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视频】2017年OCAT 西安馆春季展 个体经验下的“环境”观照
2017-03-05 09:36:19 雷斌
参展艺术家和嘉宾们合影
参展艺术家合影
(雅昌艺术网讯)每当OCAT 西安馆傍边的几株白玉兰初绽花苞时,春季展览便拉开序幕了。2017春天,OCAT 西安馆以“环境”作为系列展览的主题,通过影像、绘画、摄影和以个体生活与社群变迁为焦点的研究项目等对这一主题进行呈现。八位艺术家展现的作品涵盖了广泛而丰富的个人观点与经历。
展览现场作品
凯伦•史密斯馆长阐释展览主题
“环境”主题的诞生
“此次OCAT春季群展从环境出发,所有的展览都是围绕这个话题。我们不是从一个单独的角度来看环境,可以理解为状态、生态。在不同的艺术家作品里能够体会到不同的感觉。”馆长凯伦•史密斯告诉雅昌艺术网。并且表示:OCAT从不先确定下来展览主题,是通过不停看艺术家的作品,不断地看展览、工作室,和艺术家沟通,在不同的时间段你会发现周围的人都是在研究一个话题。可能用一下完全不同的方式方法来表达,但是都是有一个相似的感觉。这便是主题的诞生。
“环境”,最为广泛的意义就是指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它的样貌或许会因我们所居住的地域差异而显现微小的不同,但无论我们生活在哪里,当下的人们都正处于相同的现象中。在中国,最为明显的就是温室效应和城市的迅速发展所带来的空气污染;而农业的发展变化与城市史无前例的扩张同样引起了荒漠化和水资源的短缺,以及 被工业废料污染的水源都是当下严重的环境问题。同样的,我们如何看待从农村到城市的大规模群体迁移?如此众多的人口将对社会造成什么样的深远影响?还有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呢?但对于我们这些意味着什么?
艺术不仅可以作为探究以上影响的手段,也是唤起人们情感共鸣的方式。艺术家群体善于利用创作反映我们共同生存的环境,出色的作品也会使我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表达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在 OCAT 西安馆的春季展览中,李消非、邓大非和吕松三位艺术家将通过对“环境”问题不同方面的检视,以极为个人化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
艺术家李消非
李消非开幕现场进行讲座
《流水线》展览现场一角
李消非:《油盐酱醋---流水线项目》
在名为“流水线”的这一持续创作的影像计划中,常驻上海和纽约的艺术家李消非记录下了工厂中生产日常生活用品的小规模流水线,它们主要生产盐、煤炭、铜、银、香烟和巧克力。这些工厂通常很小,生产过程也显得肮脏。但在镜头前,这些污染最为严重的原料似乎也有了一种出人意料的美感。这是好,还是坏呢?当我们面对这样的情景时又作何感想呢?这就是“流水线”所要探索的问题。
李消非说:“流水线”这个项目是从2010年开始的,已经六七年了。主要探讨、整理在当下社会进程和社会变迁中所思考的问题和产生的意义。此次的主题事跟日常有关的物品油盐酱醋。这个项目发展到现在是不停变化的:早期主要关注流水线中的机器,后来慢慢进入到日常系列,开始涉及到环境问题。“流水线”还会继续进行下去,直到它自然消失。“流水线”项目是不带有批判性的,我只是想尽可能的多去一线调查了解。
艺术家邓大非
《西安笔记:废墟纪念》展览现场
邓大非:《西安笔记:废墟纪念》
艺术家邓大非将带领我们去到城市的边缘,这些被城市扩张所“殖民”的地带曾是农耕地。在他的作品《废墟计划》中,艺术家运用传统的拓片手法,用宣纸和水墨对地面纹理进行再现,以此记录这些正在消失的城市边缘的空间。
此次展览邓大非特别制作了新的作品“西安笔记”,是28米的长卷作品。邓大非告诉雅昌艺术网:“我在去年12月初来西安考察了一段时间,创作的时候从回忆中提取、用了好多西安元素。整个展览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我在2015年2016年创作的拓印作品;第二部分是2016年下半年“废墟印象”;第三部分就是“西安笔记”。主题是艺术家比较关注的生态环境,在环境中呈现的状态。通过艺术创新的方式把社会废弃的现场变成有文化内涵的空间和博物馆展示空间。”
艺术家吕松
《流》展览现场
吕松:《流》
常驻北京的艺术家吕松的绘画作品中,艺术家漫步于城市环境边缘的新颖且奇特的景观之间。与李消非“流水线”作品中呈现的视觉美感相似的是,吕松忧郁的视角时而魔幻,时而笼罩于不安的阴影下,使观众陷入一种假想的平静感之中,并随之唤起我们对其深层意义的探寻。
吕松说《流》是2015到2016年的作品,《流》有三重层解释:第一层是画面颜料往下流的一个动势,颜料下流是不可控的;第二是画面笔触流动的趋势,用笔画的时候手臂挥舞的时候呈现的曲线,有客观性;第三是说唱里描述的一个状态,这个状态就是理性部分失效后,大脑开始呈半自动运作,你是被控制的一方。这个描述我认为是绘画的最佳状态。
艺术家胡韵讲述作品
《我们从未离开》展览现场
西安角项目 胡昀:《我们从未离开》
此次西安角项目是常驻上海的艺术家胡昀的《我们从未离开》。在作品中构建引人入胜的故事性是其艺术实践中所关注的。这些呈现于作品并交织于艺术创作之中的故事都以真实人物为灵感来源。它们通常会因一些充满趣味的问题或发现而产生,并在调查研究的复杂过程中逐渐成型。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胡昀的足迹已经遍布世界上许多不同的地域,而历史遗迹,或是博物馆、图书馆和科学实验室这样的文化机构都是他热衷于涉足的。
胡昀的作品形式是丰富的,它们可以是素描、油画、水彩、影像或者多种材料的集合。在某种意义上,我们或许可以将它们纳入装置作品的范畴,但其作品中存在于不同物件之间的关联和编织于其中的叙事性才是更需要被关注的。
陕西这一地域记载着胡昀祖父在现代中国革命时期所走过的一段特殊旅程。通过整理一系列与祖父之间的对话,胡昀试图将这一段经历进行重现。也是从那时起,艺术家延续着从祖父回忆中获取历史资料的方式,寻找着自己与历史之间的联系。
通过调研,胡昀以多重人物或正视或反观的视角,重访和编辑这些时间碎片,并以此使人们意识到历史痕迹正以何种形式得以保留并对当下的生活产生影响。
西安角空间的策展人为杨西,展览时间为2 0 1 7 年3 月4 日至4 月9 日。
艺术家陈秋林
《一天》展览现场
“自我空间”首展 陈秋林:另一种废墟
作为OCAT西安馆“自我空间”首展,陈秋林带来她的作品《一天》。其中呈现她一直以来将自己创作的焦点对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被边缘化的人群和文化。她多以录像、摄影、装置等多种媒介结合来表达作为女性艺术家特有的敏感情绪和思考。
陈秋林说《一天》里的作品,“源于一次去贵州的乡建项目,”她走进了原本以为“世外桃源”的优美山村,呆久了,却发现每一天都是静止的重复。她客观记录下了这些“静止”。
在中国,生活于边远村落的女性,不仅远离现代城市生活,她们的行动甚至思想也受制于当地世代流传的习俗;最典型的情景便是在家庭生活中,她们无法与男性享有同等的地位。“床”对于生活在这一带山区的女性而言,是她们唯一私密且能够感到自由的空间。因此,《一天》中,床作为主体出现在装置和以当地女性为主角的录像及摄影中,成为当地女性生存现实的写照。陈秋林在作品创作中注入了她细腻的观察和体会,发掘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女性淳良的秉性和她们对于传统的敬畏,并将这些特质集于片中的女主角,让她如空谷幽兰一般游走于村落小巷间,以玄秘的情景一幕幕展示了这里遗落在现代文明环境深处,被边缘化却无法摒弃的古老传统。
《另一种废墟》展览时间为:2017年3月4日至4月9日。
、
开幕现场
据悉,春季展展期为:2017 年3 月4 日至2017 年5 月28 日。
(责任编辑:雷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