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钟德:疲劳的评论

2017-03-27 16:29:54 钟德

  不知何时,各类媒体刊物推介评论艺术家作品文章样式似乎有点“过时失效”了,取而代之的是直接上画家头像、艺术简历、作品及评论文章,这种约定俗成的“老四样”类似“节目选秀”早已开场,各说各有特色,不过几轮看下来,却让人再感觉如某些“硬广告”,看似已成一根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在时下的艺术界内外都遇到此样的问题,因为林子的确大了。一方面是设法及时广而告之;另一方面是借以“艺术”的名义而什么。在今天社会,不过我们在承认目睹这种现象的同时,也不能否定。因为艺术发展除了内部的挖掘,也需要外部的拓展。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在任何时代我们都渴望看到艺术评论确实也需要有这样一种由外向内的观察,也通过如此方式才能产生更有效的辨别能力。依托的正是这样一个背景,我们在媒体上看到的这些绝大多数都可以称为评论的文字,好与不够好,总体表现了一个积累的过程,总体上也反映了当代中国艺术发展的另一番历程。

  在这番历程中,我们看见:你方画罢我登场,艺术家作品多了,自然眼花缭乱,如此传播就充满竞争性味,各类媒体的更迭、宣传形式的变幻,都在时间的掌控之中。大量评论文字就随之登上,近年来,例如某广场的大屏或者很多城市的广告牌都推出了大屏展播了艺术家作品以及评论文字,我们怎么看,毕竟艺术需要传播,当下这种类似“艺术造星”的选秀舞台上赢得荧屏目光,这些作品好与不够好的作品呢,看与不看又同样是另外一回事,但有些作品的确可以把观者逼退到某一审美的角落,由此可见,什么样作品才能上去,其评判价值在何处?这样的追问不仅仅是降临在某一主办单位身上,可谓难以承受之重,也势必会成为今后继续前行中不可抹去的阴影。与其之中,一千一万个人看会道出不同的言说,再上升到评论家的频道,其审视与辨别的评论观点如何。这关乎到由不同的人来写评论,也会出现完全不同的理解和评价。评论家并非万能,但评论因其有生命力而存在,其跟有看法有关,也更跟有创见而有关,更跟其“敢评”有关。

  怎么看艺术评论当中的“敢评”,当中需要有某种担当的艺术评论人真正地评说,当中显得不多,当然可贵。评论家陈履生先生说:“人的选择有时难为外人道,不知为什么。可悲的是,如今,当你告诉别人为什么,别人也未必信,因为现实中很难成立这样的理想化的理由。还是回到过程中来说,愿打愿挨,都是自己的事。”我们有时抱怨某某评论文章看得疲劳,但回头来想想评论家有时也很疲劳,他也是无可奈何的时候,但责任还在。如何评,论什么这都是令我们关注的问题,所写的评论文章当中所侧重的方向不一样,有时重复又重复,之有时也难免约定俗成。在多评论文章当中也分很多类型,学术的,应酬的,软文的,或者直接上来就批评的等等,当中亦难免再有一些以“标题”为吸引眼球,久而久之,让观众的视觉早已疲惫不堪,也透支了大众对艺术评价的信任度。受众流失,自然在意料之中。

  在当前,我们可看到的艺术媒体可分有主流和边缘,或者主流介于边缘之间的三大艺术评论媒体版块,当然看与不看都是关乎你我之事,尤其是在手机掌握在观众手中的时代,任何一艺术评论报道,要吸引人们自觉收看,在很大程度上来讲,观众在轻松之外,更有精神思想的追求,在静下心来之后还要有所收获。关注美协画院评论的有其范畴的艺术家人群所去关注,关注当代艺术的更有其众多选择,在信息快速传播的当下就证明了这一点。尤其是评论的人多了,圈子也随之建立起来,圈子很大,因评人家作品多了,难免“撞脸”,宣传过火,不过撞多了也腻。再多多少少论其不足的话,虽然脸面不显示,但内心难免不悦。关于这类评头论足之事,实为有点难为从事评论工作人员。或许任何事情有点多了甚至过了,总会令人乏味,实则是说者过瘾,听者闹心,此时读的评论也有疲劳的时候了。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国艺术发展就是这样充满变数。而整个艺术传播媒介渠道要走出当下人所关注的某一瓶颈,当中不仅仅是在观众蜂拥而上地去关注过多过火的展览开幕式评论家某类充满仪式感的发言形式上,更要从艺术评论文章质量品质上下功夫。毕竟,没有创见的想法方式,还不如直接上图,那么这样就很难保证观众再看点那些孤独的文字了。发展到当今的艺术评论,如何秉持独立的精神发挥评论的专业作用和学术意义,在当下成为很严重的问题。

  评论是种各方之言,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当然,现代的艺术评论家要与时俱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艺术品的审美的意识观念也会有所改变,当属常理,但并非是离开艺术而评论。艺术评论,是一种以艺术作品、创作、思潮作为评论对象的理论文体,主要表达对作品美学价值的认识和以及当下人与艺术的关系评价,启发和帮助读者提高欣赏水平,对作品的作者提出正确而有益的批评和建议。再逐深地思考针对于作品进行主观或客观的自我印象阐述。评论易让人听到不利于自己的一面,因此评论的话语容易产生对方的逆反心理,亦属评论的常态。

  那么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艺术评论?或是越具有独立态度和观点的批评,越是具有批评的价值和可读性,当然这是不是就直接归于艺术评论家的笔杆子作用上,以及其在某种场合所扮演着何种的角色呢?不过,这种批判评论家的道理不太合理,这也牵涉到艺术家最初的创作动机,再关乎到社会因素的导入,将原初的单纯的艺术文化演化为意识形态,以及对艺术发展侵蚀的同时,逐渐失去自我主体的建构意识的干扰,等等有关因素的思虑,对此,任何艺术而言,并非是一种自然地生长,而是一种人创造,更脱离不开整个社会文化大环境下生存发展与未知的变数状态。由此可见,对于艺术评论的本体而言,那就是跟着艺术家的作品创造力而行。

  创造力不前,评论必然疲劳!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杨晓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