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璐: 中国画的中谢赫“六法”的正序和倒序
2017-03-20 16:37:25 韩璐
我认为在本科阶段其实就是教会学生一种学习方法。我们上大学的第一堂课就讲中国画的“六法”,针对“六法”的研究和学说可能会有很多,有人说“六法”不能尽盖古意和西意,自画论以来一直有这些阐述。“六法”真的是已经涵盖了很多关键词,不用太多地去阐述学理上的东西,其实它已经很实在了。
“六法”在南齐谢赫提出来之前已经涵盖了两个方法。正向的顺序其实就是品评顺序。在传授学生的过程中首先要告诉他如何品评,品评的次序是什么?其实就是从“气韵生动”开始,这是第一法。气韵为什么生动,后面的四个做好了,气韵自然就生动了。这四个包含了什么问题?用笔的问题,造型的问题,设色的问题,构图的问题。
还有一个逆向顺序,把谢赫“六法”倒过来其实就是学习和创作的方法,在搞创作和学习的时候第一法其实就是“经营位置”,就是讲构图;第二法是“随类赋彩”,就是讲色彩;第三法是“应物象形”,造型问题;第四法是“骨法用笔”,用笔问题。把用笔的东西和造型的东西放到最后。
谢赫已经讲得很透明了,欣赏画就正地去做,学习和绘画就倒过来。大学一年级第一堂课就是给大家讲“六法”,“六法”就是讲欣赏和学习创作的方法,接下来的时间就是去贯彻。如何去贯彻?要解决构图问题,要解决受色问题,要解决造型问题和笔法问题。构图、受色和造型问题完全就可以通过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来解决。笔法问题就是临摹,临摹多了以后就有所提高。谢赫“六法”讲透了以后一个个去落实,一个是通过写生来解决,一个是通过临摹来解决。最后剩下四个在学习的过程中个个击破,本科阶段就是围绕“六法”,以四年的时间来攻克四个问题。
到了研究生阶段是学会一种学习研究方法。怎么样利用参考文献,如何利用手头上的现有资料,如何去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去切入问题,它是有一定套路的,但并不是注重某种套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性,需要导师给他一个明确的套路,破套路的事情不是导师的事情,是学生的事情。导师可以去破,但是在教学过程当中要按照规定动作,从内容摘要、关键词、英文翻译、文献综述到一二三四,按照一定的格式不断地学会研究方法,研究到一定程度就自然而然学会怎么去破这种研究方法,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立观点。到了博士阶段就是破题方法,我觉得就是在破题的过程当中给他一种破题的思路,而由他自己一点点去走。
有些复杂的事情简单去做,碰到简单的事情如果方向对的话就要想复杂,其实也不难,但是实施起来会感觉到很混乱。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收敛自己的个性化语言,我不主张自己教的学生跟自己画的一样,这是不对的。
关于招生考试过程中和招生以后要不要学习素描,可能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我们学习素描是为了提升造型能力,并不是为了只会画西洋画。首先要承认,人在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是在吸收养分,不断延伸自己的绘画语汇,绝对不是在学习之前就给他一个结果,因为学这个最后就变成了那个,哪儿有这么简单的事情?要承认学生是可以被感染的智慧的宝库,要去开发他。
在这个问题上,学习花鸟画艺术的人要去学一些素描,甚至要去学一些西方绘画。我们没有必要先把自己的大门关起来,然后说自己怎么好,其实总体来说都是大绘画的概念。我非常支持潘天寿先生的教学精神,拉开距离是一个方向,潘天寿先生从来就没有说两边对立,而且他还有一句明确的话,“如果说条件可以,在可能的情况下西方绘画和东方绘画在融合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种新的形式,如果有这种机遇条件,完全可以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探索”。这是对的。我们何必要把自己的门先关上,把一些东西先排外?人类在不断地发展过程当中需要各种各样的养分,我鼓励我们的学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借鉴一些西方绘画,至于有些人主张怎么把中国画画成了素描一样,这只是一个阶段或者代表一个人的探索方式,多元兼容。中国画不仅是文人画,完全可以做一个更大的拓展。
(责任编辑:李璞)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