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讲堂3482期】 王功新:新媒体艺术空间——藏酷

2017-02-03 08:57:37 哈晶晶

相关链接:

       【雅昌讲堂】王功新:90年代的那些当代艺术创作

       【雅昌讲堂】林天苗:90年代的创作与展览空间

       【雅昌讲堂】王功新:藏酷空间里“匿藏”过的艺术和故事

  主讲人介绍:

  王功新(生于1960年,现居北京)参加的展览包括“新媒体艺术节”(2000年,布里斯班)、”“生活在此时”(2001年,柏林)和“转换的行为”(2001年,柏林)等。2000年王功新还在北京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新媒体艺术空间:藏酷新媒体艺术中心。第一届艺术与设计大奖赛候选人。

王功新

  导语:

  于90年代中期从纽约回到北京开始艺术创作的王功新、林天苗夫妇,是中国90年代实验艺术先行者中不可不提到的。这不仅是因为他们作为艺术家在报房胡同12号凿开的那口可以看见布鲁克林天空的干井和从床铺中央刺出的缠绕着白棉线球的两万根针,还因为他们在2000年初在北京三里屯创办的“藏酷新媒体艺术空间”为正处于爆发式生长的中国实验艺术提供了一个可发展的环境和土壤。

  藏酷在空间设计上沿用了王功新和林天苗从美国带回来的视觉印象上的现代主义工业风格,2001年到2003年之间那里举办开展的各类型活动(展览、艺术交流研讨、地下电影放映、实验舞蹈音乐、诗歌文学研讨等等)为中国艺术家、批评家和策展人与国外同行的交流提供了契机。从铺满地面的三吨青苹果(“顾德新个展”——藏酷首个展览),邱志杰、吴美纯、李振华策划的“藏酷数码艺术节”, 到“新潮联播”、实验电影俱乐部、“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座谈会,藏酷多元化和跨门类地推介和促进了中国实验性艺术地创作和交流。作为机构的艺术总监及顾问之一的王功新和林天苗,在其艺术家身份之外从另一个角度和当代艺术产生了关系。

  此次对话希望通过两位嘉宾的多重身份和多元文化视角,带领我们重新观看那个充满能量的90年代艺术圈子。王功新和林天苗不仅将针对他们所经历的地域空间转移和身份演变而形成的独立艺术创作进行讲述,也将通过当时藏酷所举办活动的经验与观众们一起进行历史探寻。进而使“关于展览的展览”的一个核心目的——研究搜寻9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的材料和文献——以参与性活动的方式持续进行。

  主题:“从全球到地方”:王功新、林天苗在90年代中国的个人艺术实践及“藏酷新媒体艺术空间”的建立

        第三集:新媒体艺术空间——藏酷

  王功新:下面放这个片子我花了很多时间,因为当年知道藏酷,很早,那个是99年我们开始,林天苗的弟弟林天木是做了一个大的酒吧,他是大的酒吧的老板,但是里头那个空间的设计等于是我们两个人刚从纽约回来帮他来设计整个的环境。当时我们也没有想,就按照纽约的感觉,感觉比较酷一点。

  林天苗:对纽约的视觉记忆。

  王功新:不知道会不会成功,怕到时候太酷北京人接受不了有可能生意就砸了,很大,现在三里屯几乎没有那么大的酒吧了。设计开了以后,我们后边是有一个叫“分离”,后边的空间叫“藏酷新媒体艺术空间”,这是后来开的,先有了前边大的酒吧,后来我们作为条件跟他的弟弟说我们帮你设计,你已经开了,我们特别想在北京有那么一块净土,能够真正让当代艺术这个圈子有一个地方大家能够聚会。这是很理想主义,这个理想主义的想法有一点点觉得在纽约都有非营利这样的机构,大家能够交流,在北京能不能有这样一个地方,当年所有的美术馆、画廊、798都没有,所以我们抱着这么一个期望等于她弟弟有这么大一个酒吧。

        我们后边会不会有条件开这么一个地方,大家都能到这儿来聚会,做一些活动,当时写出于比较实际的考量,也是出于我们本身的爱好,能躲开一点政治性的,就是警察来了跟官方的冲突什么也做不了,没有意义,我们的出发点是尽量能不能找到一种方法,所以我们觉得OK别叫前卫艺术、当代艺术、实验艺术,我们叫新媒体艺术,因为新媒体艺术当年正好是Video  Art和新的摄影刚刚起步,用这种方式,关注新媒体,让它的松动性、表面性不会被注视。

  林天苗:当时官方对新媒体概念不是特别强。

  王功新:当年赶上一个机会觉得各个大学、美术学院都要建立开这个新媒体系,在大学界比较时尚,要跟国际上同步了,不同步的话因为其他大学培养出来的都是电脑设计,各种设计,还有影像,所以国内的两个几大美术学院也开始成立,我们也同时有被邀请到回到大学去讲一些什么事情,有这么一个情境在,所以我们当时开这个空间就叫新媒体空间,可是我们里边做的事情几乎是这个圈子里当年当代艺术最核心的事情,全部在那儿发生。所以下边你看到这个片子里头就会看到整个环境和情境,那个情境当年在北京可以说大家人人都知道,所有聚会的地方没有798也没有尤伦斯。

  林天苗:应该这么说35岁以上的北京人应该都知道。

讲座现场

  王功新:当年那三四年,从99年到后边基本所有的研讨会,像现在这种情况,交流,国外来人,大的新闻发布会,包括广州三年展,巫鸿老师做的广三的发布会,侯翰如回来做的光州的发布会,德国卡塞尔文献七大馆长来到北京基本上都在我们那个地方做,等于我们那个地方变成相对像一个中心一样,可能由于商业的原因,它藏在一个大的酒吧里边,同时我们有一个抬头叫新媒体,在这种情况下,那几年我们几乎没有碰到正经跟警察或者是官方直接的冲突,就是说来了把展览封了,这个那个的,没有。

        有的演出可能不是太那个什么,但是没有牵扯到这样的东西,因为我我们没有做行为艺术,我们都是做一些摄影的、交流的这样的项目。所以下面的片子你们可以看到,大部分片子都丢下来没有记录下来,当时没有记录的意识,就是有兴的时候拍一拍,现在还有很多人手里,我们也没有特认真搜集来,但是今天看来非常珍贵,当年网络不这么发达,没有电脑,大家也都不用手机,当年我们那个地方讨论关于影像艺术、新媒体艺术已经进入一个比较这个什么的一个状态,大家通过我们举办这个活动的影像,可以体验到一点氛围,这里不是专业让你看作品,还是我说的那句话,这就是三里屯藏酷的情景。这是酒吧,当年是我们设计的,这是90年代,这个酒吧也是音乐和乐队也是现在知道的策展人李振华先做起,帮助我们做音乐的一个策划,找乐队什么的。这是后面的一个牌子,从那个里边进去,从那个门进来就是新媒体了。

  林天苗:当时摆了中国所有比较前卫的杂志、书籍摆在那边,大家可以阅读。

  王功新:都可以看到这些,这个是吴昊。

  林天苗:这个当时是一个公共厕所,是我一点一点改造过来的,全部,抬起来,抬成两层。

  王功新:这是他的弟弟,这是冯博一策展人,这是林老师的妹妹林天放,她当时是行政主管。凯伦当时也在这儿帮助我们主持一些项目。

  林天苗:空间特别狭窄、特别长。

  王功新:摄影的是许志伟,他当年手里有特别宝贵的影像资料。不知道他现在干嘛,拍了大量的片子,可能做点儿摄影吧。

  林天苗:所以刚才看摆这么多凳子我都要吐了,我摆了多少年,一百多场研讨会我都在我们那儿摆凳子。

  王功新:贾樟柯、吕胜中、赵亮、展望、张慧。

  林天苗:很多电影的首映式,贾樟柯基本首映式都是在这儿做的,贾樟柯当时属于地下导演,陈丹青很多场演讲,他演讲至少不下十次是在这儿做的。

讲座现场

  藏酷新媒体艺术空间活动资料:当时出了一个小的宣传片。第一次开张时候的展览,后边介绍了一些当时的情况,实际上很理想,当时特别想正规做成非营利的,不能说这个是中国最早,因为我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一个非营利的机构,至少在北京是,但是我今天早上还是昨天看发现乐大豆说他的比翼在上海比我们早一点,98年,这个不重要了,这个是我们当时非常理想主义做的一个事情,大家都没有报酬,所以在那儿工作的人一分钱不挣,完全付出,也拿不到钱。做那些事情和活动大家全是义务的,包括凯伦来,我们手底下的人,李振华、邱志杰、凯伦、冯博一是我们当时手底下的策展人,没有任何报酬,大家就是有一种热情,特别理想主义。

  这是我们举办的活动,这是我们在当时刚刚开开以后,大家开研讨,什么是新媒体,到底媒体跟未来是怎样的关系,当时面对了一个特别新的问题“新媒体来了”,汪建伟、刘骁纯老师。大家都拿过来自己做的片子,这是吴美纯,吴美纯当时已经组织了影像展览,她也在放她的资料,大家都在谈。当时很活跃的,挺有意思的。我们请了各种各样的包括电影学院做动画的。这是中央美院的新媒体系,他们在外边访问做的,这是电影学院教动画的一个老师,他当时介绍国际范围的动画片,那个地方很有意思,各路英豪,包括老栗、范迪安、刘骁纯、朱青生、全部都在那儿,等于我们那个地方变成大家都去的地方,这是徐震最早的一个作品进行介绍。因为那个时期大家都特别渴望能够得到外边的信息,有一个交流的平台,当时网络也没有那么多,所以藏酷的确起到了这个作用,当时我们做中国、法国、美国数码媒体的交流,因为跟中央美院、范迪安当时也是很积极的参与。这是张培力、马钢,代表两大美术学院。

  这是美国跟中央美院很友好的大学阿尔弗雷德的系主任,他也是艺术家;还有巴黎美术学院托尼布朗,当年刚来中国,在中央美院代课,所以我们变成一个三个国家大学的人在这儿讨论。

  林天苗:我估计振华手里有一些资料,他做了很多实验性的演出,我弟弟花钱,他记得好像他有一些资料。

  王功新:李振华帮助策划了好几十场当代音乐,所以乐队都是他请的,那部分资料他有一个网站现在可以挂上去,他给我我了,查查我微信,那些资料都可以要到。

讲座现场

  林天苗:舒可文、邱志杰。音乐、行为、舞蹈在一起,前面都是舞蹈,包括藏酷是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刚才看到了,先是玻璃房,可以有舞台的,然后是狭窄的空间,特别长、特别窄,接下来是大花园,可以朋友聚会什么的,资金都是餐厅给的,我们管吃,最好的酒全是我弟弟给的、赞助的。

  王功新:这是吴文光主持的其中一个关于纪录片的学术研讨,这些都是他个人的。他请来了一个们,这个人也是一个纪录片导演,从国际上请来的。

  皮三的艺术家,当年他是技术上走的最前,开始用电脑做互动的人,互动的动画,现在看起来不怎么样,当年大家都很新鲜,电脑能够做作品,是一个像游戏一样的,他放了许多电脑在我们那个空间里面。在那个时候每周多都会有这样的活动,有的时候晚上有放实验性电影,像刚才说的第六代导演,张元、王小帅,他们当时在国外都得了奖了,金熊奖都拿了,回来以后不能发行,我们这个地方作为一个内部交流,晚上可以观摩看,所以这个地方聚集了不仅仅是美术圈的人,它是一个文化圈的人全部在这儿,包括吴文光他的夫人做当代舞,她还做了很多当代舞的研讨会。

  侯翰如那一年主持光州双年展的发布会,发布会的时候,这是主策展人光州美术馆的馆长,他们三个人是策展人。卢杰,当年他的长征空间在798里开开了,大家不太知道他那个地方,他也是在我的这个地方做了他的长征空间的发布会,就是说长征空间有一个地方大家可以去看在798。

  林天苗:还有一次他把资料给了这些朋友,这些朋友给他出了画册,所以要资料要问一下他。

  王功新:顾振清,这边是楼梯,上边是另外一个空间。

  藏酷作为侯翰如策划的光州双年展在广州参加的项目。当时就是那种气氛,每次活动全部是人挤人。猴子他们回来这些东西都在那儿。

  《新潮新闻》邱志杰他们策展的,包括了一个包括藏酷和前边的空间都用上了,做了一个《新潮新闻》,跟老栗、吴文光他们几个人,还有乌尔善。好像是一个集体做的一个“假新闻”,变成一个全面性的,乌尔善现在成电影导演了。这就是我们前边的厅,刚才做活动的是空间,这是酒吧空间全部在做这个。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樊玮)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