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台北故宫展“书画家的幽默”

2017-02-22 13:05:03 未知

图1 宋代梁楷《泼墨仙人》

图2 传元代赵孟頫《书憎苍蝇文》

图3 明代沈周《猫》

图4 明代文徵明《寒林钟馗》

图5 清代华喦《蜂虎》

图6 民国溥心畬《猫鼠墨戏》

  新年伊始,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出“书画家的幽默”大展,展出历代书画家的10件作品。

  “幽默”一词出现于《楚辞》之《九章·怀沙》:“眴兮杳杳,孔静幽默。”句中,意为静寂无声,但现今看到“幽默”二字,多意会的是,辞典中有趣而意味深长的解释。此解读源自国学大师林语堂,他以音译方式,将英语单字“Humor”译为“幽默”,并解释:“凡善于幽默的人,其谐趣必愈幽隐;而善于鉴赏幽默的人,其欣赏尤在于内心静默的理会,大有不可与外人道之滋味。与粗鄙显露的笑话不同,幽默愈幽愈默而愈妙。”

  幽默感则是理解并运用幽默的能力,表现出智慧、达观的态度,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采用轻松、少压力的联想、比喻等方式,传达对人生的体验、思想观点或是游戏的趣味性,那自嘲、谐趣、调侃、讽刺等的机锋,往往因出乎意料之外而让人会心一笑。

  本次展览以历代书画家10件作品为例,表现幽默的主题,其中包含传世佳作,亦有意趣小品。不论是朋辈间的戏谑,或以幽默造型呈现情态特色、颠覆形象,或劝世化人,或嘲讽世事,以不同的面貌,呈现个中幽默的意趣。

  宋代梁楷《泼墨仙人》(图1)。梁楷(活动于13世纪上半叶),山东东平人,寓居钱塘(今浙江杭州)。嗜酒自乐,不拘礼法,号曰“梁疯子”。嘉泰年间(1201—1204)任画院待诏,赐金带,不受,挂带而去。

  本幅为《名画琳琅》册第二幅,画仙人坦胸露腹,步履蹒跚。全作除头耳、胸线和五官用线条勾画外,余均水墨淋漓,纵笔挥洒,不求形似,而能生动传神。仙人酒后的醉醺醺与陶陶然,全都显露在五官紧缩的瞇笑当中,这个极小部位的面部表情,不仅成为画幅焦点,也显示画家的高度幽默感。

  传元代赵孟頫《书憎苍蝇文》(图2)。

  本幅书欧阳修(1007—1072)《憎苍蝇赋》,虽题名为赵孟頫(1254—1322),但字迹笔力较弱,流露出明文徵明(1470—1559)笔意,推断是晚明书家的托名之作。幅中显现文学家和书家双重幽默。

  明代沈周《猫》(图3)。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长洲(江苏苏州)人。能诗文,善书画,为明四大家之一。本幅为沈周《写生册》第十五幅。册中自题为小窗独坐时的戏笔,运笔潇洒不羁,极具文人意趣,并在简朴的拙趣中显现生意。幅中的猫卷曲成圆形,头伏其中,张目侧望。猫虽常有盘曲的动作,惟本幅中头的位置及身体的特别拉长,则未必合于身体结构。作者在意的应是将猫刻意团成浑圆,前端以简笔方式勾画脚趾,所富含的幽默趣味和调皮情态。

  明代文徵明《寒林钟馗》(图4)。文徵明(1470—1559),长洲(江苏苏州)人。初名壁,后以字行。诗文书画并佳,为“明四大家”之一。本幅展现钟馗俊爽风神,并赋予一抺笑意,有些淘气,是开心驱走了鬼怪,还是笑看人世一切,其中幽默待观赏者去体会。

  清代华喦《蜂虎》(图5)。华喦(1682—1756),福建上杭人。字秋岳,号新罗山人。善人物、山水、花鸟、草虫,脱去时习,力追古法,为扬州画派代表人物之一。本幅为兰千山馆寄存的华喦《写生册》下册第四幅。草原上老虎低头屈身,尾下垂,举前爪,露出遇蜂来袭躲避不及,既怕受伤又无可奈何的可怜表情,完全颠覆习见老虎威风凛凛的形象。作者或是想寄托自身不得志的情怀,运用体积和老虎不成比例的细腰蜂,形成如此戏剧性的画面,展现十足的幽默感。

  民国溥心畬《猫鼠墨戏》(图6)。溥心畬(1896—1963),河北宛平(今北京)人,清宗室后裔。诗词、书画秀逸出尘,与张大千并誉为“南张北溥”。幅中猫儿酣睡,拟人化的鼠群分两组活动,上方者一着女装,另二鼠态度谦卑,似上呈文书,有所商求;下方者一作举杯状,另一似肥壮男性,趴卧桌上,有醉卧之意。雅逸的画风中藏着讽刺,喻意猫儿是真睡或是装睡,并借鼠儿来讽刺某些人世的行为,显是有感而发,选择以幽默童趣的方式来表现。

  据悉,本次大展将持续至3月25日。

(责任编辑:程立雪)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