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保利香港携手保利澳门联合推出曾梵志巨作《面具系列1996 No.6》

2017-03-09 11:58:00 未知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展览现场时代之巨作,“面具”系列之最

  保利香港携手保利澳门联合推出曾梵志《面具系列1996 No.6》,此次保利香港2017春季拍卖会将于4月2-4日在香港君悦酒店举槌。曾梵志是国际艺坛最受关注的中国当代艺术家,随着他相继在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与罗浮宫展出,代表曾梵志的艺术创作受到西方最高艺术殿堂的认同,这份中国艺术史上跨时代的殊荣,不仅是艺术家个人生命历程的里程碑,更标示了中国当代艺术经过30年急起直追,与西方艺术并驾齐驱的表现。

  1994年开始的“面具”系列,是曾梵志举足轻重的关键创作时期,同时也是中国当代艺术家们的自我觉醒的重要开端,曾梵志脱离过去对于西方大师的仰望,成功地用西方学习的艺术语言,揭示90年代经济发展后中国社会的生存状态,讨论当代人隐藏自我欲望的感受。其中创作于早期的《面具系列1996 No.6》,以群体照相的构图代表着中国小型社会的缩影,无论是在艺术家创作历程的关键性或是对于时代群体经验象征,皆堪称为时代之巨作,“面具”系列之最。

  

卢浮宫展览现场

  

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展览现场

  在曾梵志作品中,人物之所以会戴上面具是源于现代中国社会的迅猛变化。曾梵志的人生轨迹与中国的发展重叠在一起。我想起了曾梵志的初期作品:红皮肤的人物,以血肉为纽带共属于同一个命运共同体,朝着同一个归宿发展。在现代中国,尤其是都市中,不久之前还存在的共同体急速消失。曾经在共同体中生活的人们,如今已经四分五裂,为了各自的目的而生存着。原来那种血肉共有关系已经形同虚设。因此,肉联系列的人物都有着迷惘和麻木的表情。离开共同体的人们在新世界里作为个人生存着。个人要在新世界里生存下去,就必须了解新社会规则。也就是说,必须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与作用,并带上与之相符的表情—面具。曾梵志自身也体验过这一过程。在社会剧烈变动的中国,许许多多人都戴上了新的面具。曾梵志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将之描绘下来。

  —日本艺术评论家清水敏男〈“面具”系列〉

 

曾梵志 《面具系列1996 No.6》1996年 油彩 画布(双联作)

每件:199 x 179.3 cm 整件:199 x 358.6 cm.

  来源:

  中国 上海 香格纳画廊;私人收藏,1998年购自上述画廊;

  佳士得香港 2008年5月24日 编号 156;现藏者购自上述拍卖 亚洲 重要私人收藏

曾梵志与中国当代艺术重要收藏家乌利·希克及知名综合艺术策划人、

北京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总监翁菱于1998年在央美画廊展出《面具系列1996 No.6》前合影

  “面具”系列首张多人群众构图

  曾梵志在早期“面具”系列的作品中关注人物个体内心世界的探索,深入现代人与社会关系的互动层面,以面具作为人与人之间保持安全距离的工具,面具下的人物都隐藏着真实自我和各种欲望,在大众面前的形象也不过是一个伪装的面具而已,人与人未能心心相印的情感交流,成为他此时着重的话题。《面具系列1996 No.6》是曾梵志“面具”系列中首件超过四个人物以上的群众构图,五男三女总共八人勾肩搭背,一字型排开,巨大的尺幅及明亮的橘黄色调为观者带来视觉上的震撼,同时艺术家也透过巨幅的构图,象征阶段性的自我认同。画面中的人物全都配戴开心大笑的面具,却藏着“皮笑肉不笑”的虚伪,《面具系列1996 No.6》不单探讨90年代中国面临社会急速转型下,个体透过掩盖面孔来隐藏内心真实自我欲望的社交状态,更深入地以群众亲暱合影构图,戏剧性对比戴着相同假面的男男女女之虚情假意。

  

马克斯·贝克曼《巴黎会社》1931年作

  

法兰西斯·培根《弗洛伊德肖像三习作》1969年作

  在90年代物资并不充裕的时期,《面具系列1996 No.6》以罕见的巨大尺幅,证明艺术家对于自我成就的认同与挑战。这样探讨90年代中国面临急速社会转型下,个体透过掩盖面孔来隐藏内心真实自我欲望的社交状态,展现商业社会之后心态失衡人群的作品,实为中国艺术史上前所未有的创举。《面具系列1996 No.6》记录中国经济起飞后,人们彼此间日渐肤浅与虚假的人际关系,属于中国人共同经历的城市发展人文景观,反映了中国当代深刻的情感与回忆。

  非逻辑性的光源

  《面具系列1996 No.6》光亮平滑的橘黄单色是曾梵志常使用于群像的背景色调,大面积平涂刻意营造没有任何细节的空间,在“面具”系列中十分罕见,压缩了画面的纵深,更强调画面中的人物存在感以及重要性。画面中异常明亮的非自然光源,类似舞台戏剧的强烈投射光源,在明亮的照射之下,人体身上却存在非逻辑性的阴影关系,不自然的光圈暗示人物之间所隐藏的矛盾情感。人物身上奇特的镂空图腾,增添画面的戏剧性及非真实的寓意,呼应他所说的:“我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强调在人和人的过分亲密和大笑背后所隐藏的虚假。合影式的构图安排,场面的戏剧化处理以及人物脸上各种表情的假面所营造的一种近似于装腔作势的舞台效果。”

  

罗斯科《无题》1951年作 美国 华盛顿特区 国家艺廊藏

  

1998年上海香格纳画廊“曾梵志:1993-1998”展览邀请函正面

  

1998年上海香格纳画廊“曾梵志:1993-1998”展览邀请函内页

  1996年首届“上海双年展”为中国官方机构举办双年展的开端,如同呼应学术面向的发展,同年何浦林就在波特曼酒店建立首家立足上海的中国当代艺术画廊,在当代艺术观念逐渐成形的阶段,香格纳画廊的开幕无疑象征中国当代艺术史的一大跃进。何浦林曾说:“曾梵志是一个塑造中国文化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1998年他与曾梵志的首次合作,即以曾梵志的“面具”系列作为中国文化代表,引领艺术家推开了通往国际的大门,展览中《面具系列1996 No.6》不仅作为邀请卡封面,是当时展览的重要焦点,更象征了艺术家与画廊对于此件作品独特代表性的认同,诠释中国社会现状的理解与想象,实为名副其实的时代性肖像。

  

曾梵志《最后的晚餐》2001年作于2013年10月5日以180,440,000港币成交

  中国当代艺术史的重要里程碑

  《面具系列1996 No.6》跟《最后的晚餐》同样都是曾梵志“面具”系列极其罕见的多人群像画作,都标志了艺术家极其重要的里程碑,创作于1996年的《面具系列1996 No.6》年代上早于《最后的晚餐》五年,是曾梵志创作生涯最关键的年代,他以成熟的艺术语汇成就了旷世巨作《面具系列1996 No.6》,引领曾梵志再登高峰,集结艺术家个人生涯之精萃与符号性代表,其学术性与艺术造诣史无前例,实为其他作品所不可复制与不可取代!

  《面具系列1996 No.6》曾于2008年创下中国当代艺术的拍卖世界纪录,这个纪录一直到了2013年才被《最后的晚餐》打破,一举创下当时亚洲现当代油画拍卖的世界纪录。2016年,保利香港拍卖的吴冠中《周庄》再度刷新纪录,成为现今亚洲现当代油画拍卖的世界纪录。《面具系列1996 No.6》在十年后重现拍场,更见其珍贵难得。

(责任编辑:陈小利)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