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之美】杨曦:师古不泥古 “虚实结合”开苏玉新境
2017-02-15 15:31:18 王飞 张凯
中国玉文化自文明之始,延绵今日,一代一代制玉大师,在精美的玉石上铭刻着诗情画意。
苏州玉雕
苏州,古城之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制玉更是深受吴文化影响,源远流长。杨曦,出生在苏州,也是在这里与玉结下半生缘。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苏州玉雕)代表性传承人 杨曦
这件《南山》是杨曦近年得意之作,也是他开创虚实结合技法后的又一臻品,作品一半写实,一半隐没,如水墨画般意境深远。“《南山》其实是延续了奇石的一种山子的一个思路,我当时就考虑到主题我要做得非常写实、非常空灵,他的所有的背景他虚淡化,就像郎世宁画的马一样,我觉得就把这个马特别刻画的很精细,那么把后面的一些松峰,一些山石我就让它再若隐若现,好像在风中,在山雾中,因为站在一个山子的角度好像从来没有人去做过。”杨曦说。
《南山》
正是这“虚实结合”的新技法,丰富了玉雕的内在韵致,为玉雕表现的手法再开新门,赋予了苏作玉雕崭新的生命。
苏州玉雕精细、小巧,历史的积淀使其在仿古纹饰、纹样雕刻上独树一帜。杨曦说:“到了现在其实我个人觉得不一样,因为苏州玉雕不仅仅是苏州人来做,其实外来的新疆也有人,扬州也有人,上海也有人,甚至北京也有人过来落户苏州,现在苏州玉雕其实是大融合的一个时期。”
苏州玉雕古纹样
传统苏州玉雕工艺从选料、设计到出坯、雕刻,每一环节都体现着制玉师傅的独到审美和高超技艺。
玉石设计前的观察
雕刻
“今天说杨曦的作品或者是南石的作品,我觉得一定要出自我的设计,我才能把这件作品陈列的时候说是南石的作品,要不然我请了这个设计师虽然是在我工作室完成的,但不是我的思想,也不是我的理念的话我不认同这件作品是我的。”杨曦说。
杨曦对玉石进行设计
杨曦的创作从不拘泥于传统,更不重复自己,其作品《大音希声》、《自在观音》、《秋语江南系列》等等,无不体现着杨曦“师古而不泥古”的坚持和对自己艺术的要求。“我觉得传统只是停留在一个时代,那么创新其实也是停留在我们这个时代,我们现在必须与时俱进,当然做到你肯定做不动为止,你可以把接力棒交给年轻人,年轻人又有更多的创新出来,我们就成了他们的传统。”杨曦说。
《大音希声》
在玉雕行业内,作品多以单件出现,一直缺少成系列的作品,而当《秋语江南系列》《速写江南系列》呈现在人眼前时,似一股清流,让观者能够体悟到每件作品中所融入设计者的精神与智慧。
《秋语江南系列之一》
杨曦说:“从14年我就想到了我们做一个银杏叶,那么创作以后我觉得银杏叶有几件可以连续地去做,不一定说我只要做一件就停止了,做了这几件银杏叶的时候我觉得很好就成为一个系列,然后在展示方面又很漂亮,在一个展柜里面全是银杏叶的一个题材,但是它的形式会不一样,它的创作的每一件之间也是不一样,从14年开始创作系列,到今年等于说是第三年的系列。”
《速写江南系列》
说到审美,有人说杨曦的作品有很强的文人气,而谈到“工匠”与“大师”,杨曦却有自己的理解。他说:“其实站在我自身的角度我不太愿意说一定要让人家叫我大师,我觉得叫我名字也好,叫老杨也好或者是南石也好我觉得这样反而更贴切一点,至于工匠跟大师其实就是我可以换一种名词的话可能就是匠气与艺术的一种关系。那么工匠可能就纯粹地考虑到他的工艺性,我要考虑到它的艺术感,而不是考虑到他从头到尾我一定要做的很干净,其实我认为就是这一点点区别。”
杨曦工作室展示区
作为非遗传承人,杨曦意识到“苏玉”传承的重要性,更视其为使命和责任。在他看来,每位琢玉者都应兼备美术功底与玉雕水平,而在传承人的选择上他更看重“科班出身”。“我很看重科班出身,因为科班出身,他的观察力跟没有美术基础的是不一样的,他的准确度完全是到位的,我还有一个观念要给他的就是一定要玉雕的技艺要打扎实,然后灌输了你的创作理念你才能去表现,如果说你只会画我不会雕,你再有想法也没有用。”杨曦说。
杨曦在指导学生
如今,在杨曦的工作室里,依然依然可以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对杨曦来说,只有不停的探索、创新,才对得起手中的这块“玉”。
(责任编辑:王飞)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