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彩瓷器的发展史
2017-01-31 23:02:19 未知
珐琅彩是眼下中国艺术品市场最热络的一个词汇,就平均价格而言,中国艺术品在国际文物与艺术品市场上,没有哪一个类别超过它。
一种叫做铜胎画珐琅的欧洲器物在康熙年间传入中国。干隆时期将康雍两朝的成果发扬光大,生产出形制多样、色彩丰富的珐琅彩瓷器。由于工艺繁复,代价极高,珐琅彩瓷器在清宫从康熙三十五年研制成功到干隆中期后逐步停止生产。其每一件重要制作都是在皇帝的直接指导和朝廷专员的着力督办下完成的。所以,珐琅彩瓷器品质高贵,存世稀少,流传罕见,成为了晚清以来收藏市场的翘楚和宠儿。
据有关记载,珐琅彩瓷器当年存放在清宫端凝殿,有400多件,现流传在市面者大约50件左右。每一件都有出处,都有有序的流传记录,都有非贵即富的显赫身世。而不久前在英国创下纪录的干隆瓷器(其中一部分为珐琅彩)则有一个灰姑娘的故事——它是在一个普通英国人家里的杂物堆里被偶然发现的……这个故事勾起很多人的想象:民间有国宝!于是大量的珐琅彩制品又充斥视野。每一个人都想在自家和别人家的杂物堆里找出梦想成真的奇迹!殊不知那件流落英国的民间国宝虽说故事玄妙,但联系历史背景,鉴定真伪品质,皆能自圆其说,令人确信。而许多人的所谓珐琅彩瓷器,要么故事牵强,要么形制怪异,要么彩料低劣,要么绘制粗俗。直让人感叹:吾人不知吾物!吾人不尊吾文!利所惑也!
更有制假售假者,聘请高手,制作赝品,贿赂专家,捏造史实,蛊惑市场,骗取交易。这种骗局虽明眼人不屑一顾,但在今天火热的市场环境下,难免有人会为利扑火。因为是珐琅彩,上当受骗者要付出的代价极高!其实,鉴定珐琅彩瓷器的要点之一就是搞清楚它的历史背景,确信其存世极少,流传罕见。民间或有人称秘藏数件或十数件甚至更多珐琅彩瓷器者,绝不足信!
还有一些“有识之士”、有钱之士,投资复原珐琅彩瓷器生产流程,延请高手制作,邀约权威监造,生产出某件经典珐琅彩瓷器的批量翻版。言称满足今人以低价格拥有国宝的愿望。其实,这种批量复制的做法多有不可取之处:第一,珐琅彩瓷器的制作是清康雍干皇帝为了自己的喜好而不惜工本的创造。今天我们完全复原,必然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完成一次仿古柴窑的烧制,仅木材就需要几十吨。第二,珐琅彩瓷器的制作工艺是在当时的特殊历史条件下的特殊要求,我们不可能完全再现,也没必要去体验。第三,脱离了历史的特殊背景和特定条件,一味追求所谓原有的文物价值,实乃缘木求鱼,甚或有自欺欺人之嫌。
珐琅彩瓷器作为清康雍干三代皇室的秘制秘藏之物,无论在制作工艺上,还是在艺术格调上都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外文化交流和中国瓷器艺术品制作的崇高成就。由于其创制初衷和工艺要求的特殊性,其艺术成就空前绝后。又由于其存世流传稀少,一般人无极特殊机缘无法拥有。珐琅彩瓷器的历史虽离我们仅有200年左右的时间,但其特殊的身世又使人颇感神秘,其高超的工艺令人神往。虽然对于传统的瓷器艺术品收藏观念而言,珐琅彩瓷器特别是干隆时期的繁复奢华的制作被认为并不高逸,但珐琅彩瓷器的创制确实影响了后世乃至今天的中国瓷器艺术的发展。我们今天要做的是研究这种特殊的工艺制作的历史背景和意义,保护好现存的珐琅彩瓷器艺术品。
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上,珐琅彩瓷器特殊的历史地位、精绝工艺、存世的稀少、富有时代感的审美情趣,都决定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它是中国艺术品市场价位的执牛耳者,也决定了珐琅彩瓷器必定会成为藏家和资本追逐的高端目标,成为市场和爱好者观察鉴赏的焦点。高处不胜寒,普通人和为公众服务的机构很难、也没有必要拥有,可谓:王谢堂前燕,只随风穿行。寻常百姓家,自有春消息!
(责任编辑:江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