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进校园可以更多样
2017-02-13 10:41:02 苏锐
根据财政部日前公布的消息,2005年至2016年,中央财政为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共投入5.55亿元。这项持续了10多年、旨在提升高校学生艺术修养的活动所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但同时也应当看到,伴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系的完善,一些蜻蜓点水式的艺术进校园活动并不能完全满足学子的需求。换句话说,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我们更应当进一步拓展艺术进校园的方式和内容。
笔者由于工作缘故,经常参加一些艺术进校园活动。此类活动一般分两种形式:一是纯粹的展演展示,演出结束后演职人员卸妆回家;另一种则稍微延伸一下,展演后与学生互动或举办专题讲座。首先要肯定的是,上述形式在学校都颇受学生欢迎。因为不少学生此前很少接触这些艺术门类,观赏本身就是难得的学习机会。可问题在于,对该艺术种类的历史演变、艺术特色很难从一两个小时的欣赏中有更多体悟,毕竟大多数学生对昆曲、交响乐和各种特色的地方戏等都较为陌生,尤其在艺术教育还不成熟的二三线城市。
成功例子不是没有。近两年,有些地方的文艺院团开始探索“有讲解的艺术课”:艺术进校园打破常规,将一场演出分为五六个片段,片段之间由主持人上台讲解上一段的表演,并预告下一段的亮点,非常受欢迎。不少看过展演的学生表示,这种形式类似看带中文字幕的外国大片,无形中减少了距离感。因此,笔者认为,各地的艺术进校园不妨尝试变换形式,原则只有一个,即不让台下的学生雾里看花,而是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笔者认为,具体而言可从三方面下手:首先在节目内容上把关,保证将反映正确价值观的作品引入学校舞台;其次在省级或市级层面组建“专家讲学团”,每场进校园演出邀请一位专家随行,负责向学生点评或介绍演出内容,并回答学生提问;第三是建立院团联系学校的长效机制,在学校成立粉丝团,通过看演出、邀请参观排练等方式提升院团在学校的知名度。
(责任编辑:刘倩)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