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讲堂3473期】王冬松:唐代敦煌艺术所用植物色研究
2017-01-23 09:03:58 哈晶晶
相关链接:
【雅昌讲堂】侯黎明:敦煌壁画临摹的新探索——以敦煌榆林窟第29窟整理临摹为例
【雅昌讲堂】肖世孟:先秦丝绸染色研究——兼论古文献在色彩研究中的运用
主讲人介绍:
王冬松,香港中文大学博士。
王冬松
导语:
从古代留传下来的众多艺术品及历史遗迹中,我们发现古人在色彩运用上有许多高级的地方,他们虽然没有理论的支撑,但效果却令人叹为观止。这些色彩实践背后一定隐藏着一个理性的色彩逻辑,如果能找到其中的原理,我们就能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此次会议发起人牛克诚在开幕式发言中介绍了会议的源起,“在现代学科理论体系当中,没有专门研究中国传统色彩理论的学科,也缺少一个以‘中国传统色彩’为中心词的话语平台,中国传统色彩的研究者也都分散在各个学科领域,把这各领域的专家集合起来,将各领域的传统色彩研究通道联结起来,把各个领域的片断研究缀合起来,逐渐呈现一个完整的‘中国传统色彩’学术版图,是我们召开此次‘中国传统色彩理论研讨会’的基本动意”。
主题:2016中国传统色彩理论研讨会
选题两个切入点,核心是植物色,切入点一个是唐代,为什么选择唐代大家都比较清楚,中国唐宋转型非常重要,无论是美术史还是整个中国历史上很重要的转型,唐代色彩最繁盛时期。选择敦煌比较好理解,唐代的东西距今一千多年,敦煌特殊情况下保存很多唐代真实绘画和雕刻,所以选择这两个点。
为什么选择植物色,以植物色为研究对象?学过绘画都知道中国古代绘画颜料古画里面植物色保存下来非常少,可能与它的物质属性有关系,植物色特别容易分解,一般经过一千多年很少保留下来。我想在这种正因为它比较稀少也是对我的考验,稍微梳理一下目前敦煌个案,国内外对相关艺术品这个时段艺术品的一个鉴定,主要是一些现代科技的分析,光谱的分析等等得到一些数据,当然可能是二次数据。
结合我对中国文献的理解,一个颜色在古代文献中出现的状况,也是一种跨界的尝试。
颜料首先是分类的问题:对颜料分类很多种,大体是石色(矿物色)、草色(植物色)。更细分为:动物色、合成、矿物色分成化学合成色等。分类不需要太细,太细以后就失去了分类的意义,它是某些方面。对一般大众理解大致分两类就可以。
在我的演讲里面植物色包括动物色,一些胭脂、胭脂虫、石矿都是昆虫来染色的,提取出来的;矿物色比较简单,分两种:一个是天然、一个是合成。像群青就是合成的青金石,大家都比较熟悉。
张大千临摹唐代壁画
这个表格是我参考了很多国内外,西方比较多对敦煌壁画、雕塑的一种高科技的分析得出来一个表,做了很多工作,但是总结出来的东西很有限,尤其是植物色就一点点,目前比较确定发现,比如说按照中国传统五色,比如青色系就是靛蓝,赤色红色里面有红花、紫匡;茜草严格讲在绘画里是染料,因为有交叉,中国古代很多染料同时也是当绘画来用的;黄色稍微多一点,藤黄、黄檗也不是染料,还有生物碱;白色,就不用讲了。还有墨,还有植物色,很多老先生认为是矿物色,其实是植物色。
简单挑出几个展现它的情况,包括考古发现、文献记载:
靛蓝目前国内发现最早可以确认是植物色,最早、使用最久;英语单词和印度很像,现在西方学界认为靛蓝起源在印度南亚次大陆。印度考古发现被确认的超过4000年。中国考古发现没有那么久,文献记载相传夏代记载《夏小正》“五月,启灌蓼蓝。”提到五月灌溉蓼蓝,就是兰草。到底是哪个更早需要学界进一步去论断,去研究。
我这个选题是定位到唐代,所以考察了敦煌文献对相关靛蓝、植物本身的记载。比如斯坦因当年拿走的敦煌文献里边有一本字书比较重要,不完整,但是保留了“彩色部”,明确提到“蓼蓝(滥)”。敦煌文献很多俗体字特别多,民间写本,蓼蓝。明确放在“彩色部”下面。说明蓼蓝、靛蓝在唐代是非常深入人心的。
另外一本字书《蒙学字书》也有靛蓝称之为青淀。染色植物作为色名,大家研究色彩学的老师可以关注一下敦煌文献。
唐墓发现的靛蓝,唐休墓近几年发现的,10年刚发表一个文章做了一个分析,指出北侧有一个画使用了靛蓝,这是中国壁画里面最早发现靛蓝的图,在美术史上意义比较重大,发现第一幅独幅的山水画面,比较重要。可以分析。
更多是西方的材料,20世纪3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福格博物馆的盖坦斯利用华尔纳所盗敦煌壁画进行取样分析,其中发现的植物色中就有靛蓝。举例子当年华尔纳花了70两从僧人手里买去的。靛蓝在石青下面。
宋代《营造法式》当时是一种比较规范化的程序,无论是建筑上画画还是雕塑上设色先上层操纵色,先上植物色再上矿物色,靛蓝耍胶、油,再上靛蓝,再上面石青。华尔纳的雕塑的分析和《营造法式》是相吻合的。
胭脂不具有分类的意义,很多不同的胭脂有红花、红蓝花的胭脂,紫矿造成的胭脂。中国传统文献梳理大体四种,论文里写的更详细,以前发表过文章谈几种,后来发现前两种:红蓝花、紫矿。后边两种是有争议,《北户录》记载“山燕脂花”是什么花搞不清楚;“石榴花”,大家都见过很红,现在可以分析石榴花色素是水溶性不能染,这个也是有问题的。目前比较确定是两种:红花和紫矿胭脂。
红花胭脂赵先生今天没有来,他认为起源于地中海,传到南亚、又传到中原。文献记载最早一般引用唐代《史记正义》引《西河故事》,匈奴的一本书,里边引这句话“匈奴失祁连、焉支二山,乃歌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当时是从那边过来的,先到了这一带再到中原来。
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画
敦煌文献很多对红蓝花的记载。
法常藏经洞里的帛画,也分析出是红花胭脂。
紫矿很多人不太熟悉,它不是矿物质颜料而是两个字比较近,其实是一种“紫胶虫”,产在东南亚地区。《历代名画记》就讲过南海之蚁铆,其实搞错了,是紫矿。
酉阳杂俎》记载“紫??” 用为颜料: “掘棵四面,深及其根,宽容人座。唯賫紫矿、轻粉、朱红,旦暮治其根……时冬初也,牡丹本紫,及花发,色白红历绿。”说明当时画家用了紫矿颜料,这个文献是可以用的。很多人把紫矿误以为是胭脂虫,其实是两种动物,一个在巴西、一个在东南亚。
法常的帛画验出来是紫矿的胭脂,比较确定。
金统二年465窟壁画表露,详细记载壁画某部分颜色用了很多术语、颜色词提到“紫矿”、“深紫矿”,说明当时很多是用它来画画的。
以紫??为紫红色颜料,至今仍然在西藏宗教艺术中使用。
藤黄,晋代、五代《本草》提到它。唐代文献很少有藤黄,介绍为什么这个样子,是当事人,藤黄在唐代没有深入人心,很多人认为是“铜黄”。
敦煌藏经洞也分析是藤黄。
黄 檗也是颜料,最晚汉代开始使用,东汉晚期营盘男子所穿罽袍为黄檗染过。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樊玮)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