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国际化VS本土化,香港巴塞尔展出的亚洲艺术遭受冷遇了吗?

2017-03-30 14:56:02 未知

  

香港巴塞尔艺博会。图片:Photo courtesy of Art Basel

  上周,第五届香港巴塞尔艺博会将整个艺术圈吸引到了远东,来自全球的经纪人与收藏家都来到这里进行艺术交易。

  与前几届不同的是,参展商不再是为亚洲的观众带来量身定制的艺术品,经纪人们指出,今年的展会更具有国际化的口味。在巴塞尔扎根香港的五年期间,艺术市场全球化的环境之下,西方参展商越来越少地为顺应潜力巨大的亚洲市场口味而改变自己。

  这样的同质化倾向对于一些观察者来说多少有些难以接受。比如美国出版商、中国艺术品收藏家Larry Warsh,他就批评巴塞尔的展览组织者与展览商们缺少对于艺博会的地域性考量。

  “缺少对于过去20至30年间、作为中国文化与历史重要部分的中国艺术家的认知,对这个艺博会来说是一个空缺,”Warsh在邮件中告诉artnet 新闻:“众多画廊的宣传、天花乱坠的托词以及营销策略,并非长期策略,而是权宜之计。”

 

  2017年香港巴塞尔艺博会长征艺术空间展位。图片:Jessica Hromas for Art Basel

  组织者称香港巴塞尔艺博会一半的参展商“在亚洲以及亚太地区有展览空间”,但是大部分是在亚洲有着分支机构的西方画廊,比如在东京以及首尔有画廊空间的贝浩登,或者在香港有画廊的白立方(White Cube)、立木画廊(Lehmann Maupin)以及佩斯(Pace)。

  北京魔金石空间策展总监Billy Tang在艺博会上对artnet新闻说,他并不认为亚洲的画廊在巴塞尔艺博会上没有得到充分展示,并且将Warsh的说法比喻成了末日景象。“不,我不这样认为,”他说:“西方画廊带来了世界顶尖的作品,这让我们受到激励并与之抗衡。这样的竞争会让大家都变得更好。”魔金石空间展出的是60、70、以及80年代出生的跨越不同世代的艺术家。

  很难说明白到底是什么导致了同质化的倾向。画廊与艺博会是需要考虑到底线的生意。经纪人们的销售压力意味着艺博会并不是观看策划性展览的好地方,即便如此,与艺术史相关的展览无疑会受到观众们的喜爱,但不仅仅是在亚洲。

(责任编辑:陈小利)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