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专稿】刘家华:凝固与消散

2017-03-02 23:46:29 未知

    2017年2月,艺术家刘家华很忙,一连两个展览的推出使人们开始注意到,他曾经以古建筑作为个人鲜明风格的画风,在近几年的沉淀与创作中,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种转变从表面上看是从具象转向了抽象的创作,但是只要了解一下这位艺术家的创作脉落,既可以知道,这种转变并非凭空而生,而是一步步推进与超越的结果。

  2月18日,刘家华在作者画廊的展览“柱式Oder”主要呈现了他近两年来的新作。而一周之后,2月25日,在北京ART100画廊推出的大型展览“伪秩序”,则较为系统的回顾了他创作的历程。从以建筑作为文化符号的图像化绘画,转向一种美学前卫的内在风格。正如“柱式Oder”的策展人郭峰所说,刘家华新的创作,就像是“一个全新的开端,在向诗意告别的同时”艺术家寻找属于个人的“同一性”,这种同一性,从建筑的局部与秩序两个维度入手,通过开放意义的自由延伸,找到了一种对现有存在的言说方式。

ART100北京画廊“伪秩序”个展现场

作者画廊“柱式Oder”个展现场

  雅昌艺术网:你最早毕业创作的时候选择了传统的青绿山水和城市景观的结合,为什么会选择这两者?

  刘家华:因为毕业创作要有一个立足点,不能随便画个画。首先它要跟当代的生活、社会背景相关,有社会性的意义涵概在里面,有了这个前提之后,我从自身的记忆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因为我成长的故乡是一个比较田园的地方,纯朴、乡野,小时候对周围环境的记忆特别美好,后来到了重庆,相对而言它是一个大城市,都市化的气息强烈,毕业前那两年川美周围被各种大型工地现场包围。这两种感受很自然而然的同时住在了我的脑子里,所以我使用了“重返桃花源记”这样一个创作方式,它是一个自然而然的流露,并没有那么强的选择性。

 

重返桃花源记 150x45cmx4 布面丙烯 2006

  雅昌艺术网:从毕业创作的“重返桃花源记”系列开始,就开启了你对建筑、对传统、以及城市化进程等命题的关注,这些元素都一直延续到你之后的创作中,“重返桃花源记”之后你画了哪个系列呢?

  刘家华:之后就画了“倾城”系列。《重返桃花源记》借用了中国传统的“青绿山水”,来作为我童年记忆的一个底本,跟现代都市景观相结合。而到了“倾城”系列,我就把“青绿山水”摒弃了,因为我觉得这样生长出来的东西会更纯粹,而不是借用传统山水加现代都市这一冲突产生创作。从画面构图来说,《重返桃花源记》有层次,近景、中景、远景,它有点像苏州园林一样。而到了“倾城”系列,我把这些结构和层次完全放弃了,更多地变成了一种自我编织的图式和视觉感受,它更直接,更自由一些,我开始觉得我画的并不是古建筑,而是我自己的内心。

红城记 200x150cm 布面丙烯 2007

  雅昌艺术网:你有一张作品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很深,是画了一个很大的翅膀,可以谈谈这张作品吗?

  刘家华:那张作品的名字叫《鲲》。《逍遥游》里有写道“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鲲为了追寻更大的自由离开了水上了天,化作了“鹏”,鹏非常大——“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它是一种寓言化的形象,当我想要在画面上呈现这个形象的时候,必须要留一些思想的空间,所以我只画了一个翅膀,而没有画出它的全貌,在它的下面,散落了一些古建筑和似海似云的东西,形成一种浩翰的感觉。另外,从这张画面开始,我也开始关注画面中的时间感、时空感,是由什么来传递的?在庄子的世界里,时间是未知的。我希望画面传达出一种超越时空的凝固感、既坚硬又灰烬感,既不属于过去,也不属于未来,远古感和未来感是一体的,一个凭空生出来的世界,整个画面它们像建筑一般存在,坚硬和永恒,同时它们又只是一些正在消散的粉末和尘埃。

鲲 150x200cm 布面丙烯 2015

  雅昌艺术网:你早期的画面颜色非常丰富的,现在基本上全都是黑白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转变?

  刘家华:简单一点说,跟生活的环境有关,是自己的内心需求;带颜色的都是在重庆画的,来北京后,北方的辽阔与苍凉,给了我一些很坚硬的东西。第二个方面就是对绘画的认知发生了改变,五色令人目盲,它会干扰画面最核心的东西,去掉颜色之后,表达得会更加准确、绝对一些。

  雅昌艺术网:你开始画的都是一些场景,但后来渐渐发现你的画面里出现了一些纯几何方块和一些建筑的局部,这个时候你想要做一种什么样的突破?

  刘家华:是想试图穿越事物的表皮,深入到事物的内部去寻找一些真实存在却不易看见的东西,那种东西特别可贵。

  雅昌艺术网:这也决定了你现在一步步开始转向偏抽象的画面?

  刘家华:我不觉得它是抽象,我画得是非常具象和写实的,“柱体”上许多坑洼都很清晰。用了古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将它放大,来编织构建作品,来叙述一种虚假的多重秩序。

  雅昌艺术网:你有一张作品《饮东流》画了几个很大的柱体,前面有一个古代的神兽。看起来后面的部分比较抽象,但前面还有一个具体的形象,为什么想要把这两种东西放在一起?

  刘家华:后面画的是一排排宫殿中的立柱,我想营造、形成一种压迫感,像丛林般的静穆、庄严,前面的神兽,你可以想像它是一个“王者”,它正趴在那里饮水,瞬间时空被凝固了如建筑般存在,又静静旳消散着,一种此刻又远古的感受。你刚刚问我为什么要把这种抽象和具象放在一起,我画的时候并没有想要画成抽象,只是想超越建筑表面的结构样式,用最直接的方式体现建筑本质上的力量和气息。这张作品对我来说很重要,是一个转折点,给我打开了一扇门。从这张作品开始,我发现建筑局部本体的内在所指性非常丰富,于是形成了目前被普遍认为是“抽象”的这批作品。

饮东流  150x200cm 布面丙烯 2015

伪秩序No5 100x150cm 布面丙烯  2016

  雅昌艺术网:可以再谈一下你的“叠加”系列,它跟建筑的关系在哪里?

  刘家华:它可以算是由“柱子”衍生出来的,我在柱体里面叠加了分割面,让每一个块面产生无限的可能,是一种结构内部的延伸和分化。建筑是我创作的一个起点,其实到了现在,建筑已经不再是通常意义的建筑了,在我过去的作品里建筑是一种文化象征,寄托了一种情感表达,而现在它更多变成了一个结构空间,我可以在这个空间里,进行各种实验,建构、解构去实现消解它固有属性,它有点像我思维的一个模型和容器。所以,这次个展名字用了作品的名字“伪秩序”,其实它不限于建筑。

伪秩序 80x60cm 布面丙烯 2016

  雅昌艺术网:你怎么定义“伪秩序”这个概念?

  刘家华:这批新的作品,一是从形式的排列来呈现一种秩序感,柱体也好、方体也好,一种建筑的变体,一种平面与立体相结合的建构,来构成一种错综复杂,层层叠叠的视觉感受。另外,从意义上,赋予它们一种很坚硬、冰冷的质感,创作的时侯我加入水泥、勾逢剂、泥沙、粘合剂和颜料混合来绘画、突出这种硬度,这种硬度如同现实、权力、制度,我们不得不去尊从和怀疑的某些东西。然后用笔与笔的撞击散落的颗粒感覆盖在它们上面,聚沙成塔,消散于尘,用这种东西来消解建构起来的硬度,质疑它的存在。在这两种秩序下碰撞出来的这个新秩序空间,它是多重的虚假,让你无法回避,丰富的矛盾体。我想这是目前我对生活、社会、世界的一种感悟吧!但我也希望从绘画表达上能尽可能的让它单纯一些,也许很多人看到的只是一些平面结构,但我画的时候,仍然把它当作建筑去经营去画,或者说当作一种内在的投射。

伪秩序No18  145x120cm 布面丙烯 2016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熊晓翊)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