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刘可谈王野夫:“是,野夫!”

2017-03-06 13:41:40 未知

  

艺术家王野夫工作室屋顶,无不散发着“野夫”式的构图

  那时,旷达的沙漠、神秘的古城、荒芜的烽燧、宽广的牧场,在搭乘火车经过的“丝绸之路”上源起的创作灵感;彼时,岭南温润的气候,包豪斯建筑工作室内的创作过程与结果。“可”见非一般,一起来看看艺术家刘可谈野夫的创作。

  

艺术家王野夫与刘可在展览现场

  12年前,我坐火车硬座从西安开往乌鲁木齐,靠窗而坐,一路看着窗外不断延伸的戈壁,到深夜等待黎明,偶尔看到远远的方屋子里透出的光芒,还有跟随在列车旁汽车发出的光柱,一闪念:应该用怎样的手法来表现这种感觉?

  3年前,看到这几件我先称为“野夫前期作品”的绘图笔画的时候,觉得那种感觉应该就是这样的。

  30年前野夫的西安美院毕业创作叫“地平线那边”,根据他的说法这件作品一直画到现在,不管他在怎样的生活状态,随身携带建筑绘画笔在水彩本上图绘的方式一直伴随他。除了戈壁的“深远”感外,由于他读书时专业是设计,一位日本籍的教师给予他对作品要求“极致/精致”的影响,这两种影响在他作品中地平线位置体现得特别明显:地平线是确定的,地平线上下两边无限的对着地平线向远推进,地平线成为了无数“灭点”的平行。野夫在这根线上不断纠结的徘徊,线是交界,又是两个面的融合区域。

  1年半前,野夫在他的巨幅绘画笔画的第三张时,清晰的地平线突然没有了,一直被分割的画面突然变成一个整体,之前被压抑在地平线两边的平面被解放出来,一个有限厚度的层次变成一个可以平行流动的场域。之后野夫借势改变了工具,用石墨铅笔替换了建筑绘画笔,用石墨笔触间的互溶取代了之前笔触间的尖锐。从细微的局部上消解了“地平线”,从而也解决了一直存在野夫观念里的“设计性绘画”问题。

  半年前,野夫已经在我称为的“野夫现在期作品”中傲游了一年,野夫在这些作品里充分的运用石墨铅笔在水彩纸上涂抹产生的层面、转折、反光营造了一个在静谧的黑暗中,充满激动挥舞但无声的剧场。我们在这时候想出我们创作的界定:“是,抽象”,不从中国传统艺术渊源往现在推,也不从西方现代主义以来的逻辑推过来,我们反过来,我们具体的创作就是“是”,是本身,“抽象”可以反推至中国传统,也可以推向现代。但它只是现象研究的推演结果。

  现在,野夫是“是”…

  刘可

  2017年1月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罗书银)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