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讲堂3526期】商伟:从视觉艺术角度解读《红楼梦》

2017-02-27 08:30:02 樊玮

  主讲人介绍:

  商伟: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杜氏中国文化讲席教授,研究领域以明清时期的小说戏曲为主,涉猎思想史、文化史、出版文化和阅读史等领域。

商伟

  导语:

  十八、十九世纪的大观园图像中,有不少是运用了“西洋镜”这一视觉工具绘制而成的。图像采用透视法,刻意经营视觉空间的纵深维度。在一方面,它们展示了受到西方现代视觉技术影响的清代图像空间想象,另一方面,又凭借这些技术,以图像的方式对《红楼梦》做出了精湛而独特的解释。讲座邀请了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杜氏中国文化讲席教授商伟老师,带领大家畅游“西洋镜”中的“大观园”,共探镜中之谜,同享园中之趣。

  主题:《红楼梦》——西洋镜与大观园图像

  第一部分:从视觉艺术角度解读《红楼梦》

  好,非常感谢宋晓霞教授的邀请和介绍,她是我的师妹,当年是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我们都是攻读同一个领域,六朝隋唐文学,当时我的主要领域是诗歌,后来到美国以后,专业慢慢转向了戏曲小说,那么我在上大学之前,其实对艺术对美术有很大的兴趣,当时最想考的是美术学院,结果没考上,可是做到小说戏曲,最后还是王维说的,“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最后你转了转又回来了,所以今天晓霞请我来讲一讲,我想我们一起来看图说话,看看有一些非常有趣的,一些图像来讲这个,看看《红楼梦》里的大观园,它是怎么样在成书以后,被描画成各种各样的图像,不同的艺术形式、不同的媒体,特别是怎么样子,跟受到了西方的西洋镜,这种新的视觉技术的影响,怎么造成了一个新的,对于空间和视觉的,一种新的视觉敏感性。

  反过来为《红楼梦》的理解,提供了什么新的角度?所以这是我的一个主要的,关心的问题。

  我们知道大观园,可能是《红楼梦》十九回以后,小说的主要人物就居住在大观园里面,但是这个大观园同时,它又是一个太虚幻境,在人间的一个投射物,所以它既实且虚、亦真亦假,这样的一个大观园,它是怎么就是说跟视觉艺术,是什么样的一个关系?提这样一个问题,其实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就是说小说里的大观园,它是不是受到了当时的绘画艺术,或者是室内装修艺术等等的影响?跟当时的视觉文化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第二个问题就是说,它怎么样在成书以后,特别是1791、1792的, “程甲本”“程乙本”、活字本出现以后,那么大观园是怎样子,在各种插图、绘画、各种不同的图绘的形式里边得到呈现的。

  这两个问题当然是相互关联,但又不完全相同的问题,但是回到这两个问题,实际都跟西方的视觉技术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即便是曹雪芹写作这部小说的时候,他实际上已经受到了相当多的欧洲艺术的影响,经过满族宫廷的室内装修、绘画和技术的影响,所以我写过一篇英文的文章,主要讲这方面,今天所谈的主要是谈第二个问题,成书以后大观园是怎么样子,在他的视觉想象怎么通过各种不同的插图绘画的形式体现出来的。

  那么实际上这样的一种情况,跟小说本身有非常密切的关联,因为我们知道《红楼梦》对大观园的描述,是非常赋予视觉效果、视觉性的,而且在小说的第四十二回中,贾母就应刘姥姥之请,大家可能还记得这个情节,就让惜春去画一幅大观园的全景图,所以惜春从那儿以后,就任何的Party都不去了,因为她要专心地画这幅画,当然一直到小说结束,这个画也没结束,也没画完,它注定画不完,所以后来的小说部分里,关于大观园的叙述,大观园的命运和这幅画的命运,他一直是交织在一起的,是一个未完成的东西。

  为了这幅画这个小说人物,大家可能还记得,很长的一场争论,有各种不同的意见,宝钗的意见她说,这种画最关键的是要经营位置,人物是其次的,所以经营位置,你就把那个设计图拿来做底本,把这个位置安排好了以后,把人物填进去,她是这么一个设计,但是另一方面实际上,你可以看到小说内部的关于绘画的,关于大观园种种讨论的,实际上也是这个作者本人在揣摩,如果是一个画家,应该怎么来呈现这样一个空间。

  那么我想先来看一看,一些后人学者的复原图,这里面这个细节我就不多讲了,就是比较早的一个大观园,到底看上去什么样子,它是这么一个,这是比较最近的一个,所以你看它实际上,连大观园里面水系的布局都很不一样,有的认为它是在中间有一个中心,有的把它布局在边缘,后来60年代梁思成清华大学的建筑系的同事,共同设计了一个三维的微缩版的大观园的模型,当时到日本去展出,引起了轰动。

  但是这样的做法也有一些问题,就是说最大的问题是说,我们常常做的时候,他完全把艺术形式不加以考虑,就是说好像大观园是客观存在,只不过是你可以把它放在文字里表现,你可以把它放在绘画里表现,而实际上所谓的大观园,已经是被文字塑造了,能不能从这样一个文字里,抽离一个大观园,一个三维空间这样的一个园林,然后把它放到一个艺术形式里视觉艺术来呈现这是一个问题,最明显的问题是说,这个小说里边在涉及到空间的距离和比例的时候,是非常不准确的,这个几乎是没有办法准确复原的,这是一个问题。

  接下来我再看一些小说里面,是怎么讨论这幅画,贾母她有她自己的意见,你这个大观园图,不能把它画成一个房子、架子,还必须有人,她要画成什么呢?她要画成一个行乐图,既有园林的背景又有人物,行乐图大家知道,是非常悠久的一个绘画的一个样式,讲的是文人,他们在园林的背景上游玩儿这样的一个情况。

  那么从时间来讲,其实比较接近的是,雍正做太子的时候,他住在圆明园里面,当时就画了,就有五幅胤祯行乐图舟,有五幅以圆明园为背景的这样一个行乐图,基本上用的是透视法,有纵深的空间,有纵深的维度,同时有人物、有风景,一共五幅,那么我猜想贾母心目中的大观园行乐图,是接近这样的一种图像,而这个时候距离这幅画成画的时候,这些画成画的时候,也就是差不多曹家从南京迁徙到北京的时候,比1728年更早一点,所以这就是当时的同时代以园林为背景的这样一个行乐图的一个可能的样式。

  所以说当时的插图本,几乎所有的重要的都是在第一页,他要有一个全景式的大观园,我们看这里面有好几幅这方面的例子,它们有一些共同点,有一些明显的看到根据从前的版式稍微做了一点调整,就把它搬过来了,这是一幅。那么这样的,这样一种大观园全景图,它是一个鸟瞰俯视的视角,来展示大观园的全景,包括总体上看,它包括院落里面各个不同院落里边一些人物的活动,同时呈现出来他具有平面化和全景化的效果,但是只有局部的时候,有一些局部的地方又有一点透视的效果,总体上他是把它平面化了,那么这样的一种画,同时也介于一种风景画跟示意图之间,示意图、导游图。

  比如说当时方志中的一些名胜,这种记载它也是配的这种示意图,有一些接近,那么这样的图上面,它常常会标志在一些空白的地方,或者是在那个匾上,他会题地名,所以你可以辨识这是什么地方,这一幅是画的大观园图,实际上你仔细读小说发现,他画的很多地方是不够准确的,因为这个小说里写的大观园,进门的地方是水磨石的墙面和地面,没有用朱粉,富贵这种豪华之气没有的,可是你看他画成这个样子。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樊玮)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