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讲堂3627期】黄尝铭:印谱的分类

2017-04-14 08:26:14 樊玮

  主讲人介绍:

  黄尝铭:逢甲大学土木系毕业。师事王北岳先生。历任全国、全省各级美展评审委员、筹备委员及台湾省立美术馆审查典藏委员。现为台湾省篆刻学会理事长、西泠印社社员。

黄尝铭

  导语:

  印谱是鉴赏家将其搜寻的历代玺印和名家篆刻精品编印成册,供人研究、鉴赏和临摹。我国的印谱起源于宋代,明清两代篆刻艺术获得很大发展,更加重视对有助于文物制度和官制研究的古印章的考证,故印谱的集录与探讨盛于前代。印谱的版本分原印钤盖、木刻翻摹、摹刻、影印等种类。最珍稀的为能存原作风貌的原印钤盖印谱。随印谱的风行,印谱的种类亦更多,古印章除战国古玺、秦汉印章外,还有封泥、历代官印、西夏官印、元代花押印等。中国嘉德拍卖邀请了黄尝铭老师为收藏爱好者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印林锦囊——谱载朱影传丹心》。

  主题:印林锦囊——谱载朱影传丹心

  第二部分:印谱的分类

  首先带大家探讨一下这里面的几本明朝的印谱,明朝离我们很远了,五百年,那个谱还能够很完善地保存住是不容易的,这个是《秦汉印统》,《秦汉印统》的编辑它是罗王常的一个编辑,罗王常曾经编了《印薮》,《集古印谱印薮》三千多个印章在1575年,隔没多少年他又编了这一本《秦汉印统》。

《秦汉印统》 (明)罗王常编

  编《印薮》的典故是什么?在编《印薮》之前,顾从德编了一套《集古印谱》的原拓本,2000多个印章,非常丰富,但是原拓本前后本非常稀少,当然供不应求,之后才有《印薮》的诞生,但是《印薮》的诞生量还不够,所以就有了《秦汉印统》。

  《秦汉印统》的制作方式是什么?他是雕版,雕木板刻的然后再把它印刷出来,这个当然是次真迹一等,但是离我们现在五百多年也非常的珍贵,而且在整个篆刻史上他也决定了一些很重要的因素。王穉登曾经讲过,他说《印薮》还没有出来的时候,刻者草昧,不知有漢魏之高古,汉魏之高古。怎么说?因为那个时候大家看不到汉印,还没有印谱让人家看到。所以大家不知道有汉印和高古,但是《印薮》一出它是透过雕版出来的,所以多少会有一点差别,所以“刻者拘泥,不能為近代之清疏。”这也变成他的钦羡了。

  《苏轼印略》就是苏宣是似水派的一个作家他刻的一套印谱,这是他用他刻的印章来严拓的,当然离现在也是五百年,1617年,保存影像还非常的不错,这都是比较珍贵的明朝的篆刻家所留下来的图录。

《承清馆印谱》 (明)张灏辑

  《承清馆印谱》是张灏编辑的,他比较出名的可能是《学山堂印谱》,不过这一本印谱是在学山堂印谱之前编录出来的,今天看到的有一个二册本,右边这个是二册本,当时他汇入了文彭就是明朝一个篆刻家,沈野、何震,苏宣、李流芳等,后来出了续辑。这本书我所了解的他除了释文之外,还逐一注出刻者姓名。我今天看这本书特别找来了几篇,看他有没有说这本书没有著录作者的姓名。忽然间发现到他另外469这个一册本反而是有作者,有作者的好处是什么?我们可以知道在明末清初这个时期刻印文篆刻家作品的真实面貌,当时我只知道有这些印章,不知道是谁刻的,透过这个记载我们可以清楚到哪一个作者刻了什么样的作品。

  所以这个一册本我觉得是弥足珍贵,虽然它是残本,它有二册本,它是一个初辑还有一个续辑,这是拍品中的两个明朝的所谓张灏所编的。张灏所编的还有一本《学山堂印谱》,很出名,乾隆时期有周亮工的《赖古堂印谱》跟乾隆时候的《飞鸿堂印谱》,把这个跟明末的《学山堂印谱》并称叫做三堂印谱,表示它在流派印章中记录了那个时代很多人创作的印作的精神。

  原来这本书是五册本,但是这个是一个残本,但是透过这个残本的版面来看的话,他是一个初辑本,为什么我说是初辑本,我们看左边这个,后来在34年有一个再辑本,再辑本之后旁边多了一行字,这行字就是他的女婿各氏的一个参考字样,就是后来他又重题了这本书,他的女婿有参与的这样的一个工作。所以这个是34年的一个再辑本,我们看到虽然它是一册的精盒装,就是重新装裱过的,但也是难得它是属于明朝的一个很重要的印谱。

《学山堂印谱》六卷本

  篆刻印谱的收藏流传他是基本上以中国收藏家有一定的聚散流传的顺序。我们看《学山堂印谱》到了乾隆、嘉庆年间的时候流散出来以后大致上有三大家来收藏:一个是飞鸿堂,就是汪启淑的《訒菴集古印譜》,一个是《广堪斋印谱》,另一个就是刘氏的一个《传经堂》。

  我们今天有《学山堂》跟《澄清馆》的印谱都是属于张灏的收藏;后来它流传下来,今天有这个拍品4278是《广堪斋印谱》,不容易,当初在写这个论文的时候就一直找不到这本《广堪斋印谱》,我看过澄清堂收藏也看过这个,但是在这一堆印谱里面看到这一本我觉得还蛮信息的,所以特别去翻了一下,他是承袭《学山堂》,后来这两个印谱又汇集到了顾家,顾湘。顾湘又把它编成了《小石山房印略》,这本书虽然没有,可是我们在拓本有一个《小石山房印谱》,这个是在印谱的收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印谱。

  所以我们继续来看一下《广堪斋》就是我刚才讲当时在整理的时候特别想看到这一本续跋文,这是在道光九年的时候所拓出来的,是他的儿子畢瀧畢恬山及他的藏本,集他所藏的印章编出来的。这里面有元的,有明的,清的,当然不只是从《学山堂》出来的,还有个人的收藏,所以大概有290张。

《小石山房印谱》 (清顾湘

  再看《小石山房印谱》,虽然《学山堂印谱》传下来是顾湘编出来,另外一本叫做《小石山房印略》,但是这个印谱是他平常在收集印章非常多的,我们在图录上记载这是一个1869年的一个版本,事实上后来发现甚至更早,它应该是1831年的一个初辑本,根据什么呢?根据他里面载入这些东西,在重辑本没有这些东西,而且重要的这个印章你只要看过重辑本它们相隔了三十几年,这个印章有点儿过时,所以它的边是残的,但是在初辑本这个印章它是非常完整的,所以透过这个版面的影像可以知道它是一个初辑本,弥足珍贵。后来市面上《小石山房印谱》很多都是属于重辑本,初辑本比较少,这是第二本。

  讲了明朝有关系的几本谱之后,我们来看看《古玺印谱》,里面讲了乾隆跟嘉庆道光年间的几个谱,大概有《汉铜印丛》、《西京职官印录》、《铜鼓书堂》,很多是有重复两本的,但是他不一定是一样的,册数是不一样的,还有《松崖》、《铜鼓》、《松崖藏印》、《古铜印谱》郭承勋的,《簠齋》这个比较出名的就是陈介祺的,另外一个拍场还有一个104本的《十钟山房印举》。

  《汉铜印叢》是《飞鸿堂印谱》的编辑者、收藏家汪启淑所编的,是他编了《訒庵集古印存》跟编了《飞鸿堂印存》之后,陆续得到了很多的汉铜印,才把它陆续编辑出来, 这本书也流传了很多个版本,四册本、六册本、八册本,十二册本,我们这个十二册本是一个比较完整的。

《飞鸿堂印谱》 (清)汪启淑

  我们刚刚提到《飞鸿堂》在整个印章史上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他编了很多印谱,还写过印文传,续印文传,在这里很多是古玺印的印谱,尤其是《飞鸿堂印谱》更是大家耳熟能详的。

  《西京职官印录》,本来我把它编在古玺印谱里面,后来想一想,它是属于摹刻本,我刚才讲了他是临摹了古时候的古玺印把它编辑出来的,所以后来把它编在了篆刻印谱里面,因为事实上它是用软石来刻印,把它编辑出来。

  这个题目《西京职官》因为内容它是以《史记》的将相名臣表和《汉书》的功臣百官表来作为依据,刻了很多历史上名人的印章,总共五百多方。这是这一本书的主要的内容。它有两册本,有四册本,这个是六册本,当然它的内容就更多了。另外还有一个拍品4366也是《西京职官印录》,它是二册本,当然比六册本还更加珍贵。

  《铜鼓书堂》是查家的,查礼、查惇的收辑版本,他用了元、亨、利、贞分了四册本,主要还是以官印跟私印的分类来编辑这本书。它大部分都是四册本,我们这里面拍品4286,4367都是四册本,只是它收藏的来源不一样。这个透过徐恕藏本,它是他的旧藏本,这个版本有黄葆钺手书的一个笺条。

《松崖藏印》

  《松崖藏印》这个印章是五册本,也是在嘉庆年间的,这个《松崖藏印》主要的内容得自于朱峰的《印徵》,汪启淑的《汉唐印叢》,还有零星者,然后把它编辑出来的。这本书比较珍贵的是它经过了翁方纲的一个收藏,方维翰、杨继振,都有拓印,他们曾经收藏过。

  《古铜印选》这个名字非常多,这本书所谓的郭家的郭承勋所编辑的。这里边的印章后来在日本太田孝太郎所编的《古铜印谱举隅》他曾经仔细地对里面有几颗印章,后来归到了龚心钊的《瞻麓斋古印徵》里面。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樊玮)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