基的艺术与人的精神那本书,虽然有很多东方神性的东西,但是年轻人要去看懂他、看透他,在他的文字表象之下反映了人的灵感,把音乐感、人的视觉感受有机地会通以后画面才能产生真正的生动。色彩是绘画的动力,这种动力如果没有乐感可能打一个很大的问号。在儒家创始人孔子那里,比当时所有的圣人高在什么地方?孔子一生音乐感明显,造成了游于艺的状态,没有把这个东西放在功利上,放到表象上,这个状态下造成孔子成为千古流传的儒家圣人的可能性。音乐性,自己谱上曲子都唱出来,在齐国首都临淄听到韶乐以后三个月不知肉味。而且敲着木棒在那儿唱,造成孔子作为一种曙光出现的状态。打开意象灵感,尤其是年轻人,打开心灵的眼睛,用你直观的能力超越孙悟空的火眼金睛,用如来佛眼看真假猴王,六耳猕猴变的。惟有这样才能从艺术家的灵感发现大自然当中生机勃勃的状态,画出特有的形式,这个形式概括成“生命本真,渡华”,任何大艺术家逃离不了这四个字,失了本,失了感应能力肯定是空、是假的,不能老抱着一点思考一个问题,可能也是问题。现在是学术研究,刚才很多学生下了很多功夫,在这些方面,我们灵感在先,理性跟上,这些东西会通以后检验古人的东西,这样可能没有障碍,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樊玮)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