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讲堂3492期】对话:美术馆如何挑选艺术家(上)

2017-02-08 08:15:13 樊玮

  相关链接:

  【雅昌讲堂】对话:美术馆如何挑选艺术家(上)

  【雅昌讲堂】对话:美术馆如何挑选艺术家(中)

  【雅昌讲堂】对话:美术馆如何挑选艺术家(下)

  

  对谈嘉宾:

  贝尔纳·布利斯特纳Bernard Blistène (蓬皮杜艺术中心馆长)

  克里斯·德尔康/Chris Dercon(泰特美术馆荣誉馆长)

  华安雅/ Suhanya Raffel(香港M+美术馆馆长)

  乌利·希克/Uli Sigg(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基金会创始人,收藏家)

  范迪安(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教授)

  冯博一(独立策展人、美术评论家,兼任何香凝美术馆艺术总监)

  彭德(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尹吉男(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璜生(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教授)

  对谈主持:

  刘栗溧 (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总监)

  导语:

  美术馆体系中的艺术标准是一个复杂的议题。在不同的历史与现实背景下,不同的美术馆对于艺术甄选的标准也往往存在着一定差异。特别是在全球化的多元语境下,对于非本土艺术的展览、收藏的选择标准,在不同历史时空背景下往往更加难以探讨。然而在当代艺术的全球化展览、交流、收藏日益密集的进程中,由该问题所引发的争议也越发显著。

  在此次“思想空间”先锋对话中,嘉宾们即将探讨的话题包括:美术馆对于非西方艺术家及艺术作品的选择所基于的方式与途径,西方美术馆界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认识在近十年间的变化,中国的美术馆对西方艺术的展览、收藏与本地艺术语境的关系,如何分配本土与国际艺术家展览和收藏的资源等。中西方嘉宾还将对于新的国际性收藏与美术馆暨有的收藏体系如何建立关联等共同问题展开探讨。

  主题:美术馆如何挑选艺术家

  第一部分:

  范迪安:各位嘉宾、各位朋友首先我非常高兴和大家一起获得这一届CCAA获奖艺术家的评选结果。我也曾经做过这个奖项的评委,我也是高度评价CCAA坚持下来能够持续关注中国艺术发展,特别是注重中国艺术在一个全球文化新的语境中的一些发展的新的特点。

  我想中国俗话说“十年磨一剑”今年是第十届的艺术家奖问世,也使我们能够通过这个奖项的评选可以看到两个重要的文化特征:

  一个特征是正如大家所看到的CCAA的评审团是一个国际评审团,由国际有影响的,在国际上有影响的著名艺术家、艺术博物馆的专家、展览策划人和艺术研究的专家多方面组成,这就很好地形成了一个多视角、多维度的这样一个观察点,我始终认为对于中国艺术的评价应该放在中国本土的视野和国际视野两个面形成的坐标上来评判就能够比较准确,能够选择出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

  第二个CCAA的评奖标准或者是角度也坚持了它的特色,那就是注重艺术家个人创造力和对整个当代艺术的贡献,我非常赞赏冯博一先生刚才很简短的阐述的CCAA评奖的原则,因为对于今天非常丰富的艺术创造生态来说优秀的艺术家个体他们不仅是时代的标识,也是我们可以探讨艺术发展问题一个重要的对象。因此,这样的奖项在发展的过程中鲜明地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这是非常值得重视的。

 

范迪安(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教授)

  感受就回到这次联系讲座的主题,我们会说评选优秀的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为的是什么呢?我们从什么样的角度来看待这些艺术家和他们创造的价值呢?我想这次所设计的讲座题目可以让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待艺术家对时代的贡献,或者说从美术馆如何挑选、收藏、研究、推广艺术家来看待艺术家的价值。我们都感同身受于全球化的速度,我们也看到了当代艺术在全球趋势中的一种相互借力和相互的促进形成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当代艺术的整体趋势。

  如果我们把艺术家和他们的创作作为一种资源,艺术资源、学术资源特别是文化资源的时候,我们似乎会提出另外一个问题,这些资源在全球的空间里面他们的分布是均衡的吗?或者说艺术资源的分配、流向和产生的效果是均衡的吗?由此在今天这样一个契机里来讨论艺术资源的全球分配与命运,可能就是美术馆的一个新的任务。所以我想今天的美术馆收藏艺术作品可能已经不应该再是传统的功能或者是目的,首先不是为了据为己有,其次不是为了炫耀财富,美术馆收藏艺术特别是当代艺术,应该是着眼于文化的交流和认知,着眼于在不同的地区、国家的、文化的发展中能够形成一种共享的价值观。

  我想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也具备了更多实际条件的支持,但是最重要的是馆长们、策展人们curator这个词本来就是美术馆中的收藏研究者们对这个问题需要修改更多新的观念,今天这样的研讨也正是交流这样一种新的方式。所以艺术资源的分配、流布与共享真是一个新的话题。我乐于分享今天在座各位专家以及到场各位朋友的高见。

  刘栗溧:谢谢范院长,我们开始今天的讨论,中国美术馆在近五年、十年都成立的非常迅速,也开始不断地建立自己的馆藏和举办展览,外国的许多美术馆也越来越重视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和展示,无论在何处这种大型的当代艺术机构是不是以同样的方式思考和决策呢?如果不是,哪些因素是决定他们不同之处的?是地理位置还是馆长自己或者是策展人的偏好、资源、政治因素、展览空间、机构的愿景?他们不同的关注点是什么?就这些问题我们想和在座的几位馆长探讨。因为M+美术馆是非常特殊的一个美术馆,可能会成为未来最大的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品的一个收藏的美术馆,Suhanya馆长一会儿要坐飞机走,所以先请问她这个问题。

 

刘栗溧 (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总监)

  Suhanya毫无疑问M+确实有非常丰富的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希克先生的捐赠,这几年M+当代艺术收藏不断地发展,并且希望成为这个领域有前瞻性的收藏。与此同时我们也对M+周边地区和整个国际范围之内的艺术有深度的收藏和研究。M+收藏的一个特别之处在于M+是一个视觉文化的收藏,也就是说在当代艺术之外它还包括了建筑、设计和影像等更多的视觉文化的产物,我们认为在艺术文化实践方面M+会是一个结合多样性的一个收藏。同时M+的收藏也覆盖了从20世纪中期一直到21世纪这样一个线索,这也给收藏带来了更大的时间性。地缘政治事实上对世界绝大多数的博物馆收藏来说影响力都非常大,M+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案例,而且也非常关键和必要。

  刘栗溧:对于M+的收藏我想请问您比如说M+的收藏它的一个必要的条件是什么?比如强烈的中国特性是考虑的一个最重要的元素吗?

  Suhanya其实我认为我们说“中国特性”或者是“中国性”是有一点点抽象的概念,毫无疑问其实我认为我们的收藏更多的是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实践和到底是什么样的艺术被创造了出来,我们既有的收藏涵概了从70年代至今的中国当代艺术这样一个深度的线索;另外一个M+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们不仅仅研究艺术本身,比如我们对于水墨的收藏也会研究它的发展线索,它的展示方式,艺术教育如何和公众发生关系,与此同时也对中国当代建筑纳入中国当代视觉文化的范畴之内一样,我们希望提供更多维的视角。当我们进入到21世纪的时候会发现关于当代艺术收藏其实不仅仅是关于地点,更多的是关于媒介,我们有所谓的说新一代的艺术家是在网络乃至后网络的语境下成长起来的,他们也会跨越虚拟和现实的平台去进行创作,当我们讨论当下语境收藏的时候会认为更多的是关于这种对话的复杂性。

  刘栗溧:非常感谢Suhanya,我知道你马上去机场,下面下次有更多的时间跟您继续探讨,祝您一路平安。

  Suhanya不好意思,我要去赶飞机,希望将来有更多的讨论。

 

华安雅/ Suhanya Raffel(香港M+美术馆馆长)

  刘栗溧:其实长期以来对西方机构是如何决定收藏中国当代艺术我们知之甚少,其实也不是西方美术馆的一个核心使命,虽然这些机构的收藏目前还都没有达到规模,但是他们还是有选择性地在收藏,这些机构关注点,他们收藏的关注点在哪些地方?如何选择?会不会选择还没有被广泛认可的作品?很多问题都摆在我们面前,所以我想就这些问题询问蓬皮杜馆长贝尔纳:我知道您从作为馆长以来加强了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甚至成立了专门的小组,为什么这样做?您收藏的标准是什么?

  贝尔纳:首先感谢能给我这个机会来到CCAA进行这样一场中西方之间的对话,我也非常希望在未来我还能够回来继续参加大家的讨论,大家都知道蓬皮杜艺术中心有一个非常国际化的收藏,几乎是关于20世纪至今几乎所有的当代艺术形式,并且总计有12万多件藏品,这个收藏也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我们也收藏了大量的中国当代艺术。

  我们其实知道蓬皮杜艺术中心建馆之前我们说已经开始跟中国当代艺术发生了一定的关系,在20年代到30年代有很多中国当代艺术家来到了巴黎,当然那个时候我们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规则可能不是完美的,但确实是建立了我们说中法之间一个早期的联系,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激动的历史时刻,我们也开始了解了两个国家之间交流过程之间的各种各样复杂的因素,到了60--80年代大家都众所周知很多中国当代艺术家和知识分子搬到了巴黎,也进一步深化了中法文化之间的交流,当时有非常多很棒的中国知识分子也在巴黎进行教学跟他们之间发生了对话,也拓宽了了视野,并且这些早期的资料也对我们中国当代艺术收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80年代有许多中国当代艺术家去到了法国,这是当时我们说这种艺术全球化进程的一个部分,很多人也留在了法国,甚至在法国居住和生活,这些人也成为中法文化之间交流非常重要的桥梁,对我来说今天你去考虑建立一个关于特定文化收藏的时候没有办法不去回顾和解释这些历史因素造成的作用。

 

贝尔纳·布利斯特纳Bernard Blistène (蓬皮杜艺术中心馆长)

  中国当代艺术家也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去重新审视收藏中的系统,也给予了我们另外一个深入窥视艺术史的机会,我认为这个中间对我个人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它让我们避免像很多世界很多大的收藏家最后简单化成为非常相似的东西。就像我刚才说的如果你想要去尝试世界上所有地区的所有艺术这个命题本身是不成立的,同样如果你想要去展示全世界所有的艺术作品也是不成立的,这个中间我们的标准是什么?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标准是你怎么去拷问艺术史本身的意义。

  我们会问到艺术史的是意义什么?这个问题会延伸出另外一个问题艺术本身的意义是什么?我们能够通过收藏怎样去回应这样的一个问题?因为对我来说收藏其实不仅仅是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综合体而是一个工具,一个我们说的能够激活的工具,他能够激活艺术的意义和艺术的重要性,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家来说我们也能够通过这些人找到我们激活的点在哪里。事实上我们会希望我们的收藏能够成为一个有整体性的模型,在这儿中间每一个特定性是会被削减掉,当你收藏和展示中国当代艺术家的时候也需要找到独特的语境,所以说我们当时也邀请了中方的策展人。

  我们邀请的中方策展人也会策划一个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展览,对于我个人来说我也在不断地致力于完善蓬皮杜的收藏,我的角度是与其说一件一件到处购买新的作品,我可能更感兴趣收藏一个已经在我们收藏之内的艺术家的新作品,我希望更多的同我们馆藏中的艺术家一起进行工作,找到一个方式发出像我刚才提到的对于艺术意义的拷问,包括从中涌现出对于机构存在意义的拷问,希望我们和艺术家共同的对对方提出问题,对于机构来说艺术家存在的意义何在?而对于艺术家来说机构存在的意义何在?

  我相信你们中应该有人知道我们会在上海成立蓬皮杜艺术中心的据点,为什么我们要做这件事情?首先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原因是它能让我们离中国更近,因为只有离中国更近我们才能真正意义上不仅理解中国当代艺术本身,还能理解中国当代艺术的创作过程,同时我们也是在一个艺术学院里边,因为学院会帮助去理解艺术的意义和建构,这是我认为不可或缺的元素,同时我们也认为跟上海的合作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为什么是上海?因为上海向我们发出了邀请,我们希望2020年的时候能够实现我们最初讨论时候的一些愿景,我希望是一种新的不一样的模式能够被建立起来,而不仅仅是去带来或者是分享我们的馆藏或者是成为一个新的旅游热点,希望能够研究寻找和秩序我们之前的工作在这样一个充满批判性的世界中,我认为真正发展出中西方之间真正有意义、有效的计划和交流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且我也不想错过这个机会。

 

讲座现场

  简单回应刘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我们怎么建立我们的收藏?三个关键词:它是历史的、复杂的也是主观的。

  刘栗溧:谢谢贝尔纳,贝尔纳在整个评审会过程当中一直对东西方文化对话这个问题特别感兴趣,我想他整个都是在探讨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对话,刚才坐在这儿的时候他也说我想谈中西方文化对话,他是更感兴趣这个过程,所以我想蓬皮杜馆的馆藏建立确实是沿着观管对于一个文化远景的期许去发展的。

  贝尔纳:我永远更关注于过程。

  刘栗溧:希望CCAA是一个桥梁,通过这次的评选把贝尔纳带到中国,带到CAFA进行更多的对话。

  贝尔纳:我也必须感激在评委会中谈到的包括获奖的艺术家,他们也在蓬皮杜得到过一些呈现,像蓬皮杜和泰特如此之大的艺术机构我认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是除了我们说收藏、购买和历史叙事这种讨论之外还需要保持作为一个交流平台尤其是实验平台的一个身份。我们需要体制但我们也需要实验,甚至在很多情况下实验是更为重要的,我们看到人们在世界各地都在建立新的博物馆,但是我们也看到大量没有倾向性甚至没有自己观点的博物馆、美术馆在出现。我认为CAFA是非常有实验性的,包括刘老师刚刚提到的CCAA研究和文献的历史,我认为研究和文献在蓬皮杜艺术中心也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在西方文化还是在中国的语境中研究文献尤其是这个持续性的过程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樊玮)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