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快讯】“苏艺天工之梁雪芳刺绣艺术作品展”即将在苏州博物馆开幕

2017-02-28 14:29:22 未知

  “苏艺天工大师系列之梁雪芳刺绣艺术作品展”即将于2017年3月3日在苏州博物馆忠王府楠木厅开展,展览将展出刺绣艺术家梁雪芳的40余件代表作品,以苏州刺绣营造出一个融贯传统与当代的对话场。

  本次展览由苏州博物馆和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处主办,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苏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苏州市工艺美术学会、梁雪芳刺绣艺术工作室协办,展现了梁雪芳的刺绣从“学”到“创”的过程,展览依据梁雪芳作品的表现形式和表达内涵,将展览分为“荷间的留白”、“指间的物命”、“无用的长物”三部分:

  荷间的留白

  行太极,是一种修行,一呼一吸,用规则的呼吸和入静来舒缓精神。

  做刺绣,也是一场磨人心性的修行,一针一线,用传统手艺维系于人性美好和社会怀想。

  在“满庭芳”的生活场,做刺绣与行太极两样,都是梁雪芳生活的形式,双重视角相互补充、彼此照应,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她“行走”的空间,使生活场成了她修行、修心的道场。太湖畔的荷间,陪伴了梁雪芳50年。在荷间,她用祖辈的材料工具,以一颗现代的心,变幻着她的视觉符号和语言,诉说着她“荷韵”的生长过程。这些“荷韵”跨越了她的 20 岁和 30 岁,裹挟着不少对青春的体悟,尔若盛开。

  指间的物命

  从植桑养蚕,到缫丝染色成为一股股花线,再到刺绣,衍生到人的生活之中,这个过程是很漫长和艰辛的。刺绣的过程,如同工笔画中的“三矾九染”,每个细节都不能忽视。在层层渲染的过程中,一绒一丝(绒:一根花线的二分之一,丝:一根花线的十六分之一)的渐变,极致效果才会在绣绷呈现。

  在一针一线的过程中,时光一点点沉淀,针脚就有了物趣的怡情养性,有了灵性,指间的物命就慢慢诞生了。

  无用的长物

  从生活的层面来看,“无用”大体上并非日常必需之物,这些物,在一开始归类时就没有放置在日常生活的范畴中,所以它们被称作“多余的物”,或者说奢侈的物。明人文震亨把“无用”的多余之物,生活中非一般的物件,归属为“长物”。

  苏绣是无用“长物”的载体,于指尖与心间体验着种种快乐的变化,或者是许多种变化着的快乐,使得人与人间,在讲究精致的苏绣中,彼此修行,共享了生活的“如趣”人生。改用今天的时髦话,就是文化的创意,或创意的生活。

《诗意苏州》梁雪芳、廖军 1580cm×80cm  乱针、散套针、施针、虚实乱针、滚针等 2011年---2012年

(请横向观看)

《诗意苏州》局部   苏州博物馆

诗意苏州局部  沧浪亭

诗意苏州局部  平江路

诗意苏州局部 虎丘塔

  《诗意苏州》这是一件倾注着对古典文人画的景仰与重构的刺绣作品。创新这门学问最擅长改进和转化,梁雪芳在做《诗意苏州》这个创作时,对刺绣在内容上归于绘画、书法、诗文、印章……尽数被她分解成为自我的创作元素,在针线中寻觅中国的笔墨趣味,在形式上置入于文玩的画卷,在文人画的视角对刺绣艺术进行解析和衍化。

《水上人家》林乐成  梁雪芳 21.5cm×46cm 真丝绡、蚕丝线 2007年

  《水上人家》创作灵感来源于京杭大运河上的一条船,一条充满了生活气息与生命活力之船,一条亘古不变与生生不息之船,一条富有“同舟共济”与“满载而归” 美好寓意之船。

《天马行空》林乐成 梁雪芳  25cm×50cm  真丝绡、蚕丝线 虚实乱针绣 2013年

  《天马行空》 以刺绣载体表现林乐成老师黑白画的“守白知黑”精神气质,利用真丝绡本白质朴的透气质地,高光部分完全借底,以少胜多的虚实乱针绣法,巧妙地表达气韵生动的画面。

  梁雪芳生于苏州,自幼于母亲身旁穿针引线,师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文霞,后北上清华大学开始纤维艺术的求学之路,探索和发现新的艺术元素与刺绣结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表达语言。作品被大英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现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纤维艺术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纤维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特聘教授、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特聘教授。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4月3日。

  延伸阅读:【雅昌专稿】梁雪芳:刺绣就是我对生活的态度

(责任编辑:房卫)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